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品读|天行一云:“机器女孩”的觉醒之路——读《机器女孩》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2-7-25 0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12002xwjoloh88zn8nk21.jpg

文/天行一云(日本关西学院大学)
由智能机器人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的一本书,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对此,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在新作《机器女孩》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作者模仿智能机器人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我”叙事,记录了“我”与人类相处的故事。尝试着向身处人类主体世界的小读者们,展示智能机器人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
故事中的“我”叫秦小镁,是一个拥有着真人外貌的全智能保姆机器人。跟小镁在一起生活的是她的“妈妈”,即亲手设计她的人工智能博士秦以菲,以及她的“爸爸”,秦以菲的先生林顿。还有小镁的“妹妹”,即秦以菲和林顿的女儿林小钒。
机器女孩秦小镁的主要任务是以姐姐的身份照顾和保护林小钒。在一次意外中,小镁因为保护小钒,变成了一堆金属残骸。秦以菲在痛心之余,重造并升级了秦小镁。她为小镁设计了一套自主学习系统——“元网络情商系统ChipMin2.0”,使得小镁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后来能慢慢学会并理解人类情感的智能机器人。
故事以机器女孩小镁为第一视角,着重记录了升级后的小镁感受到的自己在“情感”上的变化。
升级前的小镁是没有任何情感的,她只是机械地执行着“妈妈”为她输入的照顾“妹妹”的命令。从书中大量描写小镁对人类语言产生的误解可以看出,升级前的小镁既无法理解人类语言的言外之意,亦无法理解人类之间的情感。她为“妹妹”小钒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出于对家人的关爱,而是单纯地执行命令。就连意外发生时,也只是机械地按照机器人三大定律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小钒。就像阿西莫夫的《孩子最好的朋友》(1974)中提到的那样,她“只是被调整成假装好像爱你”。
但在升级后,小镁对“妹妹”在情感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桀骜公司为抢夺秦以菲的研究成果,绑架了他们误以为是机器人的“妹妹”小钒。前去营救的小镁,看到“妹妹”即将被迫接受实验时,流下了焦急而难过的泪水。“我心里就像被钢针狠狠地刺了一下——有什么东西从我的脸颊滑落。”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可我现在的心情并不是高兴。”这段描写以智能机器人的视角描述机器人的“情感”波动,大胆且细腻地尝试着展现智能机器人不同于人类的情感自觉。
升级后的小镁,不仅开启了悲喜的情感自觉,还懂得了什么是爱。小镁不顾“妈妈”的劝阻,坚持用自己换取被绑架的小钒。为证明自己才是机器人,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刀划破了手臂内侧的“皮肤”,露出“手臂上的金属骨架”。此时的小镁感觉到了疼痛与痛苦。“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和流泪一样,它很复杂,有无奈、忧伤、痛苦。”
这一系列以第一人称来展现的智能机器人的心理描写,表明小镁不再毫无感情,而是懂得了牺牲,明白了什么是爱。而这段对于情感觉醒的描写,无疑向小读者们传达了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区别与共性,让小读者们能够站在机器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内心的感受”,从而慢慢学会将智能机器人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
另外,《机器女孩》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可以说是做得自然而不留痕迹。读完整本书,才发现自己已经明白了眼泪的成分与作用,人在情绪激动时人体的生理变化等。知识的普及不仅面广,且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读者们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女孩》极具故事性。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心设计的悬念,一气呵成,让人想一口气读到底,舍不得放下。而且里面很多场面堪比大片,尤其是最后小镁营救小钒的那一幕,写得惊心动魄。
可以说,《机器女孩》是兼具科学性、故事性、哲理性的。它最独具魅力的地方就是: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很好地向小读者们呈现了一个智能机器人的“情感”觉醒历程。让身处人类主体世界的小读者们在了解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异同时,逐渐学会以平等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学会尊重与理解。
书名:《机器女孩》
作者:李姗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2 16:13 , Processed in 0.12578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