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当代语文考古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01
发表于 2022-7-23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如何对考古产生兴趣的?
许宏:当年我是个文学青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落榜,便阴错阳差地进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考古为何物,入学之后比较痛苦。当时转不了专业,也不愿意混日子,所以就培养间接兴趣。考古专业到大三时一般有毕业实习,就是田野考古,这几乎是一个分水岭。有的同学彻底干伤了,就坚决不再干考古;有的就成为铁杆考古人,比如我。我在考古学中尝到了甜头和乐趣,就一直干到了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上学时,学校对学生的重点培养在何处?
许宏:考古学特别有意思,号称是文科中的理工科。我一直说我们是两栖动物,游走于古代和现代、城市和乡村之间,同时又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纯理论探究我们戏称“黑板考古学”或“扶手椅(沙发)考古学”(armchair archaeology)。但黑板上教不出考古学生,田野考古绘图、照相机和测绘仪器的使用,这些都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脑力和体力并用,决不枯燥。所以,我们基本上是两条腿走路,先是学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通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之后更多的是在田野考古实践中全面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如何确立先秦城市考古作为学术研究方向的?
许宏:还是阴错阳差。当年本科毕业后,我和另一位同学留校任教。他的本科论文主题是石窟寺,我写的是先秦时期,正好是以汉代为分界点。学校安排我们这两个新生力量一个搞“前段”,一个搞“后段”,我就被划到“前段”去了。我在山东大学当过新石器时代考古课的助教,参与发掘的大多是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周时期的遗址,比如鲁北平原的丁公遗址,在那里我们发现了4000多年前龙山时代的丁公陶文和城址。我还给学生上过战国秦汉考古的课,基本上是以汉代为界。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期间,我随导师徐苹芳(1930—2011)先生,把城市考古定为研究方向。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通过梳理仰韶到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近千座城址,对中国古代早期城市的发展脉络有了贯通的感觉。我在这方面的思考延续到了“解读早期中国系列”的第三本书《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和博士论文的升级版《先秦城邑考古》(上下编),后者为2017年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殷墟发现后,中国的国家机构、博物馆系统及大学里,一直保留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传统,考古发现也经常需要两个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那么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许宏:凡是涉及学科概念的问题,一定是这个学科终极的问题。现在考古学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级学科,有极强的独立性,但是由于国家、地区文化学术传统不同,考古学被分别归于人类学、艺术史和历史学。在中国及欧洲有些国家,考古学属于历史学,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都是历史文献丰富的地区。我个人认为,按照中国的学术传统,考古学肯定属于大历史范畴,考古专业以前都归历史系,现在有的独立出来了,有的还归历史(文化)学院,我们考古所还隶属于历史学部,这是可以确定的。我认为要澄清一个概念,考古学属于大的历史学范畴,它跟现在我们所说的狭义史学是兄弟学科。狭义史学,我更倾向于把它叫文献史学,而不是历史学。历史学包括考古学和文献史学,文献史学和考古学才是兄弟学科,都是致力于建构我们对大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认知,只不过它们的方法、途径、视角和手段不同。文献史学是以文献研究为主,而考古学主要是研究“物”的,尤其是研究文献出现以前或者文献以外的内容,让遗物来说话。但总体来说,它们殊途同归,应该先各自做好本体研究,分进而合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2 16:02 , Processed in 0.14768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