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心情点滴] 在肇庆遇见生态之美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6-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80501tnledlbsesvq5esl.jpg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持着98%的森林覆盖率。图为鼎湖山俯瞰。
吴勇强 摄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央广网等众多媒体刊发文章,聚焦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让这个老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火了一把”。
作为国家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美誉,也是肇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肇庆加快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绿色生态底色不断擦亮。
撰文:王焌鑫 余秋亮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
1133公顷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北回归线上一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全球公认的研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林中飞仙”、广东省省鸟白鹇,“植物界的大熊猫”桫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紫荆木、土沉香等珍稀物种常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出没。
据保护区内记录数据显示,园区内有高等植物2291种、鸟类232种、兽类41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3种、昆虫713种、大型真菌836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约占广东省高等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已鉴定的大型真菌占广东省总种数的70%。为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又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美誉。
自获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鼎湖上自然保护区推行功能区划理念,将保护区分为一般保护区和核心保护区,并进行分区管理。在核心保护区,实行全面封山,禁止对森林进行任何干扰和破坏,尽可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
“过去20年间,保护区基本没有新增建筑物,一直保持着98%的森林覆盖率。”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建立保护区起,一直积极探索自然保护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有效管理措施,不断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促进植被恢复和环境质量提升。
多年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景区开发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范围不超过整个保护区范围的10%;基本没有新增建筑物;严控外来车辆进入,旅游线路公交车全部改为电瓶车;建立无线通信网和视频监控系统,达到“人防+技防”的目的。60多年来,鼎湖山保护区尚未发生过较大森林火灾及偷盗砍等安全事故。
珍稀濒危物种不断在肇被发现
鼎湖山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肇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
肇庆是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0%,有着大湾区天然“绿肺”的美誉,更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肇庆市委、市政府对辖区自然保护区护林管林、重点区域实行巡查监控和网格化巡护管理等措施加强绿色资源保护,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肇庆加快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18个,包括国家级1个(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6个(肇庆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肇庆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肇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肇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肇庆燕岩地质地貌省级自然保护区);市县级11个。
“经过对自然保护区严格保护管理,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丰富,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肇庆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大稠顶自然保护区的猕猴和喜树种群、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紫荆木种群、十二带自然保护区的金毛狗种群等,近年来还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蓝喉蜂虎、黑翅鸢、水松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
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生物物种的丰富,与当地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近年来,肇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江河湖林等生态资源,肇庆的空气、水质量状况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均居前20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城市生态底色不断擦亮。
成绩的背后是肇庆坚持用生态底色描绘绿色发展。改善空气质量在能耗双控上下功夫,肇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成重点陶瓷企业“煤改气”,综合运用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等管理平台,对重要污染源行业、建设工地等实行差别化管控。如今,在肇庆昼可望山,夜可观星,仰头便见蓝天白云。
提升水质量在河湖治理上下功夫,肇庆坚持全域绿化,提升林木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碧道建设240公里,西江等大江大河稳定达Ⅱ类水质,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贺江碧道画廊、四会古邑碧道画廊成为亮丽的水生态名片。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运转良好,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肇庆、四会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建成使用。
接下来,肇庆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5 13:39 , Processed in 0.15000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