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心情点滴] 大名县的金滩镇,南文北商中衙署,运岸通明不夜城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2-5-16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今大名县600多个行政村、镇中,有将近百余和河有关。比如万堤镇、北堤镇就是因河而得名;金滩镇、龙王庙镇皆是因卫河渡口兴盛起来的城镇;沙圪塔乡,位于卫河故道的沙丘之上;黄金堤乡则处于黄河故道的王莽金堤之上。至今这些村镇的建筑文化中,仍深深的烙印着大运河所带来的印记。
203002y8mg7x8mguuxwxjw.jpg
古镇概况
金滩镇位于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北方,地处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处,是大名县的中心城镇。古镇西临卫河,是典型的因运河而兴的水乡古镇。因其为河滩上聚渡口而成,所以原名为“小滩镇”,清同治年间更名为“金滩镇”。
金滩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为古“狐郭”所在地,早在汉朝建安年间就已建制于此。随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水运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发展,该地逐渐从一个小村落成为了卫河东岸的经济繁盛的集镇,以“漕粮兑运,商贾云集”闻名于世,是中国漕运主要线路中转地之一,大运河好比一条流动的丝带,串起了金滩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粒粒珍珠。2017 年 03 月,金滩镇被评为第四批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建筑文化遗产
金滩镇因其为河滩上聚渡口而成,初名“小滩镇”,清毛永熙改名“金滩镇”,大运河对金滩镇的经济繁荣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造就了多样的古镇文化,为古镇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虽然历经了百年的历史侵蚀,但古镇的整体结构格局依然保存相对完整,边界清晰可辨。庙宇、街房、清真寺、会馆、民居建筑等受到了政府、人民的关注和保护才未因风雨侵蚀而受损,有了如今的繁荣面貌。
203002djtutkbzbntssbps.jpg
金滩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三街六路九衙门”、“六门十八古”、“七十二个胡同(过道、巷子、拐儿),三十六座庙宇,二十八个大坑(池塘)”等特点,以应天、地、人三才以及天罡、地煞、九曜、二十八星宿之数,既表达了美好的安全愿望,同时也起到了抗洪防涝、方便通行、祭祖拜神的作用。
203002jhbcziz7pqz6h0uu.jpg
其中“十八古”有古河道、古堤、古码头、古桥遗址、古仓、古窑、古战场、古庙、古城、古驿站、古会馆、古商铺以及古衙署等,可见其文化遗产之多样。
对于金滩镇的布局,当地人都说金滩镇是“南文北商中衙署,运岸通明不夜城”,是指金滩镇南部不但有阳平书院、芙蓉书院发展文化事业,还有道观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成为了众多学子和文人士大夫真诚拜褐的神灵。南北主街有三道,分别名为青龙街、黉门街、二宝街,呈川字形分布。许多民居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商铺建筑大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特色,雕梁画栋,精致大方。青龙街明清店铺格局古韵靓丽,张家老药铺“瑞仁堂”名扬四方;三元街的山陕会馆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漕运范本。老街典型建筑当数青龙街的基督教堂,礼堂宽敞明亮,可容千人之众。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5 14:29 , Processed in 0.1530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