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资讯] “清华人 奥运情”专题展览在清华校史馆开幕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02
发表于 2022-3-3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华人 奥运情”专题展览开幕 清华大学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高凯)3月30日,“清华人 奥运情”专题展览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开幕。
  清华大学校党委原书记、校史编委会副主任贺美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校史编委会副主任史宗恺,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冠军、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北京冬奥会护旗手申雪,北京冬奥会双人滑冠军韩聪共同为展览揭牌。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体育部、学生部、研工部、团委联合主办,通过40块展板、16个展柜、60余件珍贵的档案实物,系统回顾清华与奥运的渊源联系,展示了清华人为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贡献。
  据介绍,清华结缘奥林匹克运动始于建校初期。1913年首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清华就有6位选手参赛。1936年,中国首次官方组团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清华为参赛选手提供了部分训练场地和指导,清华体育部主任马约翰教授任中国代表团总教练,夏翔教授等多位教师参与了训练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华人 奥运情”专题展览开幕 清华大学供图
  现场展出的展品中,有马约翰先生1926年在美国春田大学的毕业证书和毕业论文《运动的转化价值》,有清华教师参与传递的奥运会火炬,有杨扬参加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比赛夺冠时佩戴的头盔,有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胸卡和纪念徽章等。展板中展示了中国第一位奥运选手刘长春在清华进行训练时的留影、马约翰教授与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全体职员的合影等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及几十位参加奥运会或参与奥运会相关工作的清华校友的风采,全面展示了清华人以科技和智慧为奥运作出的贡献。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清华大学完成了若干比赛场地和三大赛区火炬台等设计;作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参与项目最多的单位,共牵头7个项目18个课题、参与38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涉及公共安全保障、全球传播、新能源汽车、疫情防控等多方面;1210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50名“志愿者的二次方”为全体志愿者提供服务保障,为实现“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贡献力量。
  中国奥委会委员、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刘波,冬奥史上首座工业遗产再利用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奥运场馆服务组冬奥志愿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付轲等在开幕式上发言。(完)
【编辑:黄钰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3 12:21 , Processed in 0.1327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