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资讯] 海外网评:“最好的一届”冬残奥会,在温暖中永恒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01
发表于 2022-3-1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击进入下一页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图源:新华社)

  国家体育场“鸟巢”呈现直径55米的留声机,残疾人和健全人演员一起推动唱针,镀满金色光辉的唱片旋转启动……3月13日晚,绚烂夺目的焰火和载歌载舞的欢乐氛围中,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以“在温暖中永恒”为主题的闭幕式上,残健融合、彼此温暖的一幕幕传递强有力的包容合作信号,彰显人类对于“更团结”的愿望。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中国成功兑现了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作为继北京冬奥会之后的又一场盛会,北京冬残奥会为奥林匹克史册续写光辉篇章。凭借出色的赛事组织、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和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北京冬残奥会收获各国运动员、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向世界传递了信心、友爱与希望。“北京冬残奥会竞赛组织达到了预期水平,北京冬残奥会把办赛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阶段。”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不吝赞美之词,赞扬北京冬残奥会是他所看到的“最好的一届”。

  北京冬残奥会落幕了,但冬残奥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在冬残奥赛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在“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引领下,奏响挑战命运、超越自我的最强音。对于残奥运动员来说,只有付出异于常人的汗水和努力,才能成就漫漫逐梦路上的逆风前行。获得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坐姿组)比赛冠军的挪威运动员耶斯佩尔 彼得森,出生时因新生儿脊柱裂导致下肢瘫痪,从2岁接触滑雪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雪道;在山滑雪女子全能(视障)的比赛中,57岁的比利时选手琳达·勒邦获得第5名,用实力证明“滑雪运动不只属于年轻人”;因4岁时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右小腿截肢的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孙奇,每训练1小时,就需要换一次与假肢配套的硅胶套并及时清理训练流下的汗水……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来,永不言弃的残奥运动员,让世界见证生命的奇迹与尊严,给人们以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落幕了,但赛场内外暖心的一幕幕却永久定格为世界的集体记忆。残奥运动员无疑是这场体育盛会的闪耀主角,而其背后,是领滑员、打蜡师、制冰师、滑雪医生、志愿者等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奋力托举。从美轮美奂的开闭幕式,到冬残奥村和比赛场馆的无障碍设计;从有序高效的赛事组织,到志愿者专业周到的暖心服务,再到现场观众为各国残奥运动员鼓劲加油……“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理念在赛场内外体现得淋漓尽致。当谈及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德国高山滑雪选手安娜-莱娜·福斯特表示,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是很完美的,我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奥地利高山滑雪运动员尼科·帕扬奇奇对本届冬残奥会亲切友好的志愿者印象深刻:“他们尽一切努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欢迎我们,我感到很温暖。”对世界而言,北京冬残奥会不仅是转瞬即逝的精彩赛事,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将进一步唤起人们对“残健融合”的关注,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活出精彩人生。

  北京冬残奥会落幕了,人们却不舍说再见。北京冬残奥会汇聚起的团结与合作之光,将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照亮人类“一起向未来”。(栾雨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3 07:22 , Processed in 0.15427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