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回复: 0

[资讯] 大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会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602
发表于 2021-11-1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汪涌、李春宇)即将在明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奥”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大亮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北京冬奥组委18日在首钢办公区举办了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围绕“科技冬奥”重点任务布局,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广泛应用新技术,重点解决雪车雪橇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支撑“鸟巢”智能化和“水立方”水冰转换等场馆改造,同时加强气象预测、运行指挥、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场馆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科技冬奥’的工作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新建的冬奥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的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的模块及正四面体连接节点,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在20天内完成水冰场地转换;国家体育场“鸟巢”通过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建设成为数字、低碳、智能的体育场馆。从夏奥到冬奥,科技助力“双奥场馆”完成华丽转身。

  吴远彬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契合,被称为“雪如意”,既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动感,又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喻红说,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目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色电力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绿电供应。

  据介绍,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是冬奥史上首次大规模应用该项技术,同时还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至40%。

  喻红表示,目前有8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张家口赛区进行了测试,赛时将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交通服务保障。试制的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发电车替代柴油发电车,已在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测试备用。此外,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也将全部应用氢燃料。

  在场馆运行和赛事保障方面,喻红介绍,5G信号已覆盖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包括高速行驶的京张高铁,也有稳定、连续的5G信号覆盖,为超高清视频、智能服务等新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的网络连接。云转播技术、云转播5G背包、8K高清转播车等技术和设备都将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转播中,为全球观众呈现精彩的冬奥赛事。

  喻红说,期待运动员在冬奥会的比赛中有精彩的表现,也期待这些技术成果能提供更好的赛时服务,更期待支持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技术,在赛后能够服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为冰雪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冰场、雪场和运动装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2 02:25 , Processed in 0.1250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