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资讯] 从东京看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新态势研讨会举行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505
发表于 2021-9-1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日在北京东三环恒源祥大厦内的“首都记者之家”,召开了“从东京看北京奥运媒体传播新态势研讨会·恒源祥论坛”。研讨会由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会长袁虹衡主持,共有来自二十余家各类媒体的东京奥运会采访记者,同来自新闻学术界专业刊物《新闻与写作》的资深编辑、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知名学者以及奥林匹克版权和市场开发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新冠疫情背景下举办的东京奥运会,除了疫情防控等新特点外,在新闻传播领域也呈现出了不同往届奥运会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届奥运会上的许多新闻案例引发了业内人士和学术界人士的思考,一些既往已经存在于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话题被重新提起,引发了广泛讨论。对于明年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而言,深入研究东京奥运会新闻传播领域的新旧现象和话题,对于宣传北京冬奥会以及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新华社体育部主任、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副主席许基仁,北京晚报副总编郭强,中国体育报东京奥运会报道组负责人扈建华以及中国新闻社东京奥运会采访记者邢翀,分别从各自媒体的特点、优势、应对东京奥运会报道的策略方法出发,介绍报道成果的同时,重点剖析了融媒体背景下,各自媒体在这次东京奥运会期间全新推出的新闻产品。
  许基仁认为,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而是互为补充。“《追光》是我们新创办的融媒体栏目,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发通稿。从选题、选图、排版都向新媒体看齐,每天一期,语言和通稿完全不同。”他说,“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跟踪了马龙、吴静钰等7名运动员,最后完成了一小时时长的《追光》,应该说播放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郭强则从“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领悟了什么”、“我们自信什么”三个维度上,从呈现京报集团旗下《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以及客户端东京奥运会报道成果入手,深入探讨了成功经验、遗憾不足,为北京冬奥会报道积累了防疫条件下大型综合赛事报道的经验。他说:“东京奥运会是一次融媒体报道的实践,我们可以将技术短板补齐。然后从专业知识的积累、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采编系统升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报道。”
  作为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与中国媒体之间的协调联络员,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新闻处处长魏新翼从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媒体两个角度,谈了东京奥运会期间反映出的特点、新动向。人民日报社体育部主任薛原在经历了东京奥运会采访报道后,关于“媒体融合”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文字记者不一定要能够拍出精彩的视频,因为那既不现实也不客观,更体现不出自身优势。“做有限度的内容再创作和延伸,还是要立足于自身的业务专长,去把握自身角色的变化。”
  工人日报副总编、中国体育记协副主席宋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东京奥运会前方记者张闻,北京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副主任王少华,北京体育广播东京奥运会采访记者李嵬,搜狐体育总监张艺,腾讯体育总监贾文秀,知名排球公号《我爱女排》的负责人刘旭辉也分别发言参与探讨,提供了各自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思路。
  作为主办方同时也是体育迷,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表示,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接受量,这应该就是短视频受欢迎的原因。他说:“在体育新闻报道领域,一个希望引起关注的现象是,报道的广度足够,但缺乏有深度和有高度的稿件。”
  《新闻与写作》总编梁凤鸣,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薛文婷,与奥林匹克版权、市场开发专家陆克文三位专家、学者,则通过东京奥运会期间的调研、素材收集、归纳整理,提供了学术界的判断、建议。(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6 22:49 , Processed in 0.12212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