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1

[心情点滴] 这就是易门,“象”往的地方!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1-6-1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睡前看一看
大象到哪了
在玉溪易门
起床刷一刷
大象去哪了
还是在易门
160502iloy2ytlcl8azlcl.jpg
6月8日23时15分
北迁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
一周以来
一直在易门县活动
是什么样的魅力
让象群长留这里
今天让我们走进
“象”往的地方——
易门
160503pua2qakyjj6ukhuq.jpg
易门县位于玉溪市西北
东与安宁、晋宁接壤
西与双柏相连
南部毗邻峨山
北与禄丰交界
在这片157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生活着汉族、彝族、哈尼族、回族、苗族
等23个民族
常住人口18万余人
龙泉、绿汁、岔河……
易门许多地名
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连县城“易门”
也是因水得名
城西有泉,彝语名“洟源”
坝子称“洟门”,后讹为“易门”
160503h5pedlln1igdlmep.jpg
易门史册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
建所城于龟山(今城山)
引大龙泉水绕城为池
明崇祯五年(1632)
建水城于西门外
“水城”初现
到了清朝
经过长时期的开发
易门县城周围
平畴绿野,山环水绕
清泉绿树,烟村万家
景观很是迷人
160503edtsgr3rhgdqzgcr.jpg
孟虹惠 刘大鹏 摄
乾隆《易门县志》载:
“三春之际,嫣红叠翠,
烟景如画,时听黄鹂,沁人心目。
人行堤上,似穿入柳条帘中,
心旷神怡,仿佛身在画间……”
160503bklnaqm7z1snvsl6.jpg
孟虹惠 刘大鹏 摄
新中国成立后
易门人民在上游兴建了两个水库
解决了龙泉水水旱无时的状况
对下游河道进行了裁弯改直
河水从此畅通无阻
160503jzo2k86d8dvomr7z.jpg
孟虹惠 刘大鹏 摄
2006年
“湖—山—屏—河”
为一体的龙泉河景区建成
“水城”华彩再现
雨后松林,浑然天成
玉盘珍馐,满嘴鲜香
进入夏天
云南到了吃菌季节
在易门铜厂乡
张云平和员工们
又开始到自家的保育区里捡菌子
……
160504yhjjhmjwbjq39jgn.jpg
潘泉 摄
易门县
山区面积占97%
属中亚热带气候
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立体气候明显
这里雨热同季
干湿分明
160万亩郁郁葱葱的丰厚植被
雨水和太阳交替覆盖的山林
是野生食用菌最爱的家
160504bh7xnooc547c34q7.jpg
8月的易门,菌子飘香
2005年8月6日
首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
在易门启幕
短短3天内
交易野生食用菌360多吨
由此开始
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宴一直持续至今
带动了易门菌产业大踏步发展
160504g8c1gqtwky4yyqke.jpg
如今
易门逐步成为云南省
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食用菌集散地
建成了一批特色食用菌生产基地
创建了一批特色食用菌产品品牌
培育出了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
特色野生食用菌产业
同时还建立了一条覆盖
保育促繁、栽培、交易
加工、餐饮、文化、旅游等
野生食用菌产业链
易门是云南省最古老的铜矿区
据史料记载
这里的铜矿开采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一定的规模
160504xzer1zecketcrcc4.jpg
党晓培 摄
1953年2月
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
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铜矿工人
来到易门,承担起采铜的重任
几十年来
这里发展成为中国八大铜矿之一
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关资料记载
自1954年到1994年
易门采矿的鼎盛时期
采矿掘进1500公里
所达巷道总产
相当于绿汁往返昆明5个来回
完全可以称为“地下长城”
160505mxdnva7h6vtoza2z.jpg
绿汁镇全景 党晓培 摄
绿汁镇
这个曾经被称为“小香港”的集镇
鼎盛时期
有5万多人居住生活
流动人口达10余万人之多
不过
随着铜矿资源的逐步枯竭
易门“矿竭城衰”的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社会矛盾日趋显现
2011年
国务院将易门县界定为
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辉煌成为过去,易门求变转型
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多元化转变
160505c94hg6xgwpd2rxiw.jpg
李文圣 摄
涅槃重生
易门创造了“稳增长中争先进位
曾连续在县域经济综合考评
居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第一
如今
易门已是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楹联文化县
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园林县城
省级文明县城
单扣碗、双扣碗、马蹄碗、坯子青釉碗……
这些样式不一的碗
是人们对易门陶瓷的最初印象
调查资料显示
以罗台旧大黑山、大山为重点
分布有1172.51万吨瓷土资源
为云南之最
丰富的资源禀赋
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60505siy30116wc1wckkr.jpg
李亚芬 张良 刘大鹏 摄
说到易门陶瓷
就不能不提浦贝乡
这里曾经工匠云集、瓷窑成片
据易门县史志资料记载
每逢街天
全省各地商贩都会光顾这里
人挑马驮将瓷货运到昆明、楚雄等地
160505aw7wv7gwwro1aozm.jpg
1954年
易门县陶瓷生产合作社成立
迈出发展现代陶瓷产业第一步
2007年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将易门命名为“西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2009年
易门陶瓷产业基地
入列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如今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突破
易门陶瓷正提档升级
打造西南瓷都
160505q7u1sb0cua1c8q7c.jpg
陈飞 摄
涅槃重生
再续辉煌
这就是易门!
云南网(ID:yunnancn)综合自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地方志 ”微信公众号、玉溪日报、玉溪网、易门县人民政府网
策划:李斌
编辑:李斌 夏方海
发表于 2021-6-1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1 20:25 , Processed in 0.16713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