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7117
注册时间2008-7-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阅读权限80
|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漫步凉水河一路走到底,北运河一支塔影认通州,亮马河上长河落日圆,温榆河公园,网红打卡亦休闲,条条大路通罗马-湖……, 近日、北京市文旅局推出的、包含凉水河、北运河、温榆河、萧太后河、坝河、永定河、玉河、金海湖、南海子、青龙湖、野鸭湖、妫汭湖、稻香湖、雁栖湖、罗马湖、群明湖、晓月湖、北展后湖等19个河湖的“水漾的年华——漫步北京亲河湖享自然主题游”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多了夏日清凉的休闲好去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到达、置身水岸、满眼都是绿色这样的亲河湖享自然,水漾年华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了近水、亲水的快乐的同时,更对古都水系历史、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历史上水系丰富、沿水而建,一度成为缺水城市、底下水位从1980年的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区域内多条河流断流,到如今推出19条“漫步北京亲河湖享自然主题游线路”、邀请市民共度“水漾的年华”,水映京城的千年古都水之梦再度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度只能在历史文献、记忆中的北京盛水美景再现,让人唏嘘、感慨很多。
古今中外,逐水而居、沿水建成,成为一条铁律,毕竟人类的生活、一座城的选址、规划、建设和发展等往往由水源决定。发源于山西的永定河与发孕育河北的潮白河等5条河流冲出山谷,形成肥沃的冲积扇平原,有“北京湾”小平原的古都北京,不仅有历史记载通州区南部,曾有一个大湖,名叫延芳淀,方圆数百里,芦苇丛生,水面广阔;清末的朱一新撰《京师坊巷志稿》,记录了北京内外城共有水井1265眼;更有沿用至今的陶然亭、后水泡子、南海、中海、北海、什刹前海、后海、西海(积水潭)这样的地名,以及明代石桥、古运河码头等与水有关的历史遗迹,京城盛水景观令人称羡。随着城市发展、尤其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北京,连同持续干旱,多年平均降雨量近479毫米,年水资源越21亿立方米,然而全市用谁的需求量约36亿立方米等这样的矛盾等一起,让北京这个历史上并不缺水、甚至一度水草丰美的古都陷入私下水位加速下降、一些河流断流、极度缺水,曾经的“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嘿嘿嘿,嘿呀嚯……”“运河号子”所描述的运河古道上白帆蔽日、船歌嘹亮的盛水景观不再。
南水北调,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回补,进一步涵养水源;治理水脏,充分认识到根子在岸,用系统治理的思路,统筹河岸和水上,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连续退出两个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河长制,建立起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污水处理率达到92%,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逐步恢复历史河湖水系;构建“三环碧水绕京城”的大尺度水带…… ,所有北京这些在“水”上下功夫的举措,源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这样的十六字治水方针,以及2017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互连互通、集约紧凑、提高韧性、亲水宜居的原则,促进水与城市协调发展;构建绿水青山、两轴十片多点的城市整体景观格局,尊重和保护山水格局,加强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突出山水城市景观特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构建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的城市景观眺望系统,形成银锭观山、钟鼓楼北望、太和殿经玉渊潭西望、景山万春亭西望四条由核心区向外眺望自然山体的景观视廊,强化山水城市意象;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生态环境等北京新总规中,“水”自出现272次,凸显北京城市发展对古都“水之梦”的重视,更是城市发展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建设理念,成为进入六月以来北京市文旅局退出19条亲水游路线,市民游客等得以亲水、近水、城市中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的前提和基础所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见这样的亲水游路线的推出,意味着北京这篇“水”文章作答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水,孕育了人类文明,承载着绵延的文化根脉,水,始终如影随形,相伴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当中。水润万物,历史上北京水系成就了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地理格局,水聚成景、人融于水景中的盛水美景,勾勒出一幅独特的“城市山林”水乡野逸气质。19条“漫步北京亲河湖享自然主题游线路”充其量是“开胃菜”,期待北京新总规描述的到2035年北京“水乡”蓝图的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