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心情点滴] 乡贤齐聚力,永康这座公祠而今涅槃归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1-5-2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在古山镇楼店村崇证公祠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楼玉春正一圈圈地围走察看各处细节。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日夜赶工,这座历经87年风雨的祠堂终于迎来了新生……
齐心协力重建崇证公祠
记者早有耳闻,崇证公祠是目前永康修复得较好的祠堂之一。据楼氏族谱记载,崇证公祠始建于1934年,因年久失修,颓败不堪。族人在纷纷叹息的同时,渴望着它能旧貌换新颜。
234501x5zeyuvpkkyzqp7l.jpg
2019年,以凯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高东为首的村中乡贤聚而论道,发起了修缮祠堂的倡议,举族相赞。在族人的推动下,村里还组建了筹备小组。
专家勘察后认为,老祠堂用材低档,修缮价值不高,于是大家决定推翻重建。经反复比对研究后,形成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蓝图真正落地,筹备小组对多家古建筑建设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多方比较其规模、资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
234501g8em7tmq2syjuds2.jpg
楼高东告诉记者,整个建筑实行“包工不包料”的承包修建方式,即建筑单位只赚取工匠的劳资,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曾数次带领村干部去张家港木材市场采购。“我们想要打造‘千年建筑’,所以一致决定使用高档的木材——菠萝格作为建筑材料。”
如此一来,经费大大增加,上哪儿筹这笔钱?本以为会为钱发愁,没想到,族人热情高涨,纷纷慷慨解囊。在现场,记者看到祠堂门头的墙壁上贴着几张红纸,上面详尽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捐助金额。
大师出马扮靓崇证公祠
修葺一新的崇证公祠,里外皆透出一股庄严厚重的气氛。沿着小道走去,只见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经征用民宅,重建后的崇证公祠规模大大扩张,占地面积1075平方米,为前后三进的传统格局,附带竹林别院,祠前小桥流水,整体气势恢宏。
234502ge34jz7pejs1k1kx.jpg
虽然是早晨,崇证公祠的大门已经敞开,门前有一对门鼓“坐镇”,一问才知来头不凡,是由著名的石雕之乡福建省泉州市的巧匠专门打制。
“在祠堂的改造上,我们很花心思。不懂之处,就一遍遍地去请教专业人士,请他们帮忙拍板定夺。”楼玉春兴致勃勃地介绍起祠堂的“亮点”。
抬头看,祠堂的门头采用徽派砖雕工艺,为了做得气派且独具文化内涵,筹备小组特意前往东阳、义乌等地考察了多处祠堂,并邀请 “徽州三雕”非遗传承人宋文革进行设计,花费6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雕制、安装上墙。再仔细一瞧,还能发现祠堂外围的檐廊枋木上,绘有二十四孝道、西山行旅图、松竹梅图等样式,精美雅致。据了解,墙画是出自知名画家姜半壶之手,他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在墙头上精心描绘,足足用了半个多月的工时。
234502uyr54ybe1l555563.jpg
跨过石阶,步入崇证公祠内堂,全木结构的梁柱错落交织,那些曲线流畅的鹅颈轩,托起多边形的拱顶,古朴大气。檐台之上,精巧木雕琳琅满目,大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浅显易懂的题材,如孝道故事、吉祥动物、花草虫鸟等,表达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阳光透过天井洒在石板地上,天井旁侧有两面3.6米长、1.6米宽的硕大壁雕引人驻足,左侧题为“楼店新貌”,右侧则名“华釜迎曦”,既展现了21世纪楼店村的自然风貌,又体现了楼店村的村容图景。为了尽可能生动传神地用线条勾勒出楼店实景,知名画家郭福生特意多次来村里实地写生,修改数稿而成,然后村里又延请了福建泉州的能工巧匠精心雕刻,2个月的付出只为栩栩如生。
234502hy8fkgb1ee0ubygy.jpg
朱红的大匾额“源远流长”悬于祠堂正中顶上,乃浙江省委原副书记、省长吕祖善手书,指引着楼氏族人。挂在堂内的四副对联苍劲有力,分别出自著名书法家曾宓、沈岩松、沈浩和乡贤楼小东之手。在楼小东指导支持下,对联反映了楼氏一脉的文化传承。
234502x5g8hitz3cczdwd2.jpg
崇证公祠展现共享精神
随着崇证公祠的建成,筹备小组又对村委会进行了改头换面,形成古建筑群。而祠堂的内部设施和功能也面临着转型。
古时,祠堂是为祭祖、纠纷论断、婚丧嫁娶、子孙学堂之所,随着时代变迁及发展需要,新祠堂须在文化功能设置上进行调整,以满足村民如今的精神需求。
“崇证公祠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不仅有文化礼堂的标配,还要创新地打造一个‘融书房’概念的文创空间,让老百姓的悠闲文化生活更上一层楼。”楼玉春告诉记者,他们购置了大荧幕及专业音响设备,打算利用后厅宽敞的空间,打造“华釜讲堂”,这将成为村民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而一楼左右两侧的厢房,可打造“书香村庄”、公益性阅览室、村史展馆。二楼则改造为书画室,便于文人墨客来村里采风创作。
234503jpp86bupqtb5ln0n.jpg
听着面面俱到的计划方案,记者仿佛能看见一幅悠然自得的新农村振兴图景。可想而知,等硬件设施到位后,昔日冷清的老祠堂便彻底“活化”了。
前人为缅怀祖先,祭祀有所,建起了祠堂。现在,祠堂摇身一变,进阶为族人的精神乐园,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无论是荣归故里的游子,还是守候故土的老人,都在为这祠堂的重生欢欣鼓舞。
融媒记者 | 马忆玲
视频 | 融媒记者 卢俊龙 陈维坚
融媒编辑 | 胡凌霄
234503tmfxf6aoxqxaxx3z.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1 12:13 , Processed in 0.14834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