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心情点滴]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三代人筚路蓝缕终让荒山变森林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1-3-27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百年风华,初心依旧。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河网特推出《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主要围绕党史、重大事件、重要遗址和红色文物等,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那段红色峥嵘岁月,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做好红色传承和红色教育,引导网友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大河网记者 贺志泉
3月的信阳黄柏山林场,已是一片绿意葱茏。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曾几何时,流传在当地的这个顺口溜是这片山区的真实写照。
055502jylt6t760v7hhthz.jpg
黄柏山林场。(王哲/摄)
时间回到1956年,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号召,当年11月,商城县国营黄柏山林场成立,在这个“一脚踏三省,两眼观江淮”的大别山深处,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开始了。
一开始,林场没有苗木,没有路更没车,所有树苗都靠人从30公里外的乡镇挑上山。“没电,就用油松照明,没粮,就啃窝窝头,采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口山沟水。”林场的第一代护林人熊笃开向记者回忆起当年和工友们搭草棚、睡地铺的经历。
然而,艰苦的生活磨灭不了他们火热的激情。凭着这股拼劲,到1986年黄柏山建场30周年时,山上5万多亩荒山全部绿化完毕,森林覆盖率87.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2.4万立方米。
山逐渐绿了起来,但也成了盗伐者眼中的“肥肉”,于是林场七大林区每个林区都安排有三四十个护林员,昼夜巡护。
055502efbf3ohzx00be3qo.jpg
黄柏山林场。(王哲/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偷树的渐渐少了,林场护林压力减轻,但经营却陷入困境。“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在国有林场开始确立,不得已,国有林场只能自己“找饭吃”。“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当时在黄柏山林场主持工作的余英禄说。
在很多国有林场为解决经营危困而急于分块转让林地时,黄柏山林场反其道而行之,租赁周边乡村山场4.2万亩,全部栽上树。林场的面积扩大近一倍,由一个不足6万亩的小型贫困林场,蜕变为拥有10.6万亩后备资源的中型林场。2016年,黄柏山林场和河北塞罕坝林场一起,成为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向全国推广的森林经营“样板”,也由此诞生了“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
黄柏山林场如今已成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活立木蓄积量最多,同时,还是全国森林经营的样板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变美了,围绕林场发展生态旅游逐渐兴起,由于林场和湖北省搭界,“跨省办旅游”的大胆构想开始实施,2013年,湖北麻城狮子峰林场与黄柏山林场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联手打造黄柏山狮子峰景区。如今,这个景区已成大别山核心景区。
黄柏山林场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网记者,未来,在保护一方青山绿水的同时,林场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产业,以弘扬“黄柏山精神”为抓手,奋力创建现代国有林场,创造一个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传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0 21:14 , Processed in 0.19393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