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心情点滴] 【僰道艺苑】发现盐津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1-3-8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31502wcjc398xllouz89i.jpg
发现盐津--何家大院
031502mpyty1jehe4jy3y1.jpg
走过一座石桥,就走过一条名叫野容川的小河,小桥流水的人家旁边,古老寂寞的园内荒草丛生,一道霸气的石门却任凭岁月沧桑,时光不老。沿着石板铺成的,偶尔有马蹄印的石梯往上,直到山腰一何处平地,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何家大院昔日繁华热闹,气势恢宏尽收眼底。
穿越百年牌楼上的枯黄野草,大院深处,疏梅月影,亭亭千金,焚香拜月,遥寄相思。当年高高的围墙内外,应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何家的先辈,在这个庞大的建筑群里,极尽奢华。仆人簇拥,英武的三少爷可是顾盼门外,青山隐隐水迢迢,是想遥远的故乡模样还是自己的江湖风云?
这占地上万平米的建筑,即使今天也需要上千万的资金,那时的交通和建材则会需要更高的成本。强悍的何氏家族,是用怎样的富甲一方,建造大院,显赫一时。
但凡盐津人家,多数在盐津只有8-9代,是200多年前,从麻城县孝感乡这个分流点来的,再往前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
传说何氏先人,也是被强迫迁徙,从千里之外的故土挑箩而来,路途遥远,社会动荡,不可能带多少金银财宝。但聪慧过人的何氏先人,短短几代人就在盐津成为,袁何易戴、李吴梁辛中排名第二的名门望族,享誉关河两岸。
那时的信息,那时的生意,那时积累财富的速度,远非今天这样容易,也许要何氏家族几代人的辛勤积累。
当年五尺道的马帮,多少是为何氏家族,马铃声响。茶叶,盐和朱提白银,是从何家大院出发,还是从远方归来,乌蒙深处,云雾缭绕。
昭通下来是大关,十八马店老鸦滩,临江溪分手赶落雁,落雁坝子闪得宽,兴隆场修在包包上,不长不短又不弯,从这段讲路径的民谣看,落雁何家大院地处当年出滇入川的要道上,具备发家的交通条件。
聪明的何氏先人,难道仅凭勤劳的双手,过人的胆识,超人的智慧,就在这大山深处,创造滚滚财富吗?这是怎一个牛字了得。
何家大院始建于清末年间,大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斗拱飞檐,工艺精湛。从高处仍然能看出当年布局,依山而建,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
前后两个主院左右均有数个小院,小院内有天井,其门,窗,甚至走廊小小的立柱,均有雕刻,应该是居住一个独立的小家庭。从大院整体布局来看,是一次性规划设计的,非凡的远见卓识,让何氏家族在这里,井然有序的繁衍生息。
大院还可以看见围墙的遗迹,还能看见眺阁和门楼,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院坐北朝南,左边牌楼还在,右边的已经拆除,大院前院最前面,是两个对称的石砌花台,雕花刻字,浑厚大方。两个花台再往前,据说是何家祖先祠堂,已经被拆建学校,无法感受其庄严肃穆,青烟缭绕。
右面最后一个偏院,每道门和窗都是可以取下的,在家族有重大活动时,方便出入和摆饭,各院之间还有木门相通,不知是用于战乱逃生还是消防灭火。
这种建筑风格,盐津稀有,是否带有何氏祖籍特色。走出这个偏院往后院内,就看到右边一个塔形建筑和一张供奉用的案几,非常漂亮。
仅凭大院现存的石质木质建材现状,就可以看出当年何氏家族的辉煌。大院那些的窗雕石刻,更是意境悠远。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每幢院落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韵,令人叫绝。其造型,有人物典故,鱼虫鸟兽,山川河流,草木花卉。
这些石木雕刻,空灵久远,一直静静的等待主人呵护,用生命点缀曾经古朴而堂皇的大院。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何家有了品位,识礼守制,谨遵祖训,不断延续家族的兴盛发达。
岁月如梭,何家曾有的理想抱负,已随世事的变迁而成为历史。如今,大院里仅有的几户何氏后人,还依然固守在沧桑的庭院里,自豪的介绍和寻找先辈踪迹。
我站在大院之中,看到百年前的何家大院,中堂就座的老爷,忙忙碌碌的仆人,步履匆匆的管家,彪悍警惕的家丁,后院悠然的小姐,慈祥大气的夫人。
我随心的四处张望,希望看到教书的先生和少爷学习的模样,老爷和我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我只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继续活着,我们为什么还活着,何老爷就开始沉思,我不忍心打扰,悄悄告辞。
岁月沧桑,历史长河中,那些勤劳的何氏先辈们也许都想知道,何氏后人为什么会放弃兴旺的大院,各散五方。是怎样的剧变让他们离开大院,离开一个光宗耀祖的福地。
林徽因说:“且当每一条路都是荒径,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我们早已不是过客,至今却还身在异乡。
能够放下的是岁月,任凭苍老,放不下的是内心,永远澎湃,大院何氏后人,散居全国各地,非常成功,仅盐津各界,就名人众多。
不过,他们还会用何氏血脉里的聪明和霸气,恢复大院曾经的放歌山水,荡气回肠,和那种豪情万丈,富丽堂皇的骄傲吗?
如果这样,恐怕会惊动还在思考的老爷,他一直想明白,成功的他为什么不继续活着?平凡的我们为什么活着?
老爷如果认识海子就会知道,其实活着很简单,只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031502mp2vktk8r78chofs.jpg
发现盐津:王者归来
031502k6ln9xees5jtj2zb.jpg
从普洱雷家岩,沿着一条泥土公路,一直往上到山腰,在一处三面险峻,后靠大山的平台,就到了乌蒙王府和乌蒙王墓之间。盐津有一句话,生不在墓前,死不在屋后。神奇勇敢的乌蒙王偏偏活着在他的墓前,死了在他的府后,那是一种怎样的不惧与豪迈。
从右边往上,有一座古墓,这就是乌蒙王阿杓墓,墓前有一块无字碑,左右立石马、石羊、石狮各一对,线条粗犷,技法娴熟,造型生动,是精美的石雕艺术品。开始变得模糊的线条,没有改变它们静静的、忠诚的、继续守护王的灵魂。在坟墓西南,就是乌蒙王府遗址。当地大姓罗氏家族的家谱里也记载,乌蒙王是他们的祖先。那乌蒙王究竟是谁呢?
根据《盐津县志》记载,乌蒙王阿杓原名罗星,为汉族血统,于105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府汲水县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其自幼习武,聪慧过人,长大后从军,任大将军王宣的副将,驻守西南边防戎州。公元1074年,因平定乌蒙夷乱,被封为乌蒙王,赐姓禄。云贵高原上最主要的山脉之一——乌蒙山便因此而得名,且沿用至今。地方志籍记载及当地民间传说,阿杓受封乌蒙王后,在俯临关河的夷都山上修建了乌蒙王城;阿杓死后,安葬在夷都山上。
左边往下,就是乌蒙王府,从大院三进制结构看,除了依山而建,更重要的是,王府重门深院,威严庄重。传说乌蒙王心地善良,天赋文采,善长兵法,骨子里王有不同于一般人喜怒哀乐,或是文人的风花雪月多愁善感,或是将军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站在乌蒙王府遗址中央,斜阳午后,战鼓擂动,呼喊震天,刀光剑影中王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回到王府。
24岁封王,那该是怎样的赫赫战功。冷兵器年代,威严的王彪悍强壮,武艺高强,英武神勇。我在晨辉与斜阳里、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旁和王品茗,当是青铜器的香炉,金丝楠木的茶几,紫砂壶的铁观音,青花瓷的碗,葡萄美酒夜光杯,摇曳多姿的烛光晚餐。宫妃红袖添香,一笑百媚。王啊,你的日子是怎样舒畅,惬意。王静静的看着眼前蜿蜒的关河,悠悠的眼神漫天飞舞,没有锁定,我读懂了他的孤独、无双。
盐津是出川入滇的必经之路,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1000年前乌蒙王府,虽然不大,却也精致完美,面朝关河,也是春暖花开。天边雷声隐隐,雨洋洋洒洒的拥抱了王府的斗拱飞檐,看着烟雨蒙蒙的关河,王心语呢喃的是想要去淋雨。沉思默想的乌蒙王和远处隐约的关河,哪里是王心中的渡口,哪里是王离散的佳人。生命的沧桑真的只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吗?只身来到乌蒙的王,你的佳人红颜期盼在何方山水?走进雨里,没有让心淋湿,我知道,红尘纷扰,你已经忘记,春风拂面的徐徐,已经滑进,如丝缠绕的尘世,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慢慢往江西的方向归去。我看见雨帘重重,太阳正在走近的脚步,再大的雨也是无法阻止。
我与王挥手告别之间,好像从未谋面,相忘于江湖恩怨,相濡于沧海桑田,是为自己活,还是为谁活,习惯了乌蒙深处,就呆在乌蒙乡野。你比我早来1000年,你是自愿的,幸运的,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你不想念你的江西吉安吗?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你才不想回到故土吗?我没有你幸运,只知道麻城县孝感乡,如果我还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无论如何我都要去看看的。
向天再借五百年,让船随风回到吉安吧,人都有一个夙愿,有一个自己的港湾,因为你的停靠云南有了乌蒙山,你影响了乌蒙的未来,而你的故土才是你最终的港湾。王啊,你是爱乌蒙还是想故土,我不懂你,但我知道乌蒙就是你的故土,你就是仁者无敌的乌蒙王。
长风不息,旌旗招展,静静的走进山花烂漫的王府,暮色苍茫中、王府大院里,气宇轩昂的王还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这险峻的夷都山,是攻,是守,对于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你都不是难事,难的是怎样才能走进你王的世界,在你最美的年华里,陪你回故乡,看看那耕耘的故土,慈祥的双亲,秋水的伊人。乌蒙之地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会心中的乌蒙王,既铁骨铮铮,豪迈刚健,又侠骨柔情,千回百转,无论流年似水,往事如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时间可以成全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1000年后,乌蒙深处,茶马古道,一骑绝尘,王者归来。
信息来源:盐津县文联
平台编辑: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盐津”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联系0870—30335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0 05:12 , Processed in 0.14945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