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心情点滴] 云南之行,寻找真实的自己第一站 哈巴雪山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1-3-4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云南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一直因为工作和家里的琐事始终没能静下心来好好整理此次旅行的记录,其实更多的还是自己懒得动,整理游记是件很累人的事。眼看就要临近春节了,再不写恐怕这事以后都不会再想做,所以还是整理一下吧——作者府斌
12月中,打电话问了一下人事部看看自己还剩多少假期,还有6天。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开始计划一次出行,至于去哪里还没想好,6天假期加上元旦3天基本上去哪里都够了。
脑子里蹦出来很多想法,首先大方向先是西藏、四川、云南选其一。西藏的话9天时间跑不了太多地方,只能去林芝大峡谷走个加拉,运气好的话看一看南迦巴瓦,而且现在那里是旱季算是比较适合的季节。
如果是四川那能去的地方可就多了,有很多选择,四姑娘、色达、亚丁、甚至可以租车走个泸亚线。云南,很想去一下独龙江看看即将消失的独龙族纹面女弥补一下10月份走丙察察留下的遗憾,而且1月1日也是独龙族的卡雀哇节,如果是走雨崩的话可能时间有点不够。
有点不知所措到底去哪里,想来想去西藏先排除,9天时间有点不够。四川能去的地方比较分散只能租车,而且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云南也是一样,去独龙江最近的飞机能到的地方是大理,然后剩下的也大部分时间在路上。头疼。。。。。
那段时间里一有空就看地图,研究到底去哪里合适。要不就去走走虎跳峡,然后再研究一下附近还有哪里值得去,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入门级雪山攀登有个哈巴雪山。
说实话之前我对雪山了解的真不多,入门级雪山只知道一个四姑娘。于是开始研究一下哈巴雪山,居然还就在虎跳峡旁边。很自然的这次出行的目的地就锁定云南哈巴雪山和虎跳峡。
毕竟是入门级雪山,我觉得自己的体能应该可以完成,但向导还是必须要的,网上有很多哈巴雪山的商业团,研究了一下基本上对我来时都是行程进度太慢太浪费时间,毕竟商业团要考虑到老弱病残。
于是开始网上自己找向导,旅行出发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研究哈巴雪山的相关内容。直到出发前5天,偶然间在查询虎跳峡的相关信息的时候发现了虎跳峡景区关闭的信息。瞬间感觉一万头神兽在奔腾。
哈巴雪山的向导以及行程都已经确定好了,没办法只能立刻研究对策。还好,景区封闭但是高路徒步路线还是可以走的,只是沿途食宿会有点困难。因为禁止游客进入,所有沿途的酒店客栈全都停业了,甚至连里面的原住民都迁出去了。
如果一定要走虎跳峡的话将会面临独自一人遇不到同行游客,甚至可能全程都是无人区。不过这些对我来说问题不大,高路徒步路线大概也就40公里左右,而且这种成熟路线即使荒废2个月应该路况也不至于太难走。
有了心理准备一切就简单多了,至于禁止游客进入,这个不难,办法总是有的。终于在出发前3天把哈巴雪山和虎跳峡的行程确定了,原本先走虎跳峡再登哈巴,现在顺序换了一下。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12月26日一早赶到机场,无锡到昆明转机到丽江,联系哈巴向导约定大约晚上6点半左右在桥头镇见面。
从丽江到哈巴村必须经过虎跳峡,由于虎跳峡景区关闭,为满足峡谷另一端的几个村子的村民进出的需要,每天只有早晨5点—7点和傍晚5点—7点可以通行。
到丽江已经是下午4点了,坐上了去往香格里拉的末班车,在途中桥头镇下车。再次联系向导,他也刚到达桥头正在安排住宿。
于是赶紧步行去约定的住宿客栈,看了下导航地图客栈离我有700米左右,还有200米左右向导开着他的比亚迪F0正朝我的方向过来接我。
他没见过我,只是这会儿路上就我一个背着背包一看就是旅行者装扮的,他就问我是不是去登哈巴的,他刚办好客栈住宿就开车出来接我了。于是就这么和向导碰面了。
他叫沙峰,精瘦的身材,个子不高,94年生人,和城里的年轻人不同,山里的阳光和气候让他的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长很多。
193502oloz5r26or313a3l.jpg
虽然景区关闭镇上已经没有游客了,但这里的消费仍不便宜,2个人点3个菜消费170元有点小贵。
沙峰是彝族人,之前我一直念成(lí)族,现在知道了应该是(yí)族。哈巴村基本有4个名族:汉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各个名族的基本都集中在各自的几个自然村。哈巴村其实是好几个自然村的总称。
沙峰的家是在哈巴彝族村。山里面相对比较穷苦一些,他只念到过小学,然后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后来随着哈巴雪山的渐渐开发,村里很多人就开始从事登山向导这一行业,他的父辈是哈巴雪山第一代的原住民登山向导,当然他就是第二代向导。
山里人文化不高也没有能力自己做推广,所以大部分的登山游客都是被丽江的几家户外俱乐部收割了 ,然后俱乐部再找到他们担任登山向导,所以他们的收入并不高,没有游客的时候就干农活。
沙峰算是比较能干有头脑的,自己在很多旅游平台发布推广,还注册了自己的俱乐部,和他的叔叔以及几个堂兄弟一起干自己带游客登雪山。事业刚刚起步,先凑了点钱买了辆不知道几手的比亚迪f0,只为了方便接登山者去他家里。
193502z0mqmmy76zzbn0jn.jpg
早晨6点起床洗漱完毕出发,发现停在客栈门口的车子后面还堵了一辆皮卡,只有右后方留有刚好能倒出来的空隙,只是要前后挪腾好几次。
很明显沙峰的挪车技术并不强,正好我这个老司机可以一显身手,一起步才发现他这f0居然都没有方向助力,短距离的前后挪腾着实费了好大的劲,好在我的技术不至于让我在此丢脸。
离开客栈就进入了虎跳峡景区,道路就沿着金沙江边。景区封闭就是因为这条省道要升级改造,现在的路况非常糟糕到处都是水坑和碎石。
现在天还没亮,再加这样的糟糕路况小车基本只能以最多2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驶,否则一不小心就冲进坑里。旁边金沙江的隆隆水声一直在耳边响着,虽然看不见但光凭这声音就足够脑补出峡谷内江水的澎湃气势。
虎跳峡全程17公里,一直到峡谷尽头的江边村,终于和右手边的金沙江分道扬镳。这点距离车行有1个多小时,7点半左右天开始亮了。
一路上我都打开着手机里的地图看自己的位置。
“你们都会看地图的哦,我看不懂地图,以前参加向导培训的时候老师教过,但我还是不懂。只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别的看不明白”
“你们小时候学校里应该学过吧”
“没有,我们山里面的学校和你们城里不一样,我们就学认字,其他没学过。”
“你们当向导是不是都要参加培训?”
“是啊,我们自己爬山没问题,但是不懂得怎样协助别人爬山,而且也没有专业知识,所以当向导必须要参加培训学习的,不然出了事可就麻烦大了”
“你们村里是不很多人都当向导?”
“我的叔叔和我几个堂哥都是登山向导,村里还有不少人都是。明天你上山就由我堂哥带你,我送你到大本营,然后我要回村里还有其他事情。放心好了,他们都是专业的向导。”
“好的,其实谁带我都一样”
一路上与沙峰聊着,他很健谈,说到对将来生活的打算,他说他目前最希望的就是努力挣点钱,先买一辆二手的五菱宏光S。他很喜欢那车,新的太贵了买辆二手的就可以。现在这辆f0太小了,用来接客人不方便,如果有辆7座的那就方便多了。
以前山里面条件艰苦,父亲那一辈只会做农活挣不到钱,后来慢慢的哈巴雪山搞登山旅游,村里就渐渐开发旅游资源,靠着登山游客一点点的改善生活。
小时候村里就经常可以看到老外游客,那些老外很喜欢给他们这些小孩子拍照,他的第一张照片就是一个老外给拍的,后来那个老外把照片寄给了他。
现在沙峰家里也建起了一家小客栈用来接待游客,只是客栈的设施还不太完善,慢慢来吧,毕竟挣钱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努力肯定会实现的。
看得出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从他的神情和语气。真心希望他的目标能早日实现。
从虎跳峡的客栈出来大约3个小时的车程到了哈巴村,这里就是哈巴几个自然村的集镇,附近村子主要物资进出都是在这里进行转运,村民们赶集也都是在这里。
我们早晨出发到现在还没吃东西,已经是8点多钟了,附近的几家商店餐馆都还没有开门,转了一圈找到唯一一家开门营业的面馆,一人一碗面加一个煎鸡蛋。面就是一些番茄丁加几片菜叶子,至于味道就不能太矫情了,只要能吃饱有力气就行了。
吃完面继续往沙峰家出发。他家所在的那个村子在山坡上,是附近几个村子中地势最高的。据他说彝族人的村子一般都喜欢建在高处,至于为什么他也不知道,反正有几个不同民族聚集的地方,最高处的肯定是彝族人。
通往他家路很窄,沿着小路盘山而上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
沙峰家山坡上的小院子视野极好,站在门口可以俯瞰几乎整个村子。左边可以看到远处的层层山峦,整个哈巴村就藏在山谷里被群山环抱着,右边是山坡高处零星的几栋房屋和远处的森林。
最惊艳的当然就是家门正对着哈巴雪山,白色的雪峰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从山脚下上来的这条小路经过门口一直向右继续往高处通往森林里去。
193502u06g079sptshwrbz.jpg
193502flu9vvqpc12ojox2.jpg
193503feeob2epee7ki84k.jpg
回到屋里,沙峰正在煮茶水打酥油茶。我继续去院子外面看风景,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我,山里的自然风光是永远都看不够的。
门口路过一个赶着羊群的村民,看到我这个陌生人就主动打招呼:“来爬雪山的啊”
“是啊”
“祝你登顶成功”
“谢谢!”
简单的几句,满满的山里人的朴实和善良。门口时不时会有村民经过,看到陌生的游客都是差不多的问候和祝福。
沙峰家的位置海拔有3100米,冬季的山里温度还有点低的,虽然天气晴朗,但阳光照在身上总显得很无力。
还是回屋烤火炉取暖把,沙峰的酥油茶早已打好。煮茶的茶缸是直接放在柴火上的,茶水的表面有一层黑黑木炭灰,嘬一口酥油茶,那些木碳灰在舌尖释放着浓浓的焦香味道。换做平时,这沾了灰的茶水早就被嫌弃得倒掉了。
在这里却莫名其妙的让这茶水更加别具风味。这和我以前在藏区茶馆里喝过的酥油茶不同,这里的更加自然和纯粹。
应该就是木炭灰的原因,以至于一直到后面我在登山大本营里喝的茶水都有着这自然纯粹的味道。
喝过酥油茶稍作休整就准备出发去往登山大本营,这里离大本营大概有8公里,一般需要步行4—5小时左右。
这次登山还有一位来自楚雄的老哥同行,老哥姓马,年近6旬,约了沙峰当向导来哈巴雪山,今天自己开车来的,也刚到沙峰家。
马大哥一身顶级户外装备,身形矫健,一看就是强者,不过我好歹也是业余铁人三项选手体能也不算差。沙峰喂完马匹就把我和马大哥的背包绑在马背上,我俩轻装上阵向大本营出发。
离开村子就进入一片林场,远远的就听到油锯的声音,走近后看到有村民在切割一根巨大的圆木,目测那圆木直径至少1米5。
沙峰提醒我们不要在这里拍照,原因是怕照片传出去了大家会误会他们在砍伐森林。其实这里的原住民现在也都很有环保意识,再加上政府也大力管控禁止破坏林木,村民用油锯切割的都是已经死亡的枯树。
马大哥倒是挺有意思,看到那巨大的圆木就开始念叨着这么大的树要是能运出去能值多少多少钱,可以做成什么东西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之后进入大片森林后每每看到有倒下的大树都会盘算着如何才能运出去,能做什么用。以至于我和沙峰严重怀疑他就是光头强的老板—李老板。
穿过那片林场没多久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场,面积很大至少有100亩。真没想到在海拔3000多的半山腰上居然会有这么平坦开阔的地方,四周森林环绕,远处白色的雪山,草场里有不少羊,还有几处像是废弃的羊圈牛棚。
森林、草场我见过很多,但这样的藏在森林中间的高山牧场我从来没见过,“这地方真美!”情不自禁得发出这样的赞叹,也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赞美。
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实在不忍心就这么坐着休息浪费眼前的景色,拿起相机便到处拍照去了,这里的羊群很难接近,追着羊群拍照一直追到气喘吁吁。
193503topooo9pppeceomp.jpg
继续往大本营方向前进,走过一条山涧就又进入了森林地带。这条冰封的山涧就是森林和草场的分界线。
走不到50米沙峰示意我们往右后方看,大约500米远的地方有一条瀑布,高约40米,宽不过10米,现在是枯水期所以水量不大。
我们所在的位置正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条瀑布就是那条山涧的源头,瀑布水流顺着一面石壁滑落到低处,然后顺着山涧在冰面下一直朝山下流去。
接下来的路海拔爬升很快,森林里能看到有很多自然死亡后倒下的巨型树木,于是马大哥老毛病又来了,“快看这棵,这要是能运出山里那可不得了……”。
渐渐地我开始有点跟不上他们的速度了,原以为自己体能还算不错,可到了这里才发现自己弱爆了。
随着海拔愈发升高呼吸越来越急促,从低海拔的城市到这里几乎没有适应的时间,高原缺氧再加上登山徒步,虽然不至于严重高反,但体能下降很快。
然而他们开两个却仍是健步如飞,更过分的是沙峰居然还扯着嗓子唱起了山歌。很明显我是不可能跟得上他们的节奏了,不管了,我只是按自己的能力慢慢走。
就这样走走停停,上山的路径痕迹很明显不会走迷路,他们也走远了就会停下来等等我。从村里出发时忘记带水了,衣服口袋里的小半瓶水早就被喝完,快渴死了,终于在海拔3800左右的一小处台地看到他们就坐在那里等着我。
“谁有水?我要渴死了!”
沙峰:“我也没带水哦,再坚持一下吧,马上到大本营了”。
马大哥:“我包里有。”
接过马大哥的保温杯,居然满满的,走了这么久他一口都没喝。好吧,你不喝的话我就不客气了。赶紧往自己的空瓶子里灌了大半瓶,几口热茶水下肚总算是又活过来了。
在这里休息了10几分钟,各种聊天。
然而不出意外的,稍微聊几句就又被马大哥带偏了话题:森林里各种大树该如何运下山去。
真的是服了他了!出发出发,果然还剩没多远就到了海拔4100处的登山大本营。
这里是高山林木线的边缘的一块很大的空地,从森林里出来就到了,很神奇的是往山下方向10米远的地方就是森林,而这里开始只有几棵高山杜鹃和一些小灌木,往山上看也是再没有树木。
所谓登山大本营就是2间用铁皮和揽风绳搭建的小屋。里面设施非常简陋,给登山客住的大一点的那间铁皮屋里是几个高低铺的铁床,然后就没别的了。
另一间更小铁皮屋子是向导的住所,除了2个高低铺铁床还有一个柴火炉。
沙峰告诉我们明天就由他的2个堂哥带我们登顶,他要返程下山了。
193503mxzk174prav8tv1o.jpg
193503ai3q5l3yqgr9wfrm.jpg
上午10点钟从村里出发,现在到达大本营是13点35。原本说是要4-5个小时的路耗时3.5小时走完了,心里安慰自己我的体能还不算太差,至少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沙峰的两个堂哥也就是我和马大哥明天的登山向导,沙玛鲁狄和沙玛鲁尼,据他们说已经有10多天没下山了,一直都在营地里,明天带我上山之后没有其他登山客了,他们将和我一起下山回村。
兄弟两在屋子里给我们煮茶煮面准备吃的,原本已经走得很累几口茶下肚瞬间又感觉满血复活,趁着面还没煮好,走出屋子在附近看看风景。
这地方居然手机有信号(只有移动有信号,电信和联通都不行),赶紧借了鲁狄的手机给老婆打了个电话汇报自己的情况。
在外面拍了些照片。这里的位置能很清楚看到哈巴雪山5396米的顶峰,甚至整个登山路线都能看到。
此处的海拔是4100米,还有1200米的海拔落差看起来却近在眼前,当然只是看起来近而已,虽然曾经多次到过海拔5千米以上的地方,但那只是高原地带的高山垭口,和登雪山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心里很清楚,未来10公里的登顶之路将会非常艰辛。
屋子外面风很大,吹得头疼。回到屋里,炉子上的面也快煮好了。面汤里放了一些菜叶,他们叫这个是青菜,只要是绿色叶子的他们都叫青菜。
据说这也是村子里唯一能种的菜,有点像莴笋叶的样子,味道有些苦,口感很粗糙,我觉得叫苦菜更适合。
面条煮的有些烂但又很粘牙,不是厨艺不好,是高海拔的原因让这碗面变得难以下咽。
不过好在我并不是矫情做作的人,只要能填饱肚子补充体力,再难吃的食物我也能吃完。
营地里所有的食物都是从山下村子里人背马驼运上来的,水是兄弟俩步行到1公里外的水源抬来的,除了炉子里的木柴可以在附近随意捡拾,营地里的所有物资都来之不易。在这里浪费食物的话会让人良心上感到不安。
外面的风依然很大,吹得铁皮小屋哐当哐当直响。一丝丝不祥的预感涌了上来。在营地里除了聊天,没有任何其他打发时间的方法,一边聊天,一边喝着漂着炭灰的茶水。
好在时间过得还算挺快,到了准备晚饭的时间,兄弟俩拎着大水桶要去水源地打水了,我继续在营地周围转转。这片区域挺大,附近还有几处小屋子,那是别家向导建的。
这片营地就是村里有能力的自行来占地盘建个小屋,然后就作为自家的登山大本营接待登山客。当然这肯定也是要有行政手续的。
其中有一处房子建的相对讲究一些,是用石头水泥建的,屋子周围还建了水泥平地,估计这家登山俱乐部生意不错,在这里建这样的房子可是要下血本的。
虽然村子里有不少执业登山向导,但这里的房子倒也不多,毕竟不可能每家都有能力来建房子的,估计更多的是和俱乐部合作担任登山协作。
在这里占地盘建营地的都是有自己的俱乐部有全程接待能力的。沙峰家的营地虽然屋子简陋了些,但好歹也是在这里有一席之地。
鲁狄鲁尼兄弟俩拎水回来了,我也回屋烤火取暖。外面气温大概零下10度左右,在屋里烤着火炉舒服极了。
那边兄弟俩正忙着准备晚饭的食材,藏在角落里东西还挺多,青椒、猪肉、鸡蛋、土豆、番茄。
只见鲁狄还在角落拿出一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食材,有点像是超市里冷冻专柜的那种鸡翅的样子,但很肯定不是鸡翅,排列整齐地冻在一起。
“这是什么东西?”
“鸡翘。”
“鸡翘是什么?”
“就是鸡屁股。”
“……”
“你们城里人看不上这个吧,等下你吃了就知道了,很好吃的。我们山里面比较穷苦,这个是我们能买到的很好的东西了。”
“还真的是没吃过”
“好吃的,等下做好了你就知道了。”
他继续忙活着,我最感兴趣当然就那一包鸡屁股。他说先去洗一下,所谓的洗一下其实就是把锅里用来化冻鸡屁股的水倒掉而已。洗好后只是在放鸡屁股的锅里加了些盐和水,然后就放在炉子上煮。
没多久,鸡屁股里的油脂就开始一点点融化漂在汤汁表面,那味道很难形容,有点令人反胃。
鸡屁股是脂肪含量很高的东西,继续煮着,油脂越来越多的融化出来,稍微翻动着,汁水烧干了,剩下的全是鸡屁股油,于是原本的水煮鸡屁股现在变成了油炸鸡屁股,多么神奇的烹饪手法啊……!
继续翻炒着,那原本有点令人反胃的味道渐渐变成了阵阵香气弥漫了整个小屋——那是油炸鸡屁股的香气!很快,那一颗颗心形的油炸鸡屁股变成了漂亮的金黄色,一道暗黑系雪山料理出锅了!
当然,除了这油炸鸡屁股晚饭还有几道菜,至于烹制过程我毫不关心。开饭了,炒土豆丝、青椒炒猪肉、番茄青菜鸡蛋汤、还有鸡屁股。
其实这里面最高级的应该青椒炒猪肉才是,要知道这可是绝对正宗的云南高原山区散养的小黑猪,这猪肉要是在城市里估计也只有少数顶级餐厅才能吃到吧,甚至很可能还没这么好的品质。
然而此时此刻,我的注意力全在那一碗鸡屁股上,一颗颗漂亮的金色的心形,咬一口满嘴油脂加上胶原蛋白的味道。
这应该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黑暗的料理了,没有之一!旁边的马大哥比我理智多了,嫌弃地看了一眼鸡屁股,一颗都没吃。
鲁狄鲁尼兄弟俩坐在一边不知道在忙着什么,叫他们一起吃饭却怎么也不肯,一定要等我和马大哥吃完他们才吃。
这倒是让我和马大哥挺不好意思的,赶紧扒拉着饭就吃饱了,以至于那碗极品散养小黑猪肉都没吃几块。现在想想很是懊悔。
193503q4ggbtzoxhogaa9g.jpg
193504izcsj6yd6takaow2.jpg
吃完晚饭,天也开始黑了。鲁狄告诉我们明早凌晨2点半左右起床,吃完早饭大约3点左右出发登顶,让我们今天早点休息。
外面风依然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从我们上到营地一直到现在,小屋子的铁皮墙哐当哐当了一下午。我和马大哥回到自己的那间小屋,开始担心明早这风能不能停,其实我们都知道基本是不可能了,明天登顶的可能性为零。
但是却又不甘心,仍期待着奇迹出现,心里不停的自我安慰着。毕竟听他们向导说今天凌晨一支4个人的队伍其中有一人成功登顶了,虽然还有另一支7人队伍全军覆没。
我俩就这么聊了一会儿,试图互相给对方一点信心,却又是那么的没底气,很是尴尬。天已经完全黑了,屋里没有电,伸手不见五指,早点睡吧。
外面的风不仅没小一些反而更强了。躺在床上完全没有睡意,脑子里不停的闪现着明早登山的各种场景。
什么时候开始增加衣服,什么时候开始吃能量胶补充体能,什么时候开始记录拍照,甚至登顶后如何凹造型拍照,然后要这么发朋友圈配上什么样的文字……所有的过程在脑子里仔细过了一遍。
灵魂已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雪山登顶,只是肉体还躺在营地的床上翻来覆去。
铁皮墙的哐当声越来越响,几乎这间小屋随时都会被狂风掀翻。看了看手表已经是凌晨2点了,马大哥看到了我的手表亮光。
“几点了”?
“2点”
“你睡着了吗?”
“没有”
“我也没有”
“外面风越来越大,屋子都快掀翻了”
“可不是吗,这次登雪山要泡汤了,白来了”
在床上翻了个身,继续一遍我的灵魂登山。
已经3点了,向导也没有来叫我们起床,躺在床上实在是煎熬,还是起床等着吧。来到屋外刷牙,星空很漂亮,没有一点云,只是风依然猛刮,往山上看不远处有几个亮点在闪动。
那是别的登山队伍已经出发了,闪动的亮点是他们的头灯,仔细数了一下有6人。向导那边的小屋没有半点动静,实在忍不住了,不等他们来我就主动过去敲门了。兄弟俩起床往炉子里添火加柴开始准备早餐。
大家都是一晚上没睡好,外面的风刮得连他们都在担心小屋子能不能挺得住,大家都很清楚这样的恶劣天气连上到雪线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登顶了。
我干脆直截了当问了一句:‘这样的天气,我们最多能走到哪里?’
“最多到4500吧。”
其实他的回答对我来说根本无关紧要,因为我现在连走出这间屋子都不太愿意,花了好多钱而且费了老大劲才到了这里,却遇上这样的天气,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的雪山攀登计划,原本想象中的各种牛逼场景和成功后的各种炫耀现在全部泡汤,甚至我为了这次攀登还购置了不少装备都浪费了。
此刻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简直就是绝望。
鲁狄应该是看出了我的内心戏:“来都来了,就去体验一下吧,不管能走到哪里也算是爬过哈巴雪山了”。
也是啊,都到这里了,往上走至少是从大本营出发冲顶了,往下走连冲顶体验都没有。
喝了一碗稀饭再次检查了一下背包和装备,2位向导带领2个登山客的小队伍正式出发。说来也很奇怪,一走出营地小屋,刚才低落的情绪就全没了,现在只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走过一片稀疏的小灌木林就开了爬升——一条全是碎砂石的上山小路,还好不算太难走,砂石会让人偶尔打滑,但路上也会有一些比草大不了多少的小型灌木植物,选好落脚点,踩着植物根部的地方就会很稳。
不过有时候突然的一阵风会直接吹得人都站不稳,风夹杂的小砂石打在脸上那是真疼,所以一有阵风吹过就赶紧背过身坐地上或者干脆趴地上。
还好风都是从右边侧面吹来的,如果是迎风的话估计一阵刮过人就被吹下山去了。
在海拔4000多的山上爬坡又要随时对抗狂风体力消耗巨大,才走了没多远就感觉很累。
好在这段砂石小路不算很长,大约到海拔4200左右就来到了巨大的石板坡路段,这里开始没有任何植物了,大石板坡度很陡而且非常空旷周围没有突出的山体遮挡,加上风力的加持,在大石板坡根本没法站立行走,只能手脚并用往上爬行。
没多久我们追上了之前我在营地看到的先出发的那支队伍,他们正坐在地上休息。
一阵风吹来赶紧躺倒在地上侧身背对着风向,由于太空旷没有遮挡,即便这样都需要在侧身时用上面的左手和左腿向前支撑住身体,否则躺着也会被吹得滚向一边去。
就这样爬几步躺倒一会儿,再爬几步再躺倒一会儿。一点一点往上挪动着,整个过程中对这鬼天气的问候不断,大家都被折磨得欲哭无泪。
差不多在坚持到海拔4300米左右的地方,大家都开始有放弃的想法了,其实放弃是必然的。
出发前向导就说过最多也就只能到4500,或许向导们有能力在这种条件下继续往上,但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带客人去冒险的,一旦发生事故的话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所以,在当风险大到无法掌控的时候,果断放弃是最明智的。
攀登哈巴雪山止步于海拔4300米。
果断下撤!再硬着头皮往上走除了增加危险没有任何意义。下撤的过程肯定是比上去简单多了,当然这过程中仍然少不了对这鬼天气的各种问候。回到营地天还没亮,只能继续躺回床上再次灵魂登山。
不过奇怪的是心情却比出发前好多了,虽然没能成功登顶,但冲顶的过程也算是经历过了。回想这么多年来,每次旅行好像都会留有一点遗憾。第一次自驾进藏的时候车子出了点小问题,虽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原本计划中的珠峰大本营没有去成。
后来再入藏区去纳木错遇上道路结冰封路没去成,后来又赶上疫情被隔离在拉萨。走怒江大峡谷准备去独龙江结果道路塌方也没去成,在波密准备去墨脱又赶上山体滑坡无法通行。这次计划攀登哈巴雪山,恶劣天气又再次留下遗憾。
总结起来似乎旅行就不应该是完美的,遗憾才是下一次旅行的起点。
9点钟左右,大家都收拾好了东西启程返回山下的村里。鲁狄鲁尼兄弟俩要帮我们背背包被我和马大哥拒绝了,他们自己就有很多东西要带下山,再帮我们背两个大背包有点过意不去。
对于他们来说这点负重可能是小菜一碟,但毕竟下山体能消耗不大,还是自己背着吧。我只是把相机给了鲁狄让他背着。
下山路上一路闲聊走得很快,背着相机的鲁狄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就拿相机一顿猛拍,似乎他很喜欢玩相机。
在森林遇到一群羊,鲁狄说这群羊是他家的,他们这里的很多牲口就是这么散养在外面,晚上也不回家,甚至几年都不回家,完全就是野生状态。
只有要去卖掉或者要杀的时候才会到森林里来找。至于如何抓住这些野生的牲口,他们有个神奇的办法——只要拿点盐巴,这些牲口对盐是没有抵抗力的就会抢着跑过来舔盐。又学会了一招奇怪的本领。
走出森林差不多就能看到不远处的村子了。兄弟俩指这附近一片林地草场:“这块地是我的,那边块地是他的”。
这简直就像是童话故事一样,然而他们却不屑地嫌弃这些地一点用都没有,什么都种不了,地虽然是自己的,但地里的林木是村里共有的,不可以随意砍伐。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们的羡慕:“这么美的地方,以后等我老了退休了你就把这地租给我,我要在这里盖一间小木屋,养些牛羊,我愿意老死在这里,死了就埋在这里”。
“没问题,你要是来的话不用租金,免费租给你”
说到死,兄弟俩又介绍了一下他们彝族人的丧葬方式:彝族人死后也是进行火化,然后找一个树桩挖空,把骨灰放到树桩里然后封好再放到山上去,没有墓地。
后来第二天我在虎跳峡高路徒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样的彝族人存放骨灰的木桩。
回到村里差不多中午了,沙峰正在准备午饭。丰盛的午餐当然是少不了那让我垂涎的放养小黑猪肉,这次没有了鸡屁股的干扰,我的注意力终于又回到了那碗猪肉上。香!真香!
饱餐完后沙峰和鲁狄鲁尼兄弟俩要下到山脚的集镇上办事去,我让沙峰帮我约好了明天从他家出发去虎跳峡的车子,计划明天一早我就开始此次旅行的第二部分,坐车去中峡那边开始虎跳峡高路徒步。
沙峰走后我回客房开始清点和准备明天的装备补给之类的,同行的马大哥因为有事现在就要出发去大理,与马大哥互留微信后道别。
在客房里收拾完后休息了一下午,傍晚6点多沙峰的妈妈来敲门叫吃晚饭了。
晚饭是非常有特色的彝族火锅。大家围着火锅,庆祝我成功到达海拔4300。虽然没能登顶,但庆功仪式不能少。
他们兄弟几个里鲁狄始终是最活跃的:
“来!干杯!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一口啤酒下肚,我突然反应过来:“扎西德勒不是藏语么,怎么彝族人也说扎西德勒”?
“不不不,彝族人只有我说扎西德勒,因为扎西德勒大家都懂”
“哈哈哈,你这家伙真有意思,那彝族语应该怎么说”?
“兹玛格尼”!
“兹玛格尼!干杯”!
大家说着笑着喝着,攀登哈巴雪山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
相比于商业团的登山活动,可能在食宿条件上差了一点,但这种完全原生态的深度的体验感却让我感觉收获满满。哈巴雪山,我应该还会再来!
193504x3unwf33bkbhaes3.jpg
— —END — —
周末小短途,骑车看风景,车轮带我们去怒放
若你喜欢,请关注我们 微信公告号:312海鲜
我们的活动:纯AA制,独创路线,单车旅行,4+2短途骑行,山地越野,公路编队,耐力赛,奖牌控,BC野营,皮划艇漂流,观星摄影,登山徒步,溯溪游泳,亲子活动
感谢:SZR论坛,312海鲜微信公众号,沉缅佛光,牌牌控,捣糨糊,新区帮,第五季百货,腌笃鲜
关注微信公告号:312海鲜(SZR_312)
关注腾讯视频“312海鲜”频道
193504cab0tn2n1c8ngann.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0 00:33 , Processed in 0.13001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