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心情点滴] 中国很“奇怪”的2个镇:名字一模一样,却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省份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1-1-12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地方的命名,会体现出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各类特征,因此不同的时代,相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名称。
举个例子,北京,在历史上北京又被称作燕都、幽州、京城、大都、北平、京师等等,且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深刻寓意;比如幽州,古代分华夏分九州,北京地处北方,温度较低,故以幽冥为号,称为幽州。
自建国之后,中国各地名称又被重新梳理了一遍。今天要介绍的是中国很“奇怪”的2个镇,名字一模一样,却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省份,且距离近到仅一街之隔。
233502l7qzcedc2b9echcc.jpg
一、河南孟楼镇
作为一镇,追本溯源之下,其前身必定要比镇小上许多,这是有历史传统的。君不见昔日上海仅为靠近海边一渔村,然而随着近代崛起,成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常年占据我国GDP第一。
孟楼镇当然不及上海,但发展至今规模也不算小。那么,它的前身是怎样的呢?对此,我们查了很多资料,最终在当地县志中找到这样一则小故事;
清朝中后期,政府抑商政策稍缓,一位孟姓铁匠来到河南一地做生意,赚到钱财之后,孟铁匠的铁匠铺越开越大。赚到了钱,孟铁匠为自己造了一栋小楼,称之为孟楼。
233502izs5eeytv5jyi1ie.jpg
孟铁匠手艺好,名气大,地方上的人都认识他,而且所盖的小楼在当时的低矮民房中显得尤为突出,成为了地标性建筑。
住在旁边的人称呼自己是孟楼人,时间一长,这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多,皆称自己为孟楼人。于是乎,孟楼从一栋楼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镇。
虽以民间故事发家,但孟楼的知名度一直不低,很多游客想要到此处一观孟楼风采。
所以,孟楼旅游业发展迅速。经济起来了,人口变多了,土地自然就要扩张。然而,当其扩张到一定程度,升级为市并非不可能。
233502iwiv2j48dqkvn0zd.jpg
只可惜,这个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建国之后,全国地方土地开始划分。不成想,孟楼正好卡在了河南与湖北的交界处。彼时,一个尴尬的问题出现了,孟楼镇到底该属于谁呢?
二、湖北孟楼
关于孟楼去向问题,当地百姓也争论不休,谁也说不过谁,最后由国家拍板,孟楼正中间埋上两块石碑当作“三八线”;河南一边的名为河南孟楼,湖北一边的则归为湖北孟楼。
与河南孟楼相比,湖北孟楼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加上老河口市的大力宣传,使得湖北孟楼获得了“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两镇”的美誉,很是吸引游客。
233502br0kz1wzkk0ayry7.jpg
顾客多了,投资机会也就多了,商贾云集之下,孟楼孟楼开始产业转型,重新修整古迹,形成很多旅游景点。
比如上合汉代文化遗址、杨庄遗址、南大堰遗址等,古老的遗址中埋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湖北孟楼成了当地一座文化名镇。
且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也诞生了许多名震中国的大人物、大族,如“李氏家族”。
李氏,在当地乃是一大姓氏,写历史渊源颇久。李贤为明朝内阁首辅,曾经辅佐过宣宗、英宗、代宗,与大名鼎鼎的于谦属于同一个时代,见证过惊天动地的北京城保卫战。
233502gd3kstdshj31dllb.jpg
之所以称之为“李氏家族,因为李贤祖上同样是一代名臣,在其家谱中,他的祖先曾在邓州做官,彼时为唐朝。因见邓州山水清秀,土地肥沃,便将家安置于此。
到北宋之时,李家已经拥有四十八位兄弟,三百余口人,如此庞大的家庭人口,却依然没有分家。
宗族之人,同居一个屋檐下,以礼相敬,同灶吃饭,被宋徽宗表彰为仁义之家,赐号:“长乐李氏。”
长乐李氏子弟去世后,会被葬于同一个地方,该地树木连绵可达十余里,被称之为长乐林。
提及“长乐林”,想必熟悉孟楼镇的人会觉得耳熟,因为长乐林便是今天孟楼镇的长乐陵。
233503zyd76g5g7i7udo35.jpg
结语
虽然河南孟楼与湖北孟楼在行政上分属两地,实际上,对孟楼当地居民来说,差别并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两地挨得极近,只有一条街的距离,但以行政划分上来说,跨过这条街就等于越过了省界。
所以,若是要做一个全国出省频率最高的统计,孟楼百姓定能位列榜首。
最后,相信随着日后经济发展,两个地区迟早要合并,就是不知道是河南孟楼合并湖北孟楼,还是后者合并前者?对此,你怎么看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7 20:16 , Processed in 0.17342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