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1

[心情点滴] 云南再现“黑旅游”风波,游客进店不消费遭女商家怒斥:穷鬼,没钱别出来玩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10-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6日,据沸点视频报道,近日,有游客发布视频爆料称,自己在大理双廊古镇一手鼓店内,因不买东西遭到年轻女店主的辱骂,对方怒骂"没钱就别出来玩,没钱还瞎掰掰",视频一经曝光,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强制购物、黑导游、天价餐费、随意甩团、门票上涨、旅游消费维权难……在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的今天,糟糕的旅游体验却让不少游客苦不堪言,饱受其苦。
012003jwjv4j0b6ybhbw96.jpg
国庆游大理,却被手鼓女商家怒骂"穷鬼,没钱别出来玩。"
从现场视频中看得出来,一家手鼓店内,一位身穿红裙的美女老板一边在拍摄视频,一边在跟游客争吵的时候,眼睛虽然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手机,但是嘴巴里骂人的话却一刻都没有停过。"穷鬼,没钱就不要出来玩!","没钱还进来瞎掰掰!"
从女老板这几句话猜测,双方发生矛盾的缘由应该是:游客进店询问了店里面手鼓的价格,但是可能游客觉得价格不合适,就没有买,因此遭到了这名美女老板的羞辱。
012003n53309scn33ycnv5.jpg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网友表示。"没钱照样可以出来玩,出来玩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对于看看物品不买也是很正常的行为,没必要说没钱不要出来玩,对他人尊重,就是尊重自己。"
"买它干啥,有钱也不会瞎买东西呀,这店主心里没点数,难怪赚不着钱,钱在别人手上买不买是别人的自由,她哪来的优越感?希望少一些这种店主吧,不然以后大家都不会去大理旅游了。
但也有网友表示,"不想消费就别进店呀,本来就是你进店又不买。我也是做生意的,最讨厌那种本来就不买的人跑进店来还问这问那的。"
012004ylp4bgo4z4lzx04b.jpg
"手鼓体验"成古城旅游打卡项目,商业化、同质化现象饱受诟病
逛古城、泡酒吧、学手鼓,成了近两年来大理、丽江古城旅游的"流行玩法",很多旅行服务商还把"手鼓体验",列入了古城旅游自由行的"打卡项目"。
如果以"丽江古城手鼓"为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显示有55.3万个结果。同比,"丽江古城纳西古乐"的检索结果为29.9万个,"丽江古城手工造纸"的检索结果为8.55万个。源于非洲的手鼓,已然在丽江古城成为了一道"声音景观",一件"旅游商品",一个被"丽江化"了的"旅游符号"。
012004aseoxsssg86se9az.jpg
大理、丽江旅游步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古城旅游商业化趋势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游客慕名来后,更多的是失望地吐槽古城喧闹的餐饮环境、价格虚高的酒吧翡翠玉石店、以及遍布古城大街小巷的手鼓、披肩"义乌货"。
截至2018年1月的登记数据显示,丽江古城的手鼓店有73户,销售价格从200元至2800元不等。知情人透露,2017年,丽江古城的手鼓销售量为8万多个,每个手鼓的销售价格约为出厂成本价的一倍。
012004ewsicsjp2rcqsiuj.jpg
所有手鼓店铺内既没有丽江元素的装修特色,也没有云南元素的音乐表达,但销售人员却堂而皇之的称之为"丽江手鼓"。尽管近两年来手鼓销售量略有下降,但"丽江手鼓"的旅游符号已深入人心,2018年的手鼓销售量依然可观。
作为"旅游商品",红极一时的手鼓为商家赢得了消费红利。作为"伴奏乐器",与大理、丽江毫无瓜葛的手鼓却在被"丽江化""大理化"后,这一直为大众所诟病。
012004l6ty5mpt9r7c4d4r.jpg
旅游景点乱象丛生,好口碑才是最生动的广告
抛开"手鼓旅游化"这一标签,在美女老板怒骂游客的背后,依旧是无法根除的旅游乱象。
强制购物、黑导游、天价餐费、随意甩团、门票上涨、旅游消费维权难……近年来,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然而乱象丛生的旅游市场让不少游客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2019年1月,大理发生的两起旅游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月23日,游客冯先生在人民网给云南省省委书记留言称,自己在大理旅游时,被忽悠花11600买翡翠,直言"内裤都被骗没了"。1月26日,游客杨某某和罗某在大理古城游玩时,与"孙悟空""猪八戒"两名扮演者一起合影,后因收费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大打出手。
012004m9z4x2242c5xzicj.jpg
此类事件,屡有发生。因此,2020年8月,大理州、昆明市因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被云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还被要求认真汲取教训,抓好整改落实。
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谁都不愿遇到"欺生",更怕权益受损、投诉遇冷、败兴而归,那岂不是花钱找罪受?"宰客"事件频发,公然忽悠蒙骗,地方处置不力,自然会令有关地区的旅游形象大打折扣,一些热门旅游地"转冷"殷鉴不远。
旅游地的管理者不能有躺在"功劳簿"上的思想,更切忌"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对商家违规"睁一眼闭一眼",不然,轻则因失职不作为受惩,重则自食违纪违法苦果。
012004y06q2qfuwed0d2ux.jpg
对旅游业而言,风景固然很重要,游客口碑更关键。游客都是乘兴而来,希望赏美景、享美食、获得良好服务、留下美好回忆。游客如愿以偿,一传十,十传百,是最生动的"广告"。
  • 打卡等级:自成一派
  • 打卡总天数:256
发表于 2020-10-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6 06:18 , Processed in 0.14133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