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月20日消息 据公安部刑侦局消息,国家反诈中心提醒,96110 来电一定要接听,“96110”是全国统一的预警劝阻咨询电话,真警察才会通过 96110 来电。
据了解,目前 96110 有三大主要服务功能:
一是劝阻,接到 “96110”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说明市民或其家人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又或者属于易受骗高危人群。
二是咨询,市民如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可致电咨询。
三是举报,市民如果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可通过该专线举报。警方介绍,96110 是全国统一的预警劝阻咨询电话,全国已有 21 个省区市开通,其他地区正在逐步开通之中。
最近市民接到号码显示为“96110”的来电以为是诈骗电话接都不接就直接挂掉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您可能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安全专家介绍说,微信上各种算命、测身价的游戏很多,这些游戏名义上是“预测”现在和未来,实际上很可能是在盗取个人信息;这类应用制作很简单,成本也低;用户参与游戏时需要输入姓名、手机号码等不同信息,这些都会被存入后台数据库;此后,后台数据库可以根据零散信息,拼凑出用户完整的个人信息;如果用户再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这些金融电子账户安全将堪忧。看相对于不少网友来说可能只是一种消遣。可是在不经意间,你自己的脸部特性、掌纹信息,很可能成为别人数据库里的“摇钱树”。上传手相的话,很有可能泄露指纹信息,上传个人头像照片相当于把个人的脸部信息泄露了,现在有很多的身份识别都是采用的指纹和脸部识别,进而会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风险。 - 常见的5大类型诈骗
- 虚假消息类
- 网络平台抽奖扫码诈骗:
-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假冒娱乐节目或知名企业向受害人发送虚假巨额中奖通知,并以“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保证金”等为借口进一步实施连环诈骗。
- 引诱汇款诈骗:
-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帐户汇入存款,由于受害人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不经仔细核实,就直接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 引诱贷款诈骗:
-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 伪基站诈骗:
-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等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 ATM虚假告示诈骗:
-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 警告通报类
- 假冒公检法等电话诈骗:
-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理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 医保、社保诈骗:
- 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系统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条例,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査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 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教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 包裹藏毒诈骗:
-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 虚构绑架诈骗:
-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 冒充黑社会诈骗:
-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受害人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 消费陷阱类
- 低价代购诈骗:
-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 购物平台退款诈骗:
-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购物平台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 虚假购物网站诈骗:
-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 机票改签诈骗:
-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 钓鱼网站诈骗:
-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 快递签收诈骗:
-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签收,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 情感爱心类
- 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
-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事故”等急需用钱的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 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吸引大量善良网民转发,实际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 虚构交通事故诈骗:
-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 “猜猜我是谁”诈骗:
-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 虚假药品、保健品诈骗:
- 犯罪嫌疑人通过冒充名医、专家在电视、报纸、电话、互联网推广营造“诊疔权威”假象,在骗取信任后,虚构、夸大受害人病情,高价推荐“三无”药品、保健品,进而实施诈骗。
- 收益回报类
- 高薪招聘诈骗:
-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 金融交易诈骗:
-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 兑换积分诈骗:
-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账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color=rgb(51, 102, 153) !important]复制代码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筑起个人信息“防护墙”。在遇到这种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娱乐平台时,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要图一时之乐而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