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心情点滴] 梧林的幸福“密码”:活化南洋“乡愁”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9-1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21503hmxey9ag5hhvxahs.jpg
泉州是著名侨乡,四处散落着各具特色、饱经风霜的华侨建筑,这些建筑既承载了一代代华侨的故园情怀,也是当地一笔不可忽视的历史财富。如何在保护中开发,既让历史得以延续,又让后人从中受益,是泉州许多华侨村思考的问题,位于晋江的梧林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力图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神留乡愁,让当地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梧林传统村落地处晋江市新塘街道,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存有明、清和近现代各式古建筑99栋。77岁的杨仪贞1962年嫁到梧林,在德鑨楼群里住了将近60年。早年梧林家家户户有人“下南洋”,杨仪贞夫家先祖蔡德鑨年少时就前往菲律宾谋生,从玻璃生意做起,逐渐成为大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德鑨家族陆续在老家建起闽南红砖厝、钢筋水泥“五层厝”等7座建筑。
梧林传统村落住户 蔡德鑨家族后人 杨仪贞
当时有人建闽南大厝,但没有建那种钢筋水泥楼,他的设计师是从菲律宾叫来的英国人,承包给上海人建,但当时没有电、没器械,就是用木板搭架运送材料。
021503drsfbg5bk35sek95.jpg
“侨”是梧林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改革开放后,这个盛产“大户人家”的村落却没有搭上发展的快车。在梧林当了近30年村干部的蔡煌仪见证了村落的变迁。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党支部书记 蔡煌仪
当时我们村基本是靠侨资,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没有跟上潮流,发展比较慢,我们的乡村公路到2015年才通的,是比较封闭的地方。
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曾经见证村落辉煌的老宅也日渐凋敝。受制于政策不明朗、产权不明晰等问题,盘活老宅、振兴乡村的脚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难以迈出。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党支部书记 蔡煌仪
别的地方拆迁是把乡村面积一直缩小,但我们梧林古村落保护,是越做越大,因为我们安置房的地块就变成我们梧林的行政区域了,加上我们后山还有790亩,是我们后花园,还有入门的公园,都是花海,两三百亩,乡村越来越大了。
021503cqoxiqommjkssmgm.jpg
发展转机出现在2015年。晋江成为农村“三块地”,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全国试点。梧林破败的老建筑得以流转入市。2017年,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核心区整体征收,外围区域原样保护。今年十月,包括德鑨楼群在内的部分建筑将完成修缮,对外开放。
与古村落一路之隔,就是新配套建设的安置房和学校。4栋280套安置房年底就能选房入住,配套幼儿园计划明年开始招生。历经沧桑,梧林这座“乡愁家园”正悄然新生。扎根于古宅中的文化根脉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原动力。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党支部书记 蔡煌仪
现在业态进来了,第一可以引导很多人就业,第二很多人家里在做生意的,可以发动一些群众去创业,做餐饮等,对未来我还是看好的,今后发展后外围的房子可以做民宿。
021503du5pkkzvbv4v45dl.jpg
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未来,社区集体资产还计划入股,参与项目经营运作,提升集体经济收入,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本台记者:吕雅稚,苏芳芳
编辑:陈石铃
审核:王福敬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6 01:14 , Processed in 0.17073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