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1

[心情点滴] 【美文荐读】王俭周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9-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5505epdr2629pff2f9p2.jpg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走进浙水(上)
□ 王俭周/ 文
从河南省林州市到山西省陵川县的浙水村,有两条路。水路和陆路。
沿着林州境内的淅河逆流而上,不远便进入太行大峡谷——当地人称河交沟。过河交沟畔的嘴上村,进入山西。再往上漫溯,穿过红豆峡景区,来到淅河的上游——浙河,浙河的源头,就是浙水村。淅——浙,两个形体高度相似发音却大相迥异的字,颇令人遐思。
不管是淅河还是浙河,现在都是涓涓细流,并不能载舟。尤其浙河,倘若你要涉水前行,不必挽起裤管,甚至不用脱鞋都不用担心河水会打湿脚面。称其为河,着实勉为其难,不如称其为溪。
水路不但不能行舟,而且还有跌宕的断崖,因此,走水路是到不了浙水的。此水路你可以理解为水走的路。
从陆路到浙水,旧时候有一条官道,起点从原康镇开始,绕过柏尖山,过重兴店后开始爬坡。爬到山顶的豁岭西——河南山西在此交界,几乎就来到了太行之巅。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舞”,你可能欣赏不到它的高大伟岸,但一定能体会到它的深邃险峻。尤其是过“野鸡脖”和“门槽”这两个地方,更是心惊胆颤。
第一次走门槽时,是个初秋的中午。天地间似乎只有我一人,死一般的沉寂,偶有几声蝉鸣,陡增阴森恐怖。颤巍巍临绝壁俯瞰,谷底升腾起一团迷雾,遮住了望眼。正在迷茫之时,“咕”地一声鸟鸣,从团雾里冲出一只老鸦,在我面前旋了一圈,又向下俯冲而去。只惊得我双腿打颤,差点喊出“有妖怪”来。
115505qvkekr4zvqcc9e9y.jpg
过壶关县的鹅屋、东西霍凌水、柳泉等村后,地势开始急速下挫,到十八盘底,就是浙水村。
浙水,坐落在山坳里,依偎在浙河旁(权且这样描述。)四面全是大山,抬头是巴掌大的一片天。一条路穿村而过,西边过赵辿岭达陵川,东边过鹅屋连着河南。(这条路有过光荣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手书致信阎锡山,八路军抗日借此道而行。《陵川县志》记载。也有过灰暗的历史——扼守官道要塞,响马猖獗。)
十七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就是沿着这条光辉与灰暗叠加的山路来到浙水村的。浙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山恶水、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贫苦落后。和这里的人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的人们勤快里掺着散漫、灵活里泛着固执、聪慧中夹着迂腐、厚道里含着狡黠。男人不修边幅,喝酒“吹猴”白开水,不吃下酒菜,多数女人也和男人一样“抽白面儿”。
当时,浙水村的大街是狭窄的,令人压抑。路面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时有积水,常让人担心开车碾过某块儿石板儿会射出一股污水喷到路人。浙水村的民房,低矮,破旧不堪,“气死猫”的窗户上泛着绿苔,小青瓦上长着瓦菘。总之是一派旧社会的落后气象,有些情怀的文人大约会想起兰韵的散文《青瓦乡韵绵绵愁》。
后来又去过一两次浙水的南岸村,是走亲戚,并非访友。(外甥在此打工时娶了程家闺女。)但没有进过浙水村。再后来,常听寒冰提起浙水,说是去拍民俗。我也没太在意——摄影家的眼光和常人不一样——浙水不就那样嘛!
今年,浙水突然红了,成了网红村。我在抖音里常划到。于是就有了故地重游的念头。恰好村主任志刚来电,说河顺西曲阳区的几位村书记想去浙水取取经,学习一下新农村建设。说我和那里的人熟悉,想请我当回“导游”。大家一拍即合,开三辆车子,浩浩荡荡向浙水出发。
115505az5tzov7dnzos431.jpg
路大致还是那条路,不过,冒着石头尖、崎岖不平的山路,已经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有的地方已经去弯取直。想请大家体验一下“野鸡脖”、“门槽”的惊险魅力,也不知什么时候、怎样地就把它们甩在了身后。过了鹅屋,道路没有走样。当年我和坦然开着“帕杰罗”失足挂在悬崖边、让我打死也不再相信什么“四驱防侧滑”、那个有故事差点出事故的地方,还在那里;我一人开车夜行,光线里突然闯进一个大汉,手持六尺长棍不停地拍打光线,及至我哆哆嗦嗦地摇下车窗准备留下买路钱时,大汉问我:你过来时有木呐看到一头牛?这个令人一惊一乍的拐弯儿,也还在那里;相传出过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的牛洞上村,路边还是那座古庙……一切熟悉又陌生,一切在变而未变。
车子开到十八盘的时候,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浙水村。一座天桥,如彩虹一般,横亘在浙水上空。俯瞰浙水,清一色的青瓦,像鱼鳞,又像是湖面波光滟潋的水纹一般,在蔚蓝的天空下,随着车子在“波浪般地涌动”;东西那条穿村公路,新修向北边连接太行旅游专线的公路,像两条绣着白边儿的墨色绸缎,在村子东边打了个结,然后挥舞着向前方舒展而去;北边的行虎山、南边的熊耳山,如一双巨人的手,挽着、捧着村庄,四周古木参天,塔松郁郁葱葱,绿绿地、油油地散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果然,浙水变了,已经不是十七年前的浙水。
来到十八盘底部,又是一个急弯,著名的淅河在此处流过。当年浙河漫过路面流淌,到冬天,路面堆起如玉的冰,细流则从冰面下渗过。现在我无瑕研究浙河是如何潜下路面不见踪影的,失急慌忙把视线投向东坡上。
啊!(——此处必须有长叹!)熟悉的地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被南岸村一个叫文学的人戏称“河南扶贫工作队”所在的地方,已经不是旧时的样子。煤管站那五间房子哪去了?路面上的起落杆哪去了?爱开玩笑的站长侯保林调到哪去了?做了一手好菜的厨师福海(福读费)呢?打牌喝酒抽面面的豪爽女人呢?每天上午八点,叼着烟卷、背着双手、披着外套,准时来煤管站聊天的“和珅”、“纪晓岚”呢?还有那些嘴里咂着大麻仔、迈着八字步、搬着四块砖五十米一歇的乡亲们呢?都还好吗?……
还有我那些翻滚着的机械。——这我知道,它们早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
看着想着,竟然喉头有些发紧,眼睛有些湿润。
车子继续北行,村子隐藏在视线以外。若不是“浙水民俗村左转”的提示牌,我几乎就要将车开上那座高处看到的连着旅游专线的“彩虹桥”。
浙水,调皮地给故友开了一个玩笑,差点让自诩为导游的我丢人。
左转,深山“闺秀”浙水村,便徐徐地揭开了她那令人好奇的面纱(对我来讲,浙水不是闺秀,而是少妇。那面纱背后,是一张更加成熟、饱满、温润的脸)。
115505ua80vuk5vddoto8k.jpg
如流的车子,如织的游人,还有一个少年“三块钱一盘油葵”叫卖声,戴着墨镜拍抖音的拍客,举着剪刀手的少妇,撅着屁股举着照相机、把快门按地咔咔作响的摄影师,骑着豪华摩托穿着紧身衣的骑客,坐在太阳伞下翘着二郎腿喝饮料的游客,谈笑风生的安阳电视台《老郭读报》节目主持人老郭……这些生动的场面,像是一幕幕的舞台剧,联手演绎、诠释着一个词——繁华。
那条大街——唯一连着外面世界的大街,比以前开阔了许多。路面还是石板,不过此石板非彼石板板。平整中带有略微的凹凸,不规则的排列中蕴含着规则,走在上面感觉到踏实。大街北侧的房子,还是原来的灰色,但灰色不灰暗,在鲜艳的红、黄色街灯及幌子招牌映衬下,散发着深沉的色彩。明清的砖明清的瓦,沉积着历史的厚重,见证着世事的变迁。
明清建筑的最大魅力,最具艺术色彩的当属木刻门楼门匾。当街的那个硬杂木牌坊——阳马古道,河边那家“溪护楼台”以及“南山拱翠”,都是典型的代表。
一幅黄色“手工拉面”的幌子,勾起了我的记忆。第一次来浙水吃那“开始诱人终于恼人”的拉面,是在村学校的石券门旁。土豆丁、豆腐丁、黄豆尖,三豆合一的臊子是记忆里的主角,石券门只是回忆里的附属品。为了印证我还未老年痴呆,于是沿着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胡同,凭着记忆,来到了这里。
石券门还在!券洞宽约两米、高约三米,长约大几米,洞东西陈列,洞身东边砖刻“钟秀”、西边为“凝瑞”,都是难为现代人的文言词儿。
石券门像一座碉堡,又像是嘉峪关上的瓮城。它孤零零地矗立在学校旁,究竟是做什么用呢?我在此不作深的探究,留作和老朋友见面时当谈资。
……
——  The  End——
王俭周芝兰园签约作者
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赞鑫盘扣脚手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九六八年生,河顺镇栗家沟村人。喜欢阅读,爱好文学。作品多为反映基层生活,文字源于盘扣脚手架上的思考。
115505pbkjjagyo1a4koia.jpg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115506ccahpptbmtd6w6pt.jpg
专业承接    个人传记   回忆录   个人出书
培训教材    家谱村志     平台广告    商务软文
公众平台:芝兰园
栏目设置
【行天下】 主要刊登游记类文章
【新新人】 主要推送90后新作者的文章
【人物志】 主要刊登突出人物类文章
【新史记】 刊登古文形式但通俗易懂的文章
【在人间】 刊登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类文章
【今古传奇】 主要刊登传奇故事类文章
【美文荐读】 主要推送优美原创散文类文章
【民间文学】 主要选登民间故事、传说等文章
【地域文化】 主要选登地方特色文化类的文章
【好看短小说】主要刊登千字左右小小说
【一吐为快】刊登语言犀利、观点新颖的杂文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69
发表于 2020-9-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21:23 , Processed in 0.19544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