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回复: 1

[心情点滴] 你不顾一切去追“诗和远方”,到头来或许“越过山丘,无人等候”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8-2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和远方”对于很多人而言,终究不过是黄粱梦一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念念不忘时,总如心间白月光,亮了心情,笑了容颜;怀抱拥有时,几番辗转,凡尘琐事,难免再上心头,凭添新愁。
为何黄粱一梦?为何再添忧愁?
归结起来,“诗和远方”不在远方,远方在心里那个诗意的地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年,向来潇洒的高晓松,创作了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此歌一出,人们争相传诵一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句歌词,一直到今天,还是很多人的口头禅。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路上,默默给自己打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你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拴着,每日家、市场、超市来回折腾,心里告诉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你的日子过得比电视剧还要狗血,每天气的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升,暗暗安慰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于是“诗和远方”真的成了远方,远在那些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远在他乡的购物天堂,远在这一亩三分地以外,其他任何脱离生活的地方。
“诗和远方”成了梦想,
“诗和远方”成了奢望,
“诗和远方”成了乌托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次和黄山的友人聊天,谈及生活的不幸和辛酸,她微笑着说了句,“也没什么,不是还有诗和远方嘛”。
那时的我,一直迷茫于“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我忙问她,“你说诗和远方是什么?”
“就是去外面旅游,去看风景,让自己开心。”
“你不就在黄山风景区吗?你要去哪里,看什么样的风景?”
“只要不在这里,去别的景点应该都行。”
那一刻,我若醍醐灌顶,原来我们很多人说的“诗和远方”,都是别人眼里的苟且。
它只是生活在别处,只是肉体的远方,是一张车票,一张机票,可以即将到达的地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方尚未抵达,充满了各种美丽奇妙的想象。为了远方,有些人无所畏惧,正如高晓松歌里写的那样,“为那片海不顾一切”。
可是到头来,却成了历经沧桑,李宗盛笔下的“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聂鲁达在《旅人》里写下这么一句:
“旅人自问,是不是浪费了光阴,把路推至更远处,却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悲哀,回来再度告别自我,再度启程!”
生活依旧残酷,该苟且的依旧苟且。
“远方”不是解决生活痛楚的灵丹妙药,它就是一针麻醉剂,药劲过了,即使肉体在远方,精神依旧会苟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很多人说的远方,还是未曾拥有的人。
李敖的远方,曾是胡因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未曾拥有时,胡因梦是百般好,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李敖在心里,为她画了九百九十九张画像,没有一张带有瑕疵。
他日思夜想,千般追万般求,终于拥有了胡因梦。
梦想一旦被拉近,又变得和普通现实一样,黯淡无光。
李敖发现这人间的仙女,也要吃喝拉撒,他终于在第1000张画像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瑕疵,他的远方瞬间坍塌,115天的婚姻结束了。
徐志摩的远方,一直都是林徽因。
林徽因固然是美的,也是多才多艺,文可亮过文曲星,武可爬山涉水去取经。可是林徽因终究是人间的仙人儿。
徐志摩看到的,一直都是她仙气的一面,他却没有看到林徽因病恹恹的样子。
因为未曾拥有,在徐志摩的心里,纵使画万千林徽因,终究都是远方的林徽因,都是他的一场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论是李敖还是徐志摩,他们都如摄影师拍照一样,拍出的照片,总是唯美,意境悠远。
不是实景真的这么美丽,而是摄影师把重要的东西凸显了出来,不重要的都淡化,虚化了。
远方不是只有美好,只是我们未曾看到。远方从来都不是“写实”,它只是“写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方真的就是一场黄粱梦吗?
不是!
因为“诗和远方”本身就不是肉体的远方,它是精神的远方。
这就要说说“诗和远方”里的“诗”了。
相对于苟且的生活,诗即诗意的生活。诗意也就是精神的远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苟且是用肉体体验的世间百态,是生儿育女,是养家糊口,是人情往复;诗意是精神的摆渡,是在凡尘琐事里找生活的乐子。
拥有这种诗意,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的人物,一定绕不开陶渊明。
陶渊明老先生可能都未曾想到,自己成了后世的精神楷模,被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传颂。
他在《饮酒其五》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居住在熙攘的闹市之中,却不曾感觉车马喧闹,为什么如此?
“心远地自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为内心不在这里,自己关注的焦点不在这里,于是自己和这些琐事是物我两忘,完全可以在闹市之中,自得其乐。
陶渊明的乐,就是在家中院子里,摘几朵菊花,抬头的一瞬间,看见远处日落南山,云层挪移,飞鸟归巢,顿时恍若隔世,人间仙境。
这种乐趣,就是苟且生活里得来的乐趣,不是要逃离生活,而是在琐碎的生活里,用诗意的眼光,发现一些美好和乐趣。
何为诗意?
诗意是“小轩窗,正梳妆”;
诗意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意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意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些都是生活的场景,在诗人的眼中,都成了诗意的具体体现。
作家冯唐在一次采访中,他是这么定义诗意,“诗意是一种生活状态。它不是指的远方,而是指的当下,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就是诗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和远方”真真切切就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
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喝下午茶,坐在别有情调的网红小店,吃的那份精致的点心,听的那首悦耳的法国香颂小曲。
甚至屋外雅致的环境,都是我们的生活,这不是什么“远方”。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喜欢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去西藏,去草原,去去感受心中的“诗和远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是一旦他们迈出了脚,才会真的发现,哪里有什么“远方”,每天要算计着经费,算计着线路,吃喝拉撒一样少不了,苟且的生活又如影随形的伴着。
“诗和远方”都不在所谓的远方,高晓松的这句歌词,迷惑了我们太多人。
以至于当我们完全相信他所说的,到头来真的成了马頔(迪音)《南山南》里唱的那样:“究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 END.
【文| 丹尼尔李 】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69
发表于 2020-9-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9:54 , Processed in 0.16487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