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7|回复: 1

[分享] 昌宁:美丽县城细品读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8-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真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里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近年,这样的话时常被人用来赞美昌宁的美丽县城。但“美丽县城”若仅说城,就会少了许多滋味,因为昌宁的一山一水一茶一城,其实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只有细细品读每一个细节,方能读出其中的真味。
品读昌宁远品山
昌宁山多,一座座有名的、无名的山相连,一群群小山组成了一座大山,一群群大山组成的一个山系,山系与山系连在一起,组成了错落有致的昌宁地形。

112021ldxznh16hscjcxth.jpg

除了 “自古就有仙境般的美丽”的天堂山,大兰山、立木山、八卦山、更戛西山、利东山……每一座山,都有诗意的名字,美丽的外表,丰富的内涵,承载着昌宁人的无限希望。

112022p2k55fquv9ekv95z.jpg

昌宁的山,是植物的天堂、动物的天堂、百花的天堂,也是水的天堂,至刚的山因生命而充满活力,因为水而有了至柔的情。

112022nf40ncf4m0t2f24c.jpg

昌宁的山,是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的“靠山”。一座座山,展现着高原的雄壮,孕育着生命的力量,庇护着城镇村庄。一股股清泉,带着山的嘱托,润泽着田园,润泽着生命,润泽出一个美丽的地方。

112022bjrsz9ojvkov0zkr.jpg

天堂山、西山、观音山的臂膀,拥抱田畴错落的右甸坝, “自成一洞天”的甸中,一代代昌宁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里建出了诗的远方,梦的故乡。
品读昌宁近品水
在昌宁的大山之间,许多小溪像从大山里出发,逐渐汇集成河。一条条河不断往来穿梭,用自己水特有的灵气,让大大小小的坝子充满了活力。

112022hvjiz58pwia51i50.jpg

河流所到之处,滋润出肥沃的土地。沿河而居的人们,依靠田园收获丰饶的果实,与自然万物一起,享受着水一样的幸福。

112023j8skl9lubw88uo67.jpg

县城所在的右甸坝,四周山里涌来的小溪相约而来,一天天,一年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的山泉,在小坝里自由穿行、快乐歌唱,用灵气之笔在大地上,描绘着诗意画卷。

112023gr5rrbdhd4bhhhdr.jpg

从唐古拉山下一路奔涌而来的澜沧江,在经过昌宁时,停下了匆忙的脚步,用如镜的百里长湖,与这片土地相拥。行走昌宁的水畔,听绿色生命成长的声音,看快乐的水鸟翩翩起舞,感受水的温柔水的力量。

112023qxo8mr8o8ririran.jpg

冬天,神奇多变的昌宁水,聚成的雾气,把城镇、村庄、农田打扮得婉若仙境一般。
品读昌宁静品茶
昌宁是千年茶乡。茶这片东方树叶,与昌宁人世代相伴。历史上,昌宁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史载,这里曾出过一种“碧云仙茶”,作为贡品晋献给万里之遥的皇室品用;编撰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的《云南图经志书》卷六“湾甸州部分记载:“与镇康间其勐通山(今昌宁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

112023rc1nlzs6332sob1s.jpg

时至今日,在昌宁海拔1400—2500米的区域内,许多古茶树依然焕发着青春。全县共有百年以上古茶树20万余株。这些珍稀的古茶树,或生长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或散布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用一个个年轮见证着昌宁的变迁。

112024ybbqsabqsi2zbv77.jpg

昌宁的空气溢满茶香。只要靠近昌宁,就能感受到这里与茶的交融,无论是历史还是人文,都深深刻上了茶的印记。

112025fahhdik1u4huchag.jpg

徜徉在淡淡的茶香里,坐在千年古茶树下,喝一盅农家小罐茶,品一杯昌宁红茶,泡一泡古树晒青,都能感受到自然的味道在唇齿留香。

112025t2swwqzujnnovo4p.jpg

在茶香里,让心情平静下来了,便能读懂“茶”字“人在草木中”的结构里,蕴含着思想淡泊、回归自然的纯朴愿望。
品读昌宁细品城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是故乡。”这是明代状元杨升庵在对昌宁的赞美。“城不大而颇高,亦边疆之雄也。”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昌宁的历史留下了的重要纪录。

112026v585tvvdpgifibcj.jpg

遥想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里的蛮荒,一定让曾杨升庵、徐霞客心里揣满了恐慌。而到了这片土地,却在这山里、水里、人里,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112026nsgwslwgv1oiaaso.jpg

在昌宁发掘的石器、青铜器、陶器、铜铁合制品、铁器、琥珀、海贝、麻织品、竹藤等器物,证明着昌宁很早就有人类文明在片土地上发祥、延续、发展。

112026ozguuwvwlkkdwkvk.jpg

流连于乡愁里的杨升庵,穿梭于“稠人”间的徐霞客如果能见,一定会为今天的小城写下更美的记录。

112026hotc0xqogsftrtxc.jpg

如今的昌宁城,虽然已经长高长大许多,但依然如他们当年所见,“中悬南坡下”,镶嵌于自然山水之间,与万顷田园风光和依山而建、伴山而居的村落民居,自然融合成了“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现代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生活场景,山水田城遥相呼应、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山水田园城市画卷。
山有回头山,水有回头弯,茶有回甘味,城有故乡情。细细聆听,昌宁的山、昌宁的水、昌宁的茶、昌宁的城,在轻轻吟唱:我是你心灵归宿的地方,来了走了回头望,还想再回来……
来源:昌宁发布  图/文  吴再忠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发表于 2020-8-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景色不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9:39 , Processed in 0.14309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