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回复: 0

[分享] 北京胡同人家的小金鱼 最早原是宫中之物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5-26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74002xoq2dsswv6gdmv3e.jpg

早年间,春夏之际,北京的胡同里常有小贩挑着挑子沿街吆喝:“买大小——哎——小金鱼嘞——”特受孩子们的欢迎,恨不得家家户户都会买两条。其实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鱼,而是红色的鲫鱼,正经八百的金鱼得是出自宫中之物。
养鱼的历史早在战国时就有记载,晋《述异记》所说的“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便是红色鲫鱼,后被人类有意识地驯养成金鱼。到了明代,宫廷中盆养金鱼多起来,宫中曾设有金鱼盆,置于案头供神宗皇帝朱翊钧赏玩。清代宫廷中设有专门的养鱼处,有鱼屋子、养鱼池,均由专职太监负责掌管。
民国时,在中山公园南门以西、南土山以北,设有金鱼陈列处。那时,天桥东的龙须沟畔也有广阔水域的金鱼池。我上小学时常来这里捞鱼虫。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还把传统金鱼作为国礼赠给外国友人。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动物园等处也多次设展,供游人参观。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开始养金鱼。同班同学全子的妈妈在中山公园养金鱼,每逢春季,园中上百盆金鱼进入繁殖期,会生出很多小鱼苗,养鱼的师傅经过筛选,好的留下来,刷下来的鱼苗对外出售。我们几个小伙伴从牛街步行到中山公园,拎着个罐头瓶去买鱼苗,价格不贵,也不用担心品相,因为我们有“内线”。据中山公园养鱼班的阿姨介绍,金鱼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经过一代代金鱼饲养者的努力,培育了数百个金鱼品种,这些可爱的生灵历经环境变迁、战乱及动乱的影响,流传至今。
我家的鱼缸是半截水缸埋入地下,用水泥抹底改造而成的,缸中的水必须要晒几天才能把鱼苗放进去。鱼苗撒进水缸里,一个个摇头摆尾欢快畅游,看着真高兴。
喂鱼的饵料主要靠我们几个出右安门到草桥的水渠里捞鱼虫。水渠里生长着红红的珠沙虫,是鱼儿最好的食物。豆包布自制的网子绑在长竹竿端头的铁丝圈上,表面还罩上一层塑料冷布,用以箅住脏东西。一般捞趟鱼虫算上往返步行,大约用时得半天。鱼虫捞回家还得用清水投,捡鲜亮的虫儿去投喂,喜欢鱼就不嫌麻烦。院里偶尔会有猫和喜鹊来偷鱼吃,我就编织了一个铁丝网罩子把鱼盆保护起来。
提到北京金鱼,得说说“鹅头红”,这个品种属北京金鱼最高等级。鹅头红金鱼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清代末年。业内人士称:“尤为玩家所尚,此种纯白而红首者为上品。”
北京人喜欢养金鱼,一方面是小金鱼能给生活带来乐趣,另一方面也为“吉庆有余”这句吉祥话。用鱼盆养鱼是北京人养金鱼的传统,广口的鱼盆和空气接触面积大,氧气充足,只要放养密度合适,通风良好,换水得当,金鱼就可以茁壮成长。老北京人如果能用鱼盆养鱼,必须得是小康人家,最好还是独门独院。夏天在院子里搭起天棚,院中影壁下摆着鱼盆,房前是几棵石榴树。“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旧时京城小康人家的一个标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 刘连良
编辑:刘扬 张鹏
流程编辑:吴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4 17:15 , Processed in 0.12228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