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分享] 这些鲜为人知的古建筑,藏着武汉的往昔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月23日,武汉封城;4月8日0时,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这也意味着湖北全境重启完成。

125001a4i7y8i87bkku87f.jpg

整整77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跨过了史无前例的封禁,900万武汉市民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一起,谱写下抗疫的史诗。

125002vu5wesxzu8fd8gff.jpg

在超级月亮的映照下,武汉终于康复走出。
春光未老,繁花尚在,武汉,好久不见!

125002ix8x6v6x8i08j8ix.jpg

图源:骑驴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城市,武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历经朝代更替、山河变迁,延绵至今。

125002cpnccrgxg9neqcdd.jpg

摄影:HymChu
这座筑于江湖之间的城市,是一座风光秀美的百湖之城,是地处祖国中心的九省通衢之城,也是一座未来可期的新兴之城。
但我们却不太懂它。
武汉实在是太大了,汉口、武昌、汉阳、青山、南湖、盘龙城、城郊……
但它不只有黄鹤楼、龟山、长江大桥、武大樱花、热干面、汉正街,老城区星云密布的窄街小巷,幺子角落的摊子排挡。

125002adiu1i9s79d1gha1.jpg

武汉的秘密,深深地藏在它的古建筑中。
现在武汉三镇内,有7座建筑能真正被称为“古建筑”,它们就是所谓的“四塔二桥一牌坊”:
“四塔”:洪山公园的无影塔、洪山宝塔、黄鹤楼的胜像宝塔、汉阳公园的石榴花塔
“二桥”:武昌的北洋桥、汉口的保寿硚
“一牌坊”:汉阳的贡院牌坊
湖北美院的胡朝阳教授历时两年完成了对武汉这七座最老建筑的“画像”,用艺术的视角记录下这些古建筑最美的样子。
下面让我们跟随胡朝阳老师的画笔,一起寻找百年甚至千年前,藏在这些建筑里的武汉“秘密”。
胜像宝塔
距今676年

125003ewhmecjj85x21j1x.jpg

胜像宝塔 胡朝阳绘
如果从黄鹤楼面朝阅马场方向的正大门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胜像宝塔。
这座宝塔始建于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密宗佛塔之一,也是全国惟一有完整的内外结构资料的元代塔。全国除了北京妙应寺白塔外,就只有它了。
只可惜不少人去黄鹤楼,都偏好走面朝长江大桥的南大门,因此常常错过了它。

125003o0e0xoo0eoungh0o.jpg

图源:ctrip.com@天魔夜叉
今天我们看到的胜像宝塔,原来位于黄鹄矶头,它距离长江的距离,甚至比黄鹤楼还要近。
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胜像宝塔被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

125003bb50005i366buuzw.jpg

老照片中的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是西藏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最初的塔型,据说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或舍利子的地方。
罕见,是胜像宝塔的珍贵之一。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如今呈现在市民眼前的塔的每块石头,都是670年前修建时用的石头。

125003c95tbjjts8j5t8tg.jpg

图源:新浪博客 @二叶舞鹤草
此塔石砌,高9.36米,由底座、塔身、相轮、伞顶和铜制塔顶五部分组成。底座呈莲花宝座状,直径5.55米。相轮呈圆锥形,塔身呈宝瓶形。塔内是空心,从伞盖直通底座。整个塔体层层上拔,内收外展,遒劲自然,色泽白润,古朴雅致,尤为壮观。
一些虔诚的游客,游览到这里还要特意拜一拜,祈求平安和吉祥。
洪山宝塔
距今739年

125003r0g55ynzxpx5215x.jpg

洪山宝塔 胡朝阳绘
洪山宝塔位于武昌洪山南坡、宝通禅寺东北面。

125005twucu514719b14kb.jpg

图源:hb.qq.com
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至元二十八年竣工,历时十一年建成,据说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

125005vubgrl6btg2rlbd6.jpg

图源:uchong.com @wh鲁
该塔七层八面,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4.1米,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

125006e877j19078feajuf.jpg


125006hyynalzqi7yo2hyo.jpg

如今的洪山宝塔,不仅仅是武昌的一个地理坐标,也是一方家园的精神象征。
登上塔顶极目远眺,两山对峙,二水分流,能将三镇英姿尽收眼底。

125006ec55byy5zp17w6rm.jpg

无影塔
距今749年

125006uw6lwqejum1ejuuu.jpg

无影塔 胡朝阳绘
无影塔始建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塔高11.25米,底部直径为4.25米,八面四层。全塔以石块垒砌而成,建筑形式十分特殊。
如今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雕刻都还是700多年前修建时的原物,也是武汉现存的最老古建筑之一。

125007q3f9zlqqy6oy37hu.jpg

图源:china5080.com
无影塔,顾名思义,没有影子的塔。据传,无影塔在原址(洪山东端山麓兴福寺)的时候,每年夏至中午时分,塔身都没有影子。此乃该塔一绝,为何无影,众莫能破。
1953年被迁移至洪山公园内,没有了原来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条件,现在的塔当然是有影子的,至于以前是否真的“无影”,也就无从考证了。当初在搬迁的时候,塔内还发现了一尊小佛像和一些散落在佛像边的宋朝钱币,这尊宋代铜佛立像现藏于武汉博物馆内。

125007ann695mmitx5nl9l.jpg

图源:乱码
塔的每层都有小龛,龛中嵌有罗汉、天王、力士等姿态生动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纹饰,大多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惟有第一层向北的小龛中,还有一个菩萨。

125007tyv22ymqgmqgg4gy.jpg

宝塔底层八面小龛中的佛像仅剩这尊 | 图源:武汉晨报
难得的是此塔本身刻有纪年,在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侧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洛佛曰知事僧宗杰题”。
另据《湖广通志》记载:“无影塔,塔下有井名浪花井,其脉通江,建塔以安澜焉。”指出该塔的实际用途其实是压住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
石榴花塔
距今888年

125007kz85qn2ad8qh8t50.jpg

石榴花塔 胡朝阳绘
石榴花塔,位于龟山南麓的汉阳公园内西北角,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这座塔原本在添福巷,1963年底移至汉阳公园。

125008bryz6jrl8l8qq33z.jpg

塔身顶层正面镌刻“石榴花塔”四字,第二层正面刻碑文,记录了建塔的缘由,这是发生在宋代汉阳的一起真实版“窦娥冤”事件: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汉阳有一孝妇杀鸡孝敬婆婆,不料婆婆吃鸡后暴病而亡。小姑告到官衙,说是嫂子毒死其母。官府听信此言,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被判死刑。
孝妇无以自明,临刑前折石榴花一枝,插于石缝,仰天祷告:如果真是我毒死婆婆,此枝即枯,若是冤枉,此枝将复生。孝妇被处死后,榴枝果然复活,不久便秀茂成荫,结出果实。

125008u8pz8g4myqu8l9gb.jpg

图源:ctrip.com @bradytang
时人认为这是天彰其冤,哀孝妇无辜受难,在石榴花侧,汉阳西门外一里处,立石塔以为纪念。
石榴花塔明、清两代,几次重修,现存石榴花石塔为1918年重修。
北洋桥
距今515年

125008bhrjzxehz1og5sr5.jpg

北洋桥 胡朝阳绘
据《洪山文史》称,北洋桥是武汉市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武汉唯一尚存原貌的古石拱桥。
桥长50米,宽7-11米,两头宽,中间窄,拱桥跨度14米。

125008kddfa1c9opnhz1zw.jpg

图源:ctrip.com
北洋桥又名白洋桥,始建于唐代,历经战乱,屡毁屡建。
现在人们看到的北洋桥,是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重新建造的,离现在已经五百多年,位于洪山区和平乡北洋桥村。

125009memrzwvymaevxmbz.jpg

图源:ctrip.com
这座桥现在还能使用,但只能走人,不能通车,走在桥上的时候,仍让人有敬畏感。
贡院牌坊
距今500年

125009nl9ag3mlzdemst6v.jpg

贡院牌坊 胡朝阳绘
武汉的文化教育气息可不是在现代随着大学生的增多而形成的,早在明清时期,汉阳就是学风极盛、人才辈出之地。
至今仍屹立于汉阳阳新路南端东侧的贡院(共勉)牌坊,就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勤学之世风、楚才之济济……

125009m5yz1zueszuai4qe.jpg

这座花岗岩牌坊贡院牌坊位于汉阳阳新路共勉街。建于明中期,又称状元牌坊。虽地处居民楼群之间,且因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表面斑驳陈旧,但其威严的气势,丝毫未减。

125009u7v041v7gssazjf3.jpg

牌坊上的六只石狮子表情各异

125010wixjn19155diwxz1.jpg

据说,贡院牌坊是秀才们来汉阳考试的一道大门,牌坊前有一个青石碑,上面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就是说官员到汉阳南门都要停一停。
旧时一般形如牌楼的建筑物,都是用来纪念封建礼教即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物,然而贡院(共勉)牌坊却是当今武汉市内尚存的为学子而立的古文化牌坊,在全国亦属罕见。
保寿硚
距今357年

125010j00aj0hzu770ztz7.jpg

保寿硚 胡朝阳绘
保寿硚位于硚口区长堤街多福路保寿巷,始建于1662年,1834年重建,因用的是石材,故“桥”写为“硚”。

125010zwvjyyvrz8anbm7z.jpg


125010ftcss1kiqtcgcs2w.jpg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环境整治,河道逐渐废弃,保寿硚桥面被水泥覆盖,成了保寿巷的一段路面。
上世纪90年代后,这里建成商业街,保寿硚一直没在商业街区的地下。
桥体青石栏杆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寿硚”三个大字。

125011tnbass1snns3stis.jpg


125011px211z2gggeve2jv.jpg

保寿桥是汉口的城市之根,桥上所刻“硚”字,也是“硚口”地名的实物见证,其价值不在于其建筑多么精美,而在这座苍老的建筑历经沧桑,见证了汉口的不断发展。
当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遍布大地
那些古老悠远、又极具魅力的古建筑
在历尽劫难的武汉
显得越发醒目且宝贵
它们是武汉的城市之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9:08 , Processed in 0.2845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