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分享] 又见人从众!“报复性旅游”别让防控成果“黄”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20-4-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看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4日,安徽黄山市29家景区开始对安徽籍游客免费开放14天,黄山景区现场开启“人从众”模式。有游客表示排队时“人挤人,一眼望不到头”“2小时走了不到1公里”。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杭州西湖。
清明假期前两日,在日限流2万人的情况下,黄山风景区的客流限制在清晨8点就饱和,景区官微“中国黄山”连发公告,停止入园、停止售票。
这是近两月内,黄山景区再度登上热搜。只不过,上一次的新闻标题是《安徽黄山风景区开放首日遭遇爆冷,只有1位游客》。同样的景区,不一样的热度,这种差距悬殊的改变,受多重因素影响。

230501osnrerpegs2tp0g1.jpg

首先,清明节是国内疫情基本控制、部分省内游恢复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因为疫情影响,人们很久都没出门,在家里“憋”坏了。现在疫情平稳,不少人都想出去“逛吃逛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报复性旅行”。
其次,“安徽人免费游黄山”政策推波助澜。4月1日至14日,黄山市针对安徽省人开展“江淮大地串门游”活动,对安徽省人门票免费,包括黄山风景区、宏村等在内的31家景区参与其中。黄山的门票价格,为旺季190元,淡季150元。面对景区“慷慨”的大礼包,省内居民纷纷加入了现场“人从众”的客流。

230501kz32ul8oz1l1dy23.jpg

实际上,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叠加上公共假期的因素,景区从爆冷到爆热,出现从“春光无限好,只是游人少”到“游客2小时走了不到1公里”这样的变化,不该让当地措手不及,而应当事先做好预案,设计出更合理的促销方案。
从黄山景区方面来看,事先的功课似乎还有提升空间——
4月5日上午,黄山景区5小时内连发4条公告,提醒游客分流。其中6时许,景区提示“即将采取限流措施”。7时48分,景区称因进山人数达到限流两万人,停止游客入园。10时42分,景区提醒4月6日游客调整旅游路线,或改日到黄山旅游。11时11分,该景区第4次发布提醒称,徽州大峡谷景区、黄山区太平湖景区等均在安徽人免费游黄山活动范围,多数景区有当前承载量50%以上接待空间,建议游客分流。

230501h4g4fhb7sgxuub7b.jpg

客观来说,当地考虑了防控疫情的需要,将以往最大承载量3.5万人调降到2万人,同时要求游客进入景区需出示健康码、测温,必须佩戴口罩。然而,对“安徽人免费游黄山”这一促销政策的吸引力,当地明显低估了。门票免费,是造成景区拥挤的重要原因。
造成拥堵的另一原因,是部分中老年游客来黄山前没有提前生成健康码,抵达景区后再现场填报个人健康登记信息,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时间。
只是,如此人员扎堆,会埋下多少隐患?疫情防控在继续,不能伤疤未好已忘痛。就在昨天,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醒:“要继续严格控制人员聚集,加强重点人员保护。”大规模人员聚集,如果其中有无症状感染者,后果不堪设想。
“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当前疫情防控,既要外防输入,也要内防反弹,内防反弹就包括继续做到不扎堆、不聚集,该戴口罩绝不摘下,该有的防范措施绝不省略。
针对黄山出现的情况,风景区管委会及时宣布停止接待游客,这种处置是必要的,也给各地景区和疫情防控部门提了醒。
疫情裹挟下,各地文旅业遭受重创,不少景区渴望尽快走过阵痛期,这种诉求和行动合情合理。普通公众已经宅家多日,想出来走走看看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不应放松警惕,景区有序开放的前提应该是必须做好周全预案。
比如,有没有充足人力、设备确保“一进一测一登记”充分落实?安排游客进入景区,有没有分时段?游客进景区后,如何确保间隔距离?此类举措不可或缺,决不能大门一开就撒手不管。
景区开放,重在有序。操之过急,适得其反。特别是一些地方急着攒人气,却没配足人手;一些游客着急看风光,而忽略了风险。
4月4日,新增本土确诊5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7例……这些数据都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这不是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07:18 , Processed in 0.11872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