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数码资讯] 米家自动洗手机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已臻大成
  • 打卡总天数:411
发表于 2019-6-23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和造型设计师伊藤正子写了本书《好物 100》,记录了 100 样可以陪伴他们终身的好东西。
清单编辑部推出同名专栏,连载 100 个物品和我们的故事。
它们或许并不昂贵,也不稀有,但无一例外,都曾照亮过我们的生活。
最近和一个设计师朋友聊天,他问我,你觉得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想了一堆名词,比如产品的差异化、良好的使用体验、丰富的功能、好看的外观……他听完后笑着说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其实工业设计的语言里有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诚实、安静、周密、“易读性”等等,满足了这些标准才称得上是好的设计。
这些出自著名的“设计十诫”,由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最早提出,也被工业设计师们奉为圭臬。苹果、MUJI 等品牌的首席设计师就深受他的影响,与之一脉相承的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 ),他有一句名言你一定也听过:“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
跟他聊完,我开始下意识地用这些标准去审视身边的物品,当我不再只是模糊地“感觉这是一个好设计”,而是真正有了一套可以参考的标准时,才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这样的产品并不多见。
打量了一遍又一遍,我家的米家自动洗手机算是一个。
其实当初买它时只因为便宜又方便:69 块钱,还送 2 瓶皂液,不用每次都接触洗手液的按压泵,感觉也更卫生了。当我用“设计十诫”再重新审视它时,才开始理解了它为什么会被这样设计,才真正喜欢上这个小物件。
它是简约的:秉承了小米家产品一直以来的设计风格,主色调只用了北欧白,外观简单一体——整个机身甚至连个凸起的按键都没有。
洗手机最上面的米家 logo 是一个触控开关按键,设计师还把 logo 和指示灯融为一体,尽量避免产品外观上产生更多元素。这种极简设计其实就是迪特拉姆斯所倡导的“诚实”:一个产品应该忠实地传达它的功能,而不是试图显得高级和奢华。
洗手机内置的近场红外感应器被隐藏在泡沫出口的后侧,官方数据是说,伸手后 0.25 秒内挤出泡沫,实际使用感受是泡沫伸手即来,感应灵敏、反馈及时,等待时间根本不容易被察觉。
它还是简单明了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产品就能立刻知道它的使用方法,那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聪明,而是这个产品在设计上足够高明,在工业设计上,这也被称为一个产品的“易读性”。
当我第一次看到米家自动洗手机时,就会下意识地伸出手;泡沫挤在手上时,那种感觉特别自然、理所应当,这恰恰是因为它“易读”和简单。
这样的设计之所以是“高级”的,因为这样的设计里凝结了对人们使用习惯的洞察,它会帮助消费者节省学习成本,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尊重。
这样从另一个角度,比如用设计的目光去打量身边的物品时,好像对物品本身、对我们和物品的关系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理解和思考。
后来我去查了一下,米家自动洗手机的设计还真得过奖。好的设计并不是必需品,但它确实会给生活本身带来更有品质感的体验。
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所有的物件都符合这些“好设计”的标准,或许离真正“好的生活”也会更接近一点点吧?
·The End·
撰文盐丁丁呀
设计Jud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RSS|举报不良信息|精睿论坛 ( 鄂ICP备07005250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0 01:26 , Processed in 0.14262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