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10分钟跑2000km!国产固态电池即将投产,丰田的吹嘘被长安戳破
“固态电池上日本领先中国20年。”丰田章男想不到他这句豪言会这么快被打脸。前两天,长安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预计明年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性能验证,2027年逐步推进量产,能量密度预计达400Wh/kg。这一时间线比丰田、宝马等跨国车企巨头的战略提前了2-3年,仿佛在宣告固态电池的竞赛,中国玩家开始领跑。
网友辣评:“说好的技术领先20年,自己先出‘车祸’了?”
01技术突围:从“实验室神话”到“量产倒计时”
长安汽车的底气,来自其“边建产能、边搞技术”,科技与速度协同的全战略布局。就在丰田还在实验室里“雕花”时,长安就已经联手太蓝新能源等供应链伙伴,把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技术加入了生产线。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长安已布局“三步走”政策。2025年将电池产能提升至75GWh,达成产能规模化储备;2026年装车测试低温性能和电池寿命;2027年直接全固态量产,续航突破1500KM。这套组合拳打得跨国车企巨头措手不及,有业内人士调侃:“日本还在纠结原料配方比例,而中国车企已经准备卖车了。”
而长安的发展只是中国固态电池狂飙的缩影。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规模生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比亚迪也放出两年后装车测试的风声。而丰田因原料的电解质稳定性问题两度推迟量产,本田甚至削减电动车预算转攻混动。这场面很像当年手机行业的现象:日本发明了锂电池,而中国让它走进千家万户。
更让传统车企冒冷汗的是,固态电池的战场早已超出汽车范畴。长安同步宣布要推进载人飞行汽车项目,宁德时代将固态电池布局人形机器人发展,亿纬锂能也瞄准了eVTOL飞行器。
02打破封锁,中国产业链的“集体冲锋”
这波逆袭绝非偶然,而是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在集体发力。以前固态电池关键的硫化物电解质,被日韩车企“卡脖子”,现在宁德时代把成本降低到到每公斤50美元以下;生产设备上,先导智能的“极片一体机”比日韩便宜 30%;产业上,清陶能源直接打通“材料-设备-回收” 全产业链,仅专利就申请了500多项。
全球赛道上,中国在不断抢占技术先机。从肺部健康到能源格局,国产创新都瞄准在啃下硬骨头,最后用量产能力把技术变成普惠。
03量产价值与全球规则的重塑
随着国产固态电池踏入量产阶段,车主将迎来“充电10分钟、续航20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时代。这场技术发展让中国汽车产业在产业链上建立起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再把“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在路上的实车”。有行业专家说得实在“固态电池最后拼的不是谁先出样品,而是谁能先降本增效,而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强项。”
比起纠结“谁先突破技术”,更重要的是“谁先把技术落地为生产力”。长安固态电池这样的硬实力,正让全球高端制造领域的旧秩序,在跟着中国的节奏重新洗牌。 日本技术咋落后这么多? 100KM按15度电耗计算,2000KM需要300度电,300度电10分钟充满,充电功率需要1800KW,用1000V电压充,电流将达到1800A 到了真正实用了再点赞👍吧,先别把牛吹上天。 在电池厂里上过班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就是高污染环境的东西,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一家厂商在一个地方干十年八年,赶快换地方开厂。污染环境。 吹牛又不用交税 先别喊,出来了再说话,出来了还要保证安全。你这充电速度要多大电流?想想可能吗? 不用十分钟2000公里,能两分钟400公里的技术就不错了,免得霸者充电桩都不走[哭笑] 必须遥遥领先 固态电池不是奇瑞先研发出来吗,人家早就开始测试了,长安慢了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