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不留口,售后该找谁?
经济网 | www.ceweekly.cn本刊记者 崔晓萌
网购已成日常习惯,京东平台口碑一直不错。但一名消费者的遭遇,折射出京东的尴尬。24元买锅,到手后发现挤压变形,商家答应退货退款,但退货的20元运费谁来出,用户多方反应无果。
20元运费的纠纷,却折射出电商交易中的规则执行困局。
近日,有消费者在京东平台购买一款蒸锅,付款24元后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锅浑身是伤。商家态度还好,同意消费者“申请退货”,但转头京东快递就收了20元运费。退货流程结束后,商家玩起了失踪,怎么发信息都不回复。同时,由于京东介入通道因订单终结关闭,客服仅表示“需凭支付凭证向商家报销”,问题陷入僵局。
类似案例并非个例。另一位消费者因所购裙子需退货,平台标注有运费险,实际操作时却以“非质量问题”为由不予生效;更换退货理由后,客服称“先垫付再返还”,但商品收回后,运费返还承诺未兑现。商家客服拒不回应,京东客服也打起太极,消费者维权无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因质量问题退货的运费应由商家承担。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则的执行出现了偏差。商家“会返还”的承诺常成空头支票,平台介入通道则限时开放,不少消费者往往在退货流程结束后才发现错过申诉期,维权通道已关闭。
大型电商平台本应承担维护交易秩序的责任,但从实际案例看,平台监管存在明显漏洞:消费者提供的商家承诺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或不被认可,或遭推诿;介入通道的时限设置,让消费者陷入“与时间赛跑”的被动局面,退货流程终结即意味着维权渠道关闭。
24元的货款,最终用户只落下4元退款,相当于白白亏了20元。钱虽不多,却如一面镜子,既反映出部分商家的履约问题,也暴露出平台在责任履行上的不足。当消费者处于“商家不理、平台不管”的困境时,法律法规的条款便易沦为纸上规定。
消费者遭遇运费纠纷时该如何有效申诉?问题的解决,终究需要平台正视自身责任——声誉的积累,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每笔交易中规则的坚守与公平的维护。
切莫小视“小用户”,砸了“大平台”。 运费纠纷申诉渠道在哪 这运费纠纷就像小区门口小超市缺斤短两,平台规则成了摆设,京东这次真该好好反思下售后机制了 炫耀知识 京东这方面真需要改进,不要以为大平台而忽略消费者的权益。 有点硬黑吧,你这买的是第三方店铺吧,买自营商品没这个事。 京东商品贵,售后服务有待提高 按理说售后通道可以重新开启,好多年了,不知道京东规则是不是变了 这是第三方。京东自营随便退,上次退了个洗衣机[哭笑] 也别怨京东了,亏太多了 真还有去东购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