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新城际!即将全线贯通运营!实探超大新车站
深秋时节,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潞城镇,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京帆”屋盖在阳光下舒展灵动,7片主帆与3片小帆连绵起伏,寓意着“扬帆起航、千帆竞发”。11月6日,经过39天联调联试的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一列列复兴号动车组穿梭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燕郊京唐站、大厂站之间,为年底全线贯通做最后冲刺。
11月13日,津云记者专程探营,解码这条串联京津冀三地的交通大动脉背后的建设密码与民生温度。
十年磨一剑
亚洲最大地下枢纽展露雄姿
“枢纽雄姿,逐梦京帆。看着试运行列车缓缓驶入站台,作为十年建设历程的见证者,我无比自豪。”北京市重大项目办铁路工程建设协调处储卫星的话语中满是感慨。京唐城际铁路全长149公里,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始发,终至河北唐山站,沿线设8座车站,其中燕郊至唐山段已于2022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此次试运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将实现线路全线贯通的关键一跃。
作为线路的核心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堪称工程奇迹。站长柴宇介绍,这座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地下巨构,地下面积相当于7个北京南站,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采用“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地下三层结构功能清晰:B3层为城际铁路站台层,8台14线(目前开通4台7线)的规模为京唐、京滨城际提供运力支撑;B2层以城际铁路候车厅和轨道交通换乘功能为主,地铁6号线、平谷线在此实现无缝衔接;B1层兼具进站功能与城市功能,城市通廊、下沉广场、商业步行街错落分布,宛如一座“地下城市会客厅”;而B0.5层则规划了公交场站与旅游大巴区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效接驳。
最引人注目的“京帆”屋盖,不仅是标志性建筑景观,更融入了先进的绿色节能理念。屋盖采用一构双层设计,穿孔遮阳板与水立方同款的ETFE气枕泡泡采光顶平衡冷热负荷,阳光透过屋盖引入地下32米深的站台层,让这座地下车站充满自然光。未来,屋盖下方将结合绿色景观打造檐下城市会客厅,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新空间。
这一超级工程的落成,离不开“路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储卫星介绍,十年来,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牵头破解跨区域、跨部门审批难题,推动项目规划、征地、拆迁等工作快速落地。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这座集城际铁路、地铁、市郊铁路、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枢纽,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添关键支点。
精雕细琢
全链条保障试运行安全顺畅
“每天凌晨4点出勤,先跑一圈重点确认车,再按图行车至18点回厂入所,一天要跑13趟,每趟间隔约20分钟。”唐山机务段动车组司机李勇强的工作日程表满满当当。作为2022年京唐京滨城际首发司机,他再次投身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试运行,累计安全开行检测列车532列次,完成检测里程9620公里。
对李勇强和同事们而言,此次试运行的最大挑战来自线路的复杂路况。“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进站前有一段较大的下坡,加上不同区段限速不同,对制动时机的把握要求极高。”李勇强解释道,大厂站至燕郊京唐站最高限速180公里/小时,燕郊京唐站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最高限速200公里/小时,动车组实际运行最高可达195公里/小时。为了确保列车平稳进站和旅客舒适,他们通过反复试跑磨合,精准寻找制动节点,在速度与平稳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这样的精益求精贯穿于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国铁北京局组建了专业团队保障试验顺利:唐山工务段大厂动车所线路工区工长计晔久带领团队从2021年就介入工程质量盯控,从轨道铺设到线路精调全程把关,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后,更是开展拉网式平推检查,建立问题清单逐项销号,同步推进建筑垃圾清理和线路外观整治;北京电务段组织骨干人员24小时盯控CTC系统,实时分析日志确保设备稳定;北京站则强化干部上岗盯控,组织职工学习试验文件,筑牢安全防线。
车辆保障同样严丝合缝。天津动车客车段随车机械师宋钊介绍,动车组开行前要在大厂动车所完成三重检修:车顶受电弓高压区域确保电力输送可靠,车下转向架、车轮等走行部件保障运行安全,车内电茶炉、卫生间等服务设施满足舒适需求。运行中,随车机械师实时监控设备参数,定时巡视检查,遇有突发情况可获得动车运用所110应急指挥中心远程指导,全方位保障列车平稳运行。
应急处置能力是试运行的重点检验内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组织开展了消防、设备故障模拟、反恐防暴等多项应急演练,完善乘降组织流程;北京客运段京秦车队则针对手动开关车门、旅客疏散逃生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培训,确保乘务人员熟练掌握实战技能。从线路设备到人员技能,全链条的精细化准备,为正式运营筑牢了安全屏障。
以人为本
温馨服务打造出行新体验
“您好,这是爱心服务箱,里面有充电宝、充气枕和漱口水,您有需要可以随时取用。”在试运行的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上,北京客运段列车长刘倩正在模拟服务流程。这列定员576人的动车组,设有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及餐吧车,单节二等座车厢可容纳90名旅客,360度转动调节的座椅适配快速乘降需求,为旅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乘坐体验。
为了匹配京唐城际以通勤、旅游、联运换乘客流为主的特点,北京客运段京秦车队打造了“便捷、精准、温馨”的三维服务体系。刘倩介绍,针对换乘旅客,列车通过站车交互系统提前获取换乘信息,广播提示6号、7号等靠近换乘通道的车厢位置,实现“点对点零距离”换乘指引;对重点旅客,乘务员通过系统提示主动关注,提前与车站联控轮椅等需求,做好交接衔接;爱心便民服务箱里的五色中国结、多功能充电宝、指甲刀、女士用品、儿童画笔等物品,能满足不同旅客的应急需求,一次性充气枕、漱口水、眼罩拖鞋等则为商旅人士提供了贴心关怀。
这些服务细节的打磨,都源于试运行期间的反复演练。“虽然现在没有旅客,但我们每天都在模拟真实运营场景。”刘倩说,乘务组通过反复熟悉车型设备、演练服务流程、磨合站车对接,将每一个环节精准到分钟。比如与车站的联控交接,从重点旅客信息传递到车门与站台对位,都形成了标准化流程,确保正式运营时服务无缝衔接。
对天津市民而言,京唐城际的全线贯通将带来全新的出行便利。线路开通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可直达天津市宝坻区、北辰区,进一步缩短天津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唐山等地的时空距离。届时,天津市民无论是前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通勤,还是到唐山旅游观光,都能享受到1小时通勤圈的高效便捷,京津冀城市群的“同城效应”将更加凸显。
协同发展
轨道交通织密区域联动网络
京唐城际铁路的全线贯通,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的开通,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所属京唐公司总经理郭友强表示,作为连接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唐山及天津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京唐城际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从交通维度看,京唐城际与京滨城际、津兴城际等线路相互衔接,将形成覆盖京津冀主要城市的快速铁路网络。储卫星介绍,随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实施和“十五五”建设规划研究启动,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将进一步完善,未来将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为区域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提供有力支撑。
从经济维度看,线路将带动沿线产业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地上规划的城市综合体,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将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圈;天津宝坻、北辰等沿线区域将依托便捷的轨道交通,更好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旅游资源也将实现深度整合,京津冀三地的文化、自然景观将串联成线,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从民生维度看,1小时通勤圈的形成将让三地居民的生活半径不断扩大。“以后从天津宝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上班,单程只需几十分钟,双城生活将成为常态。”一位关注线路建设的天津市民表示。随着交通便利性的提升,三地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也将加速,让居民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在唐山工务段计晔久看来,参与这样的重大工程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多一分细心,线路就多一分安全,旅客就多一分放心。”从线路精调到应急演练,从设备检修到服务优化,每一位建设者和运营者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安全第一、精益求精”的理念。
站在“京帆”屋盖下,看着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呼啸而过,仿佛能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滚滚车轮正加速前行。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即将开通,将为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注入新的动能,让“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紧密相连,让协同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区域联动篇章。
来源:津云
作者: 刘畅,刘乃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