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高明近况:儿子高亮去世8个月,儿媳已成他和妻子的晚年依靠
在儿子突然离世后,83岁的老戏骨高明最大的依靠,竟是自己的儿媳。 这个传统观念里本该“另寻出路”的儿媳,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2025年2月11日,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散尽,一通来自成都医院的电话让高明一家坠入冰窟。 50岁的儿子高亮因肝病突发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
高明连夜赶往成都,一路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记得儿子最后一条微信是那么开心:“爸,观众终于看到我了。 ”高亮在《驻站》里演的所长刚火起来,事业正要起飞。
葬礼上,高明在儿子照片前站了整整一小时。 他想起2009年,高亮的话剧赔光了积蓄,他拿出退休金帮儿子还债。 这些年,他总拉着儿子一起拍戏,就盼着他能站稳脚跟。
回到北京,高明瘦了十几斤。 血压失控,夜里反复惊醒。 他三次住院,医生叮嘱要静养,可他总偷偷溜进儿子房间,摸着那些没拍完的剧本发呆。
儿媳没有躲回娘家。 她每周准时出现,变着花样给老人做饭。 知道高明血压高,菜都做得很清淡,但总会单独留一小碟糖醋小排——那是他最爱吃的。
深夜听到公公房间电视声,儿媳不声不响把音量调小。 药片分好放在床头,看到高明在沙发上睡着,就轻轻盖条毯子。 这些细微的照顾,让这个家慢慢有了温度。
周末她一定带着孙女来。 小姑娘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像极了高亮小时候。 孩子满屋跑跳时,这个家才暂时忘了悲伤。 高明陪孙女画画,画着画着就出神。
今年夏天,儿媳偷偷给老两口报了新疆旅游团。 她准备好轮椅,连每天吃什么都安排妥当。 在乌鲁木齐烤肉摊前,有人认出高明,他笑笑说:“我现在是游客。 ”
旅行回来,高明居然答应了居委会的演出邀请。 他站在台上背《黑炮事件》的台词,一字不差。 回家累得在沙发上睡着,孙女偷偷录下掌声放给他听。
现在高明每天早上泡茶看报,生活渐渐回到正轨。 前几天他说想去山东看看年轻时拍戏的地方,儿媳马上接口:“订车票,全家一起去。 ”
高亮的房间还保持原样,但儿媳经常开窗通风。 她说屋子不能空着,空了就凉了。 每个周末她都让公婆来住一晚,床单晒得满是阳光的味道。
在兰州市,杨智生老人也经历过类似遭遇。 她的儿子去世后,前儿媳王珍花毅然回来照顾她,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多年。 社区给老人申请了补贴,志愿者经常上门帮忙。
南京的刘泽琴老人更不容易。 儿媳车祸变成植物人,她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居然等来了儿媳恢复意识的奇迹。 她说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家人。
铜川的李艳华阿姨也是这样。 儿媳成植物人后,她一边照顾孙子,一边伺候儿媳,十三年来没睡过一个整觉。 邻居都说这婆婆比亲妈还亲。
高明一家现在吃饭时总会多摆一副碗筷。 孙女每次都会给爸爸的座位夹点菜,说爸爸出差太辛苦。 这个小小的仪式,让高亮仿佛从未离开。
儿媳现在学会修水管了,家里电器出问题都是她处理。 她说以前这些事都是高亮操心,现在得学着扛起来。 她手机里存满了水电工的电话。
高明老伴有时会拉着儿媳的手掉眼泪,说苦了她了。 儿媳总是笑笑:“妈,咱们是一家人。 ”她手机里存着高亮最后发来的语音,夜深人静时才敢点开听。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探望,带来演出票邀请高明散心。 楼下邻居包饺子总会多送一盘,物业修东西都是优先安排。 这些温暖的细节支撑着这个家。
高明开始整理儿子的剧本手稿,他说想帮儿子出本书。 儿媳找来出版社的朋友,一家人围着桌子挑选稿件,时不时因为某个片段又哭又笑。
高亮的忌日那天,儿媳一大早就带着鲜花去扫墓。 她独自在墓前站了很久,回来时眼睛红红的,却还是笑着张罗了一桌菜,说今天要好好吃饭。
现在高明经常带着孙女去公园遛弯。 邻居都说这爷孙俩真亲,孙女蹦蹦跳跳在前头跑,高明慢慢跟在后面,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儿媳报了个烘焙班,每周三晚上去学做蛋糕。 第一次烤成功的戚风蛋糕,她小心翼翼捧回来给老人尝。 高明说太甜,却一口气吃了两大块。
家里的相册被翻新整理,儿媳把高亮从小到大的照片都扫描存档。 她特意做了本电子相册,设置成自动播放,客厅电视一打开就是高亮的笑脸。
高明最近开始接一些简单的配音工作。 他说得动起来,不能总让年轻人养着。 录音棚离家很近,儿媳每天接送,等他时就在车里织毛衣。
社区组织老年合唱团,高明被推选当指挥。 第一次排练那天,儿媳和孙女偷偷躲在窗外看。 看到他挥动双臂的样子,孙女小声说爷爷真帅。
高亮的牛仔衣还挂在衣柜里,儿媳定期拿出去晒。 她说衣服要经常见太阳,不然会有味道。 那件衣服的袖口已经磨得起毛边,那是高亮最爱穿的。
今年清明节,一家人去给高亮扫墓。 孙女在墓前认真汇报学习成绩,说数学考了满分。 下山时,儿媳扶着婆婆,高明牵着孙女,四个人慢慢往下走。
家里的绿植越长越茂盛,阳台上的茉莉花开了又谢。 儿媳又买了几盆多肉,说这个好养活。 她细心给每盆植物贴上标签,注明浇水的日子。
高明开始教孙女下象棋,那是高亮小时候最爱的游戏。 孙女学得很快,经常杀得爷爷措手不及。 赢棋时她笑得特别开心,眼睛弯成月牙儿。
儿媳的工作单位很照顾她,允许弹性上班。 她每天先送孩子上学,再赶去上班,中午抽空回来看看老人。 单位领导说孝心值得支持,同事都帮她顶班。
最近高明迷上了智能手机拍照,经常追着孙女拍视频。 儿媳给他买了个手机支架,教他怎么用美颜。 他给孙女拍的短视频,在家族群里特别受欢迎。
高亮的同学经常来看望老人,带来他大学时的照片。 一群年过半百的人围坐着回忆青春,说高亮当年是班里最帅的,追他的女生能排长队。
家里的饭菜口味渐渐变了,以前偏咸,现在偏淡。 儿媳说这样健康,高明一开始不习惯,慢慢也接受了。 他开玩笑说现在吃太咸会咳嗽。
孙女在学校画了张全家福,上面有爷爷奶奶、妈妈,还有爸爸。 她认真涂色,把每个人的衣服都画得鲜艳夺目。 那张画现在贴在冰箱门上。
儿媳学会了量血压,每天早晚给老人测一次。 数据记在小本子上,医生复诊时带着。 医生说这记录比医院还详细,夸她比专业护工还细心。
高明开始整理自己的演艺资料,儿媳帮他扫描老照片。 那些泛黄的剧照里,他是年轻的男主角,眉宇间和现在的孙女有七分相像。
小区物业搞活动,邀请高明去当评委。 他认真打分,点评起来头头是道。 活动结束回家,他兴奋地说现在年轻人真有想法,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
孙女学钢琴了,每天叮叮咚咚练曲子。 高明坐在旁边听,有时跟着打拍子。 他最喜欢听《献给爱丽丝》,说高亮小时候也弹过这个曲子。
儿媳把家里的药箱整理得清清楚楚,每种药都贴上标签,注明用法。 急诊电话写在最显眼的位置,她说有备无患,虽然希望永远用不上。
高亮的手机号码一直没停机,儿媳每月按时缴费。 她说万一有人找高亮,不能让他失联。 那个号码的来电提醒设成了她自己的手机。
最近天气好,儿媳经常带老人去逛公园。 她推着轮椅,孙女在前面跑。 遇到台阶,路人都会主动帮忙抬轮椅,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高明开始写回忆录,每天写几行。 儿媳给他买了精致的笔记本,孙女贡献出最喜欢的钢笔。 写累了他就看看窗外,小区的银杏叶子又黄了。
家里的电视遥控器用了保护套,那是孙女亲手织的。 虽然针脚歪歪扭扭,高明却当个宝贝,说比买的还好用,不会滑手。
儿媳在阳台种了小番茄,现在红彤彤挂满枝头。 孙女每天负责浇水,说等长大了要给爸爸尝尝。 虽然爸爸吃不到了,但心意要到。
社区医院上门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夸高明身体保持得好。 儿媳仔细记下注意事项,追着医生问保健细节,比上课记笔记还认真。
高亮的微博偶尔还有粉丝留言,儿媳都会认真回复。 她说要替高亮谢谢大家的记得,每个留言都是心意,不能辜负。
最近降温,儿媳早早找出厚被子。 她晒了三天太阳才给老人换上,说这样晚上睡觉暖和。 被子里有阳光的味道,像春天提前来了。 羡慕人家的婆媳关系!我2022年打流感疫苗造成严重感染脑脓肿做了开颅手术痛失老父,昏迷了四个月婆家冷漠观望。直到2023年4月18号出院,六月份婆婆才送来一千块钱,她偏心十年的老二马上办了五次大寿把一千块钱给要回去了!老大觉得老三没把我扔了我应当感恩戴德,等价交换将来一定要救那个偏心的婆婆!这种不平等条约我才不会理呢!有那么一天一分钱都没有,生不养死不葬,送葬都不回去[奋斗] 小编不靠谱哈,这篇文章得把工资奖金扣光。懂什么叫忌日吗?高亮去世才八个多月,哪来的忌日? 爸爸高明,儿子高亮,这名字别人以为是亲兄弟呢。 人生没有完满的,他退休金高工资高,如果再儿女好那会有那么好的事 世事难料 牛 ❤️ 唉 这个真的不像爸爸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