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NBA 到奥运会,全球顶级赛事为何都选择阿里 AI ?
答案藏在阿里 AI + 云的全栈布局里。
作者|Cynthia
编辑|郑玄
2025 年 11 月 12 日,杭州阿里全球总部的访客登记系统跳出一串特殊信息——柯丝蒂·考文垂,国际奥委会首位非洲籍、女性主席。
看似意外的行程,实则早有伏笔。
今年 6 月 26 日,距离 41 岁的考文垂从巴赫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奥林匹克之家钥匙仅三天,她就在首场以主席身份参加的线上发布会上官宣:将于 11 月全运会期间安排访华。
只是当时没人猜到,作为 6 月就职以来的首次访华行程,她避开了传统外交安排,让阿里在内一众科技企业,成为了这场交流的主角。
答案藏在 2017 年那份全球合作伙伴协议里。八年时间,这场最初的服务合作,已蜕变为全球顶级 IP 数字化重生的范本——就像 1964 年东京奥运用卫星直播让赛事突破地域,今天阿里正用云+AI 让奥运会挣脱成本与体验的枷锁。
10 月 9 日,NBA 中国和阿里云宣布达成多年合作,阿里云将正式成为 NBA 中国官方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为中国 NBA 球迷提供全新观赛和互动体验。
从春晚,到 NBA,再到奥运会,全球顶级赛事晚会为何都看中了阿里的云+AI 硬实力?
01
云上奥运:从试验到颠覆的十年跨越
近些年来,奥运正陷入一场诡异的悖论:全球观众超 40 亿的超级 IP,却在举办城市选择上,从各大城市大打出手,变成了各国避之不及的亏本买卖。
2000 年以来,一共举办了七届夏季奥运,其中,仅有悉尼、北京实现盈利,其余几届中,里约留下 21 亿美金债务,东京奥运亏损 64 亿美金。雅典奥运更是在 2004 年直接亏掉 80 亿美元。
以至于巴黎奥运最初五个申办城市,三个提前退出;2032 年的奥运会主办城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更是成为那一届唯一的申办城市。
进一步拆分,可以发现成本亏损主要来自两方面:场馆建设,以及 IT 与转播等运行成本。
直到 2021 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的分水岭。
这一年,原本仅作为备用存储的阿里云,因疫情导致转播商无法到场而临危受命。借助云服务搭建起了全球实时传输网络完成跨洲信号传输,不仅速度远快于卫星与光缆,同时也意外开启了奥运云上转播的新纪元。
三年后的巴黎奥运彻底放大了东京的成功。379 个视频流、100 个音频流、1.1 万小时转播内容(较东京增长 15%)中,三分之二通过阿里云分发,54 家转播商放弃卫星转向云端。
与转播方式变革一同到来的,是成本的回落:数据显示,随着云服务替代了重复建设的机房,巴黎奥运国际转播中心(IBC)面积比东京小 13%,电力消耗减少 44%,较里约更是分别下降 23% 和 72%。
更深远的改变在公平性层面。过去,体育资源与相关的转播资源高度集中于欧美强国,小国或奥运弱国运动员几乎没有曝光机会。但 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全球 200 多个国家、超地球总数的一半的观众参与了观看,即使小国,也能依靠接入云端,获得与大国同等质量的转播信号与关注。
无论是科技降本还是更加普惠,都是这位新任奥委会主席考文垂非常关注的事。「阿里以 AI 驱动的云计算技术和创新的电子商务,为奥林匹克运动全球推广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是国际奥委会最重要的科技合作伙伴之一。」考文垂表示,阿里巴巴让世界见证了从东京、北京,再到巴黎「云上奥运」的无限潜力。
02
AI 黑科技:百年奥运的再一次转身
大型赛事从来都是技术的演武场。
百年前,芝加哥世博会加速了电的普及,1964 年东京奥运让电视走进千万家,而 2020 年以来的东京与巴黎奥运,则用 AI 完成了奥运的第三次技术跃迁——从记录赛事到解读赛事再到活化历史。这些奥运科技的标志性时刻,都依赖于阿里的 AI 能力。
第一个变革藏在「360 度回放系统」里。巴黎奥运自由式小轮车决赛中,18 岁中国选手邓雅文夺冠瞬间被精准定格,镜头环绕展现空中姿态的画面,在社交平台引发亿级传播。这套被网友称为科幻特效的 360 度回放系统,背后是 14 个场馆部署的上百台高速摄像机,以及阿里 AI 在秒级内完成画面采集、空间重建与 3D 渲染。从张常宁扣球的肌肉发力细节,到威尔逊盲传的手部轨迹,传统固定视角被彻底颠覆升级为自由视角。今年的 NBA 中国赛上,阿里云也将首次展示其 360 度实时回放技术,为球迷提供关键比赛时刻的增强版回放。
除了定格,竞技体育的「数字慢放」同样重要,巴黎奥运期间,阿里云为田径短跑赛场提供的 3D 运动员追踪(3DAT)技术,通过四台云台高速摄像机捕捉动作,AI 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表——观众能看到博尔特式弯腰冲线的角度优势,教练也可根据步频数据优化训练方案。这种观赛+训练的双重价值,让 AI 从转播工具升级为运动科学助手。
阿里的 AI 技术开始成为帮助运动员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关键变量。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国际奥委会正通过其《奥林匹克 AI 议程》,引领奥林匹克运动迈入 AI 时代。
对于普通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或许是百年前巴黎奥运会的历史再现。巴黎奥运期间,阿里技术团队用深度学习修复了 1924 年巴黎奥运影像,让黑白画面变成彩色高清,让 60 万现场观众的百年赛事,走进全球数十亿数字用户视野,也让观众清晰看到当时马拉松选手用红酒补给的细节。
更具深意的是女性主题影片《To the Greatness of HER》,AI 整合百年素材让不同年代女运动员跨时空的成就与抗争对话,让奥运 IP 从体育赛事彻底升华为文化符号。
03
阿里何以成为全球顶级赛事的技术底座
全球科技巨头林立,国际奥委会为何选择阿里作为独家云服务商,并将 AI 议程的核心落地交给阿里这家中国企业?
答案藏在阿里技术+商业的双重壁垒里,而这也是谷歌、亚马逊等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全栈 AI 技术能力是第一道护城河。阿里是全球少数同时具备 AI 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大模型、AI 应用产品的全栈 AI 科技公司,且每一个环节都是全球领先水平。阿里在全场景、多模态、软硬件、全参数的全栈技术布局优势是其在科技竞赛中始终处于优胜的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阿里通义系列大模型已累计开源模型超 300 个,全球下载量突破 6 亿次,衍生模型数量逾 17 万个,稳坐全球开源大模型首位。
凭借云 + AI 全栈布局的优势,今年以来,苹果、宝马、SAP、博世、工商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海尔、荣耀、万豪国际等众多全球行业头部客户与阿里巴巴达成 AI 领域战略合作。全球顶级品牌认可也转化为云业务的业绩增长:阿里最新的财报显示,其 AI 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同时,奥运级的云基础设施底座建设正在加速。今年以来,阿里云在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和墨西哥建成启用 8 个新的 AI 云数据中心和可用区。目前,阿里云在 29 个地域、92 个可用区搭建的算力网络,配合 3200 个边缘节点,形成就近接入+全球调度的体系。巴黎奥运 379 个视频流同步分发的稳定性,正是源于这套架构的支撑。
除此之外,阿里在超级场景的应对经验上也有决定性优势:2017 年阿里击败对手的核心筹码之一,就是双 11 积累的峰值处理能力,奥运赛事的瞬时观赛峰值与双 11 交易峰值的波动曲线高度相似,而其他对手从未经历过如此上亿流量波动的压力测试。而阿里云不仅有,更是在双十一、春晚、每年春运多个场景,将这套系统磨炼的得心应手。
今年的天猫双 11,面对 AI 应用大规模落地,阿里云提供了万卡集群 AI 算力,全面支撑了商家经营、消费者体验等 AI 应用推理任务。
阿里大消费与云+AI 的业务生态,让电商在帮助奥运会开源上补足了最后一个短板。
以天猫奥林匹克旗舰店为例,它打破地域限制,让奥运衍生品的购买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店,成为全球的文化消费狂欢。数据可以证明一切,天猫奥林匹克旗舰店北京冬奥会单场直播 2000 万人次观看;巴黎奥运期间,该旗舰店已成为专业的奥运商品首发平台,吉祥物弗里热更是数次售罄补货。
04
结语
让更多人看到奥运,现在看来似乎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这个进化,人类花了足足百年时间。
从古早的少数人现场肉眼观看比赛,到 1924 年氢气球转播失败,到 1964 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卫星直播,再到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全面上云,技术始终是奥运突破物理边界的核心动力。
面向 AI 时代,阿里的 AI+云技术能力不仅为这项全球顶级赛事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让奥运摆脱了成本的桎梏,更让运动的魅力与数十亿观众、百年历史形成跨越时空共鸣,让"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有了数字化载体。
很明显,而这场始于 2017 年的技术联姻,不是终点,而是百年奥运数字化、迈入 AI 时代的新起点。
*头图来源:阿里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阿里云+AI实力硬核,成全球赛事首选不意外! 上次看欧冠用阿里云直播一点都不卡 比以前用卫星信号强多了 像换了条八车道高速路 画面清晰得连球员汗珠都看得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