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用水充样品造假 7 年,受害博后所有成果打水漂,网友:被做局了
科研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调侃:千万别去重复已毕业学长的实验结果,因为——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前人造假,后人补天”的情况曾真实地上演:
一位博士后因为实验室前人伪造数据,四年成果全部归零,最终 0 文章出站。
永远阳性的实验结果
2019 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做博后的 Amy 开始觉得事情不对劲——她与实验室的科研助理 Ryan Evanoff 一同进行实验,可两人的数据总对不上——每当 Amy 得到阴性结果,Ryan 却总能拿出“完美”的阳性数据。
在此之前,科研助理 Ryan 在实验室是明星一样的存在,只要是他经手的实验,总能顺利产出理想结果。
他出数据的速度快得惊人,一人同时参与多个课题,数据多到来不及分析。
但如此大的工作产出与他的工作时长却很不匹配,Ryan 几乎从不加班,工作时间也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实验室里几乎像个隐形人。
Ryan Evanoff 丨Retractionwatch
而当 Amy 开始使用 Ryan 制备的质粒、蛋白或前期数据继续实验时,却屡屡受挫。结果常常难以用逻辑解释,实验推进举步维艰。
一次,Amy 请 Ryan 帮她表达一种重组病毒包膜蛋白。拿到蛋白后,她却发现之前的实验再也重复不出来。
于是,她将该蛋白送去进行质谱分析,结果令人震惊:那根本不是目标蛋白,而是马血清蛋白与鸡蛋清蛋白的混合物。
质谱报告证实了 Amy 心中积压已久的疑虑——Ryan Evanoff 一直在伪造数据。
吹哨人与 PUA 惯犯
Amy 首先将这件事告诉了实验室的小导,助理教授 Joshua Ramsay。
然而,Joshua Ramsay 似乎并未重视。事后接受采访时,他称 Amy 第一次报告时“表达不够清楚”。
尽管 Amy 已经明确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并要求 Ryan 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
随后,Amy 又再次找到实验室的负责人,导师 Robert Mealey,再次控告 Ryan 对她并不诚实,并列举了 Ryan 造假的证据。
实验室导师 Robert Mealey
但是 Ryan 就像他一贯那样,直接甩锅,质疑 Amy 的实验技能,称 Amy 做实验毛毛躁躁总是出错,或者拿错材料才会这样,总之这一切与自己无关。
于是,导师再次忽视了 Amy 的控诉。
此时,Amy 已在实验室工作了四年,发表了两篇论文,还有两篇在投。
她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主动致信到学院科研诚信委员会,要求从可能存在造假数据的论文中撤下自己的署名。
但这意味着,Amy 将没有文章发表,相当于四年的工作都打了水漂。这对于一个即将找工作的博后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正是她这一近乎“自杀式”的举动,促使华盛顿州立大学科研诚信部门正式启动对 Ryan Evanoff 的调查。
用水当样品做了 7 年实验
随着调查展开,真相让所有人都惊掉大牙。
实验室负责人 Robert Mealey 发现, Ryan Evanoff 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自他负责质粒构建、蛋白表达等常规实验后,他提供给其他人的许多后续实验所使用的样本,本质上只是“水”。
而 Ryan 作为科研助理,竟已在这个实验室工作了七年之久……
调查报告丨retractionwatch
此外,他还负责测序相关工作,结果也是大肆造假——质粒测序、蛋白质质谱、转录组数据等无一幸免。
调查人员还发现,Ryan Evanoff 的“实验记录糟糕透顶”,可以说从 2015 年后,他就没有写过实验记录了。
更让科研人脊背发凉的是,作为科研助理的 Ryan Evanoff 负责管理实验室六个液氮罐,据主管 Robert Mealey 描述,这些液氮罐里保存在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累积下来的样本和细胞系。
但当调查人员打开液氮罐时,发现里面的液氮早就干透了,进一步核实发现,该实验室从 2016 年后就再也没有订购过液氮……
啼笑皆非的结局
Ryan Evanoff 伪造数据的事坐实了,委员会开始重新审核最初 Amy 博后提到的那四篇文章,最终这四篇论文中有两篇被撤回,另外两篇未予发表。
被撤回的其中一篇论文丨NCBI
在实验室里 Ryan Evanoff 参与最多的是小导 Joshua Ramsay 的工作,不过 Joshua Ramsay 表示,其他有 Ryan 参与发表的文章中,没有发现任何不当行为的证据。
调查结束时,委员会表示,不能因为 Ryan Evanoff 一人的行为,让实验室其他人受影响。因此在调查后,小导 Joshua Ramsay 反而从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
而主角 Amy 则以零成果出站,未对此事公开回应。Joshua Ramsay 称,Amy 已经找到了工作。
Ryan Evanoff 则被禁止三年内参与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任何科研项目,不过这似乎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他辞职后到附近一所高中当起了老师,而在华盛顿州立大学 7 年科研助理的经历已从他个人简历中抹除。
图源:csdk12.org
写在最后
纵观整个事件,比起 Ryan Evanoff 的逆天操作,似乎实验室的管理问题才是更大的隐患。
而这样的事在科研圈比比皆是,此前知名癌症研究领域学术大佬 Carlo Croce 就因为自己实验室的两名成员学术造假,被迫离开学术圈。
尽管他被认定没有参与造假,却被批评对实验室疏于管理,被撤销实验室主任职务。
Carlo Croce 不服,几次上诉,最后家底都赔光,被法院强制执行资产扣押以支付拖欠的律师费。Nature 还专门独家报道了此事。
图片来源:Nature
就如科研打假斗士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曾说过那样,一个实验室的管理者或领导人,不对实验室成员给予数据上的指导和检查,只要求下属输出巨量的科研产出,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参考文献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01/13/exclusive-how-a-researcher-faked-data-and-gaslit-a-labmate-for-year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34173a
https://vetmed.wsu.edu/our-team/wsu-profile/rmealey/
*文中Amy为化名
题图来源:AI 生成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以前也碰到过,按之前毕业的论文方法根本做不出结果,没怎么做实验的人论文结果一大堆,科研造假已经是长期存在几十年的毒瘤了 这就是毒瘤 荒唐 读意者林说西方科学严谨得很…… 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值得警惕! 你以为他们不知道?这就是导师们要的结果,现在被amy姐破坏了[哭笑] 漂亮国的漂亮科研 印度人就是这样的[呲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