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钱就办事,33分14篮板,周琦的这600万可以啊,只是苦了新东家
当周琦在全运赛场轰下33分14篮板的那一刻,四川替补席沸腾得像夺冠现场。而球场另一端,北京队教练组的表情仿佛在演一出哑剧——那位下赛季就要穿上自家球衣的巨人,正用最残忍的方式亲手将他们踢出局。这戏剧性的一幕,让网友忍不住玩梗:“周琦这是领了四川的工资,顺便帮新东家做了一次‘入职体检’?”“打工皇帝”的性价比
比赛数据不会说谎:周琦出场28分钟,几乎以一己之力凿穿北京内线。第三节那记隔着两名防守球员的双手暴扣,让直播间弹幕瞬间被“600万先生”刷屏。有球迷调侃:“这哪是打篮球,分明是移动的ATM在自动取款。”
四川体育局这波操作堪称神来之笔。据知情人士透露,周琦的全运会“短期合同”采用“基础工资+夺冠奖金”模式,若最终登顶,总收益将逼近600万。相当于用不到半个CBA赛季的时长,赚到普通球员两年多的收入。更绝的是,这笔支出完全符合体育局引进特殊人才的专项经费标准——毕竟当其他队伍还在纠结于“本土青训”和“联合培养”时,四川早已参透全运赛场的终极奥义:临时工也要请最顶级的。
新东家的“痛并快乐着”
观众席上北京首钢的总经理,此刻应该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看着未来核心暴打现队友,其心情堪比丈母娘看女婿——既心疼女儿(当下失利),又暗赞小伙能力强(未来可期)。有记者抓拍到他与四川管理层谈笑风生的画面,网友精辟总结:“像极了双十一收货后发现包装破损,但看到商品质量又忍住不退货的消费者。”
这种奇妙的错位感贯穿全场:当周琦送给北京小将一记火锅时,转播镜头敏锐捕捉到他在落地后伸手拉了下对方——这该死的职场礼仪,打哭你还要展现人文关怀。某体育论坛的热帖一针见血:“建议北京队把本场录像当教学视频,下学期开学第一课《如何给新老大做挡拆》。”
职业体育的魔幻现实主义
周琦的这场“入职前狂欢”,实则撕开了职业体育的底层逻辑。当辽宁球迷还在为“煎饼果子里到底加不加香菜”的旧梗伤怀时,球员本人早已完成从“体制内球星”到“自由市场硬通货”的转型升级。就像某位经纪人说的:“全运会本质是另类转会市场,这里不论感情只谈计量单位——每得1分价值18181元,每个篮板折合42857元。”
这种计算方式让传统派唏嘘不已。还记得2017年全运会周琦带伤为辽宁夺冠的场景,那时他说“家乡情谊无价”;如今面对“是否考虑过北京队友感受”的提问,他笑着擦汗:“体育精神就是尊重每场比赛。”——你看,成长就是把曾经的热血账本,换成更精准的计算器。
金牌经济学与江湖恩怨
倘若四川最终夺冠,这600万将谱写全新的“金牌经济学”:相比动辄数亿的CBA俱乐部投入,用零头撬动全国最高级别综合性运动会的篮球金牌,这买卖让多少企业巨头直呼内行。而周琦用这场33分的个人秀,既证明了自己仍是国内顶级内线,也给新东家递了张另类简历——看到没?这就是我的工作态度,给够资源就能carry全场。
至于江湖恩怨?职业体育从来都是旋转门。当北京队员下次在更衣室见到周琦,大可以拍拍他肩膀:“哥,下次有这种赚钱路子带我们一起。”而辽宁球迷或许该庆幸——至少这次,他们不用再体验被自家青训球员背刺的熟悉剧情。
终场哨响时,周琦与北京队员击掌致意,然后走向正在狂欢的四川队友。体育场顶灯在他身上投下三重影子:一个是四川的雇佣兵,一个是北京的未来核心,还有一个永远属于市场经济的弄潮儿。这魔幻的画面仿佛在说:在篮球的世界里,钞票落袋的声音,有时候比冠军奖杯的碰撞更清脆动人。 可惜了600拿不全了!该死的🏀 我是一直看不起周琦的,包括不限于人品和球技。 新东家不差钱 哈哈,上一场也是北京放水让他大杀四方,谁知道遇到浙江不灵了[呲牙] 有钱能使鬼推磨 波兰周随便打几场就拿几百万这个人品行球技绝对不值,四川的钱乱花无价值 投资周想拿冠军不靠谱 一直看不起周琦。 真是不明白,自己国家的省份比赛,竟然还能花钱买人,那赢了算谁的?这是比成绩还是比谁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