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ysj 发表于 2025-11-8 16:17

14票赞成、中方弃权,安理会通过解除叙利亚制裁,中方为何为叙利亚留下了“余地”?

14票赞成、中方弃权,安理会通过解除叙利亚制裁,中方为何为叙利亚留下了“余地”?
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了一项由美国牵头的涉叙决议。最终结果为14票赞成、1票弃权,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及内政部门负责人哈塔卜被移出制裁名单。这一结果引发广泛关注,而中国为何投下弃权票成为讨论焦点。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的态度往往对国际局势有重要影响。此次弃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远考量?
表决结束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发表了解释性发言,揭开了中方选择弃权的原因。傅聪指出,中方对决议草案提出了三项核心主张:充分考虑叙利亚反恐安全形势、统筹长远与现实利益、回应各方合理关切。然而,这些建议未被提案国充分吸纳,尤其是在“强化反恐监督机制”方面的表述不够具体。尽管如此,中方的核心关切在决议中部分得到了回应,决议明确要求叙利亚政府履行反恐义务,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外国恐怖分子。

 
“东伊运”是联合国认定的恐怖组织之一,长期盘踞叙利亚,其活动不仅威胁叙利亚本土安全,更可能通过跨境联动影响中国的西部边境稳定。决议将“东伊运”列为重点打击目标,这一表述击中了中方的安全关切。傅聪强调,安理会1267制裁委员会仍有80多个实体、250多名个人在列,相关禁令依然有效。中方的弃权,实际上是给叙利亚政府留出兑现承诺的空间,同时保留对其反恐行动的监督权。
此次决议的通过也反映了多数成员国的共识,即解除制裁有助于缓和叙利亚局势。若中方单独投反对票,可能会被贴上“阻碍国际共识”的标签,影响未来的多边合作空间。弃权既表达了对决议缺陷的态度,也为后续推动涉叙议题的理性讨论保留了余地。
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是中方态度的重要背景。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叙利亚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与动荡,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叙利亚的政权更迭、反对派与恐怖组织的纠缠,以及国际势力的介入,使得局势极为复杂。当前,叙利亚进入了后战时的重建阶段,但恐怖组织的残余势力仍在活动,尤其是“东伊运”等外国恐怖分子的存在,成为叙利亚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此次中方选择弃权,既是对叙利亚问题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国际合作空间的谨慎权衡。未来,叙利亚政府能否通过实际行动履行反恐义务,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而中国的选择,也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提供了一个理性与务实的范例。

voo 发表于 2025-11-8 17:58

有意见就一票否决

meto 发表于 2025-11-8 18:18

有本事就投反对票

咖啡豆 发表于 2025-11-8 19:16

十次弃权八次,[哈哈]

—じ☆ve人生— 发表于 2025-11-8 19:20

安理会共有成员国?

华语天空 发表于 2025-11-8 19:33

今天的新闻联播播报完了、当一个普通市民报警、向卫健反映牙博士违法犯罪、得到的是反复的互相推诿!恶心吗?可恶吗、可悢么!

咖啡豆 发表于 2025-11-8 19:49

平民难荐安邦策,江湖枉操庙堂心!

xuye004 发表于 2025-11-8 20:14

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弃权!

ycp123 发表于 2025-11-8 20:34

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留余地?

hnn 发表于 2025-11-8 22:17

投反对票和赞成票都没意义了,反正都够票通过,投弃权两边都不得罪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14票赞成、中方弃权,安理会通过解除叙利亚制裁,中方为何为叙利亚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