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0年皇家禁地,是玄烨住过的隔离病房,如今依然大门紧闭
在北京这地界儿,尤其是皇城根儿底下,最不缺的就是故事,随便一处不起眼的灰墙,背后可能都牵扯着几代人的兴衰沉浮,或是某段足以载入史册的往事。而我此刻正面对着的这座院落,无疑是其中分量相当重的一个,它就在故宫筒子河的外沿,名字听起来禅意十足,叫福佑寺。
但它那扇常年紧闭,连一丝缝隙都吝于示人的西向朱漆大门,以及门口那对威严却沉默的石狮子,都在明确地告诉我,此地并非一处寻常的清修礼佛之所,更不是一处欢迎游人探访的开放景点。
我沿着它的外墙走了几步,高大的灰色院墙将内里的一切都遮挡得严严实实,只有墙头上方偶尔探出的,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的殿顶飞檐,还在隐约诉说着它非同一般的皇家身份。
这座福佑寺的布局可谓是等级森严,坐北朝南,中轴线分明,根据资料显示,它从南到北依次是影壁、牌楼、山门、钟鼓楼,再往里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后殿,一应俱全,完全是一座标准的高规格寺庙格局。
可有趣的是,它最初的功用,却和念经拜佛这件事,扯不上半点关系,它更像是一间规格至高的皇家隔离病房。
这就要追溯到清顺治年间,当时天花肆虐,是足以让宫廷上下闻之色变的瘟疫,而年幼的皇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不幸也染上了这种恶疾。
为了避免在宫中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也为了让小玄烨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养病,朝廷便在紫禁城外建了这座宅院,把他挪到这里来避痘。
可以说,这位皇帝童年中最凶险、最脆弱的时光,就是在这四面高墙之内度过的。窗外的世界是繁华的京畿,窗内却是生死一线间的考验。所以福佑寺对于康熙而言,是一处名副其实的“福佑”之地,保全了他。
康熙顺利康复并登基后,这座宅院似乎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暂时沉寂了下去,直到雍正皇帝即位,这里才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雍正元年,皇帝下旨将此地修葺扩建,打算分给自己的第四子,也就是宝亲王弘历,作为未来的府邸。
弘历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如果历史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那么福佑寺今日或许会以“乾隆皇帝登基前潜邸”的身份而闻名,只可惜,弘历最终并未迁入,这座几乎为他量身打造的王府,成了一座空置的华宅。
直到乾隆登基,他才最终决定了这座“准王府”的命运,将其彻底改为了藏传佛教的寺院,并御赐“福佑寺”之名。
或许是为了纪念父亲雍正的恩典,也或许是为了感念此地曾庇佑过祖父康熙,从此,这里殿宇重修,佛像高坐,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东牌楼题“佛光普照”,西牌楼书“泽流九有”。
民国时期,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宗教场所,而是成了平民通讯社的旧址,见证了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一段风云,三百多年的风雨,让这座院落的每一块砖瓦都浸透了故事。 玄烨得了几年天花才能修完的这个庙?逻辑不通啊[哭笑] 小编的嘴,方仓的速度[哭笑] 感谢分享,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段故事 谢谢分享。 感谢分享{:4_448:}{:2_380:}{:2_38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