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到底是如何评选出来的?前诺奖委员会主席独家揭秘诺奖评选内幕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和约翰·M·马蒂尼斯三名量子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方面的贡献。为什么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会颁给量子物理领域?今年的诺奖结果对未来量子领域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墨子沙龙和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郭彦良专访了前诺奖委员会主席Thors Hans Hansson。墨子沙龙:非常感谢您同意这次采访。您以诺奖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参加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三次新闻发布会,所以我们想了解,您的任期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Hans教授:你应该早点问我的。我想我从2014年开始,结束于2023年,或是2013到2022年,我不太确定。我们最多有9年(任期),我认为这很好,如果任期再久,影响力就过于大了。
墨子沙龙:我们也注意到,您是2021年的委员会主席。想问一下,诺贝尔物理委员会主席是每年轮换一次吗?主席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出来的吗?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委员会成员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Hans教授:诺奖新闻发布会当天坐在台上的有主席,做演讲的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大致是这三位人选。诺奖委员会我认为是由整个科学院选举产生的,但这一般由皇家科学院物理小组来提案,并需要获得通过,所以在物理学委员会中,基本上都是物理学家。
▲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人民网 摄影:刘静、刘歌)
郭彦良:所以有人提议谁将获得诺贝尔奖?
Hans教授:哦,这就说来话长了。一般来说,诺奖委员会发出提案邀请,根据收到的提案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对相关报告进行汇总,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再由诺奖当天的投票来确定最终的诺奖得主。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尤其是像今年这样的奖,实验是在80年代完成的,那么这个提名其实已经被考虑很久了。
郭彦良:所以,关于诺贝尔奖,我们刚才提及的主题,是决定提名的第一阶段吗?先确定主题,然后找到对应的科学家,比如凝聚态物理,或高能物理,或量子物理,先确定哪个主题(更合适)?
Hans教授:是的,其中重要的是物理领域本身,虽然诺贝尔奖一开始希望颁给过去一年里的重大成果,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无法如此。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对真正伟大发现或发明的追求,即真正该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果。在此之上,再去具体讨论谁该获得诺贝尔奖。这个过程虽然有时候很容易,但有时非常棘手。例如大型粒子物理实验,提名可能列了3000人,但最终只有(最多)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就需要从中找出最合适的人选。
郭彦良:例如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BKT(拓扑)相变,和邓肯·霍尔丹。2D拓扑相变是BKT(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相变,但那次诺奖给了K(Kosterlitz)和T(Thouless),没有B(Berezinskii),反而有霍尔丹。
Hans教授:这正是非常棘手的例子,但现在委员会的讨论过程还无法公之于众,只能等50年后保密文件解禁,留给历史学家们来探索。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发现
墨子沙龙:说到诺奖委员会,作为诺奖委员会成员或主席,需要承担哪些职责呢?
Hans教授:作为委员会主席,需要主持会议,虽然所有委员会成员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随着经验增加,某个人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所以诺奖委员会主席,至少在物理委员会中,是会轮换的。委员会成员需要了解诺奖提名的主题,哪怕它并非你的专业领域,这些讨论和学习依旧是一个了解科学的过程。通过大量严肃的讨论(包括女性科研工作者),委员会确实尽己所能,选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
墨子沙龙:2016年,您第一次出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新闻发布会上,使用肉桂卷、贝果和纽结面包解释拓扑的概念令人印象深刻。您是如何产生这种绝妙的点子的呢?
Hans教授:是的,那像我的“五分钟成名”时刻。这些球体、环状物体是典型的拓扑概念的插图,同时这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吃的东西接近,人们会更容易为这种解释买单;当然更巧合的是,那天刚好买了这些食物。
▲Hans Hansson 使用肉桂卷、贝果和纽结面包解释拓扑的概念
郭彦良:您买它的时候已经知道答案(诺奖结果)了吗?因为您必须知道答案,才能早上提前买它(带到颁奖现场)。
Hans教授:你知道的,这种事情要排练很多次,所以有工作人员买了它们。
墨子沙龙:我能问一下最后这些面包到哪里去了吗?
Hans教授:我不知道,也许我们吃了吧(笑)。
墨子沙龙:请问您是自己准备演示的幻灯片,还是工作人员也会帮您准备呢?
Hans教授:我当然需要准备幻灯片。但我会得到一些评论,正如我所说,我们有预先彩排。所以总的来说,我想我可以说,我在一些帮助下做好了准备。
郭彦良:今天早上,我们看到了有人来皇家科学院大楼投票。所以在早上投票前诺奖结果应该还没有决定?幻灯片应该根据结果准备,所以幻灯片的准备应在投票后?
墨子沙龙:我想,你不应该再问了。我们已经触及到了真相的边界。
Hans教授:我想你可以自己去搞清楚具体情况。
墨子沙龙:您对颁奖趋势有什么看法吗?考虑到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获得该奖项的年龄是越来越大的。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Hans教授:需要分情况讨论。有的时候,人们会立刻发现一些研究是重大的突破(比如高温超导),有的时候一些大型实验本身需要较长时间的跨越(比如重力波探测),还有一些时候实验的意义需要随着时间推移才能逐渐变得清晰(比如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然,如果有更年轻的诺奖得主也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郭彦良:您想对年轻人说什么?研究者该持有怎样的心态?或者是一些给年轻科学家的一些建议?
Hans教授:人不能因为想获得诺贝尔奖而持续做研究,更多的是被好奇心驱使,想要探究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我刚刚进入物理学的上世纪70年代,选择了当时最具有挑战性的基本粒子物理学,之后转向了凝聚态物理。如今,有挑战性的领域更多了,如AI革命,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等等。物理学需要与这些领域抢夺顶级的人才。但物理学依旧有一些领域极具挑战性,如量子色动力学对夸克和胶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如对湍流的了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依旧是一个“千禧年大奖难题”。
墨子沙龙:我最后一个问题是,您见过这么多诺贝尔奖获奖者,您认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吗?
Hans教授:你是指除了他们都是非常好的物理学家之外(的共同点)吗?
墨子沙龙:是的。
Hans教授:不,并没有,他们非常非常个性化。除了他们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一共同点之外,他们每个人都非常非常独特。
编译:youyou 诺贝尔因发明炸药而名利双收,不幸的是百余年来那些炸药摧毁了无数人的生命,包括一台妇女儿童。或许,这并非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本意,但却是铁的事实。诺贝尔奖金里的每一分钱都浸透生命的泪水,每一块奖牌上都沾滿生命的鲜血和悲伤。 别列津斯基未获得诺贝尔奖,应该是由于他已于1981年去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