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护照新排名:印度暴跌,中国跃升,“第五大经济体”成出行最难国?
2025年《亨氏护照指数》新榜单公布,印度在全球护照通行力排名中跌至第85位,比上一年再降5位。名次的起伏在这种年度排名中并不罕见,但对于号称“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印度而言,这场跌落带来的反差却极其刺眼。比起这个名次更扎眼的,是印度在榜单上被谁超越。排名高于它的国家中,既有非洲的卢旺达和加纳,也有中亚的阿塞拜疆。这些国家在经济总量和全球影响力上远不及印度,却在“全球通行自由度”这一项上领先了整整一个身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连续占据榜单前三,新加坡护照免签国达193个,而印度仅为57个。
印度的护照通行力问题并非首次暴露。回顾莫迪2014年首次上台时,印度护照排名为76位,当时可免签国家为52个。十一年后,免签国数量略升为57个,但排名却下滑至85位。这一变化不只显示出印度通行力增长速度滞后,更反映出国际竞争格局中“谁进步更快”才是真正决定排名的变量。2025年的这一场跌落,既是一次提醒,也是一面照妖镜。
经济第五,护照垫底:免签通行力的全球竞速
在一个互联互通日益紧密的世界里,护照通行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2025年的这份护照排名背后,是全球各国通过外交谈判、互免协议和信用评级展开的一场激烈竞速。而印度——这位“起跑点不低”的参赛者,却一次次落在队尾。
2006年,全球平均免签国家为58个,2025年这一数字已翻倍至109个。中国护照免签国家从2015年的50个上升至2025年的82个,排名跃升至第60位。而印度则从52个缓慢攀升至57个,十年仅增加5个,增速大幅落后。
更具象的是,印度在2025年7月还有59个免签国,但到10月就因丧失两个而被拉下8位。这种“进两步退三步”的状态,清晰呈现了印度在全球护照竞赛中的被动地位。并非没有努力,而是努力太慢。结果就是,不仅亚洲对手跑得快,非洲国家也完成了逆袭。
此外,护照通行力的衰退并不只影响出境旅游的便利性。它还深刻制约着高端劳动力跨境流动、留学生签证审批、国际会议通行效率乃至外资企业对该国的人才配置判断。可以说,一本护照的“分量”,直接映射了一个国家能否为其公民提供足够的全球参与空间。
外交迟缓、安全隐忧:排名失利背后的系统性问题
印度护照排名长期低位徘徊,背后并不单是签证国数量不够,而是更深层次的系统性治理短板。
第一层短板来自于外交谈判的滞后性。在护照互免方面,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以外交通道为平台,通过构建互信机制快速扩大免签网络。相比之下,印度在近五年几乎没有完成任何具有标志性的互免突破。签证谈判频率低、对外交涉资源配置不足,使印度在这场“国家级产品推销战”中几乎毫无竞争力。
第二层问题则是护照安全性不足所导致的信任危机。据2024年德里警方报告,当年印度共查处203起护照或签证欺诈案件。护照欺诈的高发不仅严重侵蚀了印度护照的国际信用,也直接成为他国收紧对印签证政策的依据。
第三层则来自技术维度的滞后。直到2024年,印度才启动全国范围的电子护照发行计划,引入芯片与生物识别数据。这一举措在其他国家早已普及。技术落后,不只是行政效率的问题,它在国际上直接被解读为“边控能力不足”与“移民筛查薄弱”。
更关键的是印度政府对护照通行力的战略定位长期模糊。在很多国家,护照是一项可以“规划”的国家能力,是外交资源的外化成果。而在印度,这却往往被视为移民局的边角事务,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介入和重视。
信用裂痕与失衡治理:国家软实力的透视镜
护照通行力,不只是外交谈判能力的展现,更是国家信用的晴雨表。从1970年代起,印度护照在国际上的接受度曾一度较高。那时的印度虽发展水平有限,却保持相对政治稳定与温和外交,欧美国家对印公民给予较宽松的签证待遇。
然而1980年代,“哈利斯坦运动”造成的国内局势动荡为印度的国际形象带来严重打击。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收紧签证、提高审核门槛。这一阶段的震荡影响深远,导致印度护照在“可信度评级”上长期处于警戒线边缘。
而过去二十年,印度在喀什米尔问题、边境对峙、移民政策反复等领域的表现,也不断为这一裂痕“续命”。频繁调整的移民法规、护照办理效率低下、行政透明度不高,都在外部眼中形成了“不可预测”的国家形象。
护照欺诈频发、边控效率低、签证纠纷不断,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印度整体国家治理能力的缩影。经济增长若无法同步转化为制度信用、行政能力与国际信任,便很难支撑起全球化时代所需的“软实力竞争”。
护照强弱背后:被忽视的国家战略空位
印度政府目前尚未就2025年护照指数的滑落发表公开回应。沉默本身也是一种信号——即便在全球互信网络越来越依赖“通行工具”的当下,印度仍未将护照作为其国家外交与国际战略的一部分来看待。
反观护照排名领先的国家,它们无一例外地将此类指标纳入国家品牌战略范畴。日本、韩国、新加坡不只是以经济与技术著称,更通过制度完善、风险可控、信用稳定等维度构建了可复制的“信任模板”,并借此推动签证互免网络扩展。
印度尽管经济增速不低,却长期缺乏对应的“制度输出能力”。外资企业难以在第一时间调动印度人才,印度学生难以高效获签出国,甚至印度高官访欧都屡遭签证程序拖延。这些表面上的“偶发事件”,实则直指制度内核的空位。
归根到底,护照强弱从来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综合治理能力的具象呈现。印度的护照排名每年都在提醒世界,这个庞大经济体在国际互信与规则接轨方面,仍未完成现代化的跃迁。第五大经济体的头衔,未必能为57个免签国增添哪怕一个。
而排名85的现实,也并不冤。它不是偶然下滑,而是系统失速的必然映射。一张护照,照出了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不可达性”。当其他国家用护照串联起世界,印度却仍困于出发点,失去的,远不止排名。 @元宝 中国免签为什么那么少才60个。 50步笑100步 面签再多有啥用,出去各种盘,各种限制,各种内控,开放口好喊的震天响[哭笑] 又又又赢麻了[哭笑][哭笑][哭笑] 成天自吹自擂,有意思吗 有脸说[哭笑],自己的护照含金量如何然道不知道吗[哭笑] 看来护照含金量与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当一致 印度是最没有诚信的国家之一了,早就闻名中外了 我们护照厉害,免签的地方可以落地就体验刺激战场[点赞][点赞]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