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98876 发表于 2025-11-3 09:09

卖不贵的比亚迪,与便宜不下来的华为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收5662.6亿元,同比增长12.8%,销量326万辆,同比增长18.9%,但归母净利润233.3亿元,却同比下降了7.5%。


卖得更多,赚得更少,尤其是在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成为比亚迪眼前最真实的写照。


另一边,华为系的鸿蒙智行43个月突破百万交付,成交均价高达37.9万元。其中卖的最好的问界母公司赛力斯,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


但除了问界之外,其他的华为系合作车企,尤其是被寄予在主流市场走量厚望的尚界,似乎并没有复刻华为在高端市场的昂扬势头。


比亚迪和华为,为什么在彼此的领地前,整齐地停下了脚步?



比亚迪利润骤降,背后的原因有二。


一是主流品牌的单车利润下降。2022年比亚迪单车均价17万,现在只有12万出头。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29%的份额,但这道护城河是以利润为代价换来的——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营业成本同比涨了近400亿元,增幅14.8%,超过营收增速。


在规模与利润的博弈中,比亚迪选择了先占住市场。


二是比亚迪的高端产品迟迟打不开局面,错失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细看比亚迪的销量结构,王朝海洋系列贡献了92.5%的销量,仰望、腾势、方程豹三个高端品牌合计占比不到8%。



比亚迪10月销量


即使方程豹在10月份卖出了31052辆新车,同比增长415.3%的数据很亮眼,但支撑这一成绩的主要是13.38万起的钛3和17.98万起的钛7,代表最初方程豹30万以上高端定位的豹5和豹8,加一起月销不过五千。


年中股东大会上遭到股东痛批的“比亚迪高端化”难题,成了王传福口中努力解决、但迟迟不见成效的关键顽疾——短期难以消除的问题,一定是长期的体系积累出的弊病。


过去,比亚迪一向以工程师思维与极致成本经营理念为导向,既过度依赖技术至上的路径,又不愿放弃以低价换取市场的捷径,但问题在于前者很容易陷入自嗨而偏离用户需求,后者又严重影响了用户对其品牌低端化的心智认知。


以腾势Z9GT为例,一台车长将近5.2米、轴距超过3.1米的猎装车,由于疯狂堆砌后轴双电机、主动悬架以及后轮转向等大量冗余配置,牺牲了不少后排及后备箱空间,再加上后排中置冰箱无法放倒,与猎装车用户极为关注的空间卖点背道而驰。





还有仰望U7,一台本应强调轻量化与速度感的轿跑车,为了用低成本电池达成720公里纯电续航,居然装载了135.5度的磷酸铁锂电池,使整车重量达到了3.3吨,比一台库里南还重500公斤,很难想象其转弯时的悬架支撑性与加减速的驾控感,能否配得上其犀利的跑车造型。





由于整车过重,哪怕是量产车型中电池度数最高的,但仰望U7的百公里电耗也惊人地突破了21.8度,续航能力并没有非常突出,是典型的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加水的粗暴式工程开发思维。


没能将科技树转化为切实的用户利益点,只想靠参数与名词堆砌来营造豪华向往感的比亚迪式高端战略,正在影响着市场对比亚迪的信心与期望值。





相比之下,华为系的目标则很聚焦,就是主打智驾的长板,来支撑鸿蒙智行品牌的溢价。


鸿蒙智行创下43个月达成百万交付的行业新纪录,也成为了中国新势力30万以上年销量冠军,成交均价达37.9万元,超越传统豪华品牌BBA。


但鸿蒙智行的问题在于,华为在与车企的合作过程中收取高昂的合作费用,导致合作车型的定价比同级其他独立自研的车企更高,这一问题在10万级的主流家用市场被无限放大。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华为收取合作车企10%的技术授权费,而且还是按照零售价计算。以尚界H5为例,15.98万-19.98万的价格区间,在动力、尺寸、续航都相近的条件下,的确比同级竞品13.98-16.38万的比亚迪海狮06贵了一截,这还没算想要实现ADS 4.0城区NOA功能还需额外支付的2万元。





从尚界H5上市10天仅卖出1901台的成绩看,厂家宣称的“上市1小时大定破万,10天小订超8万辆”还是稍显失真。


从尚界H5官网把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标为关键产品卖点的做法,也能看出首次进入20万元以下市场的鸿蒙智行,本想“一招鲜吃遍天”,但奈何对于注重实用性的10万级消费者来说,不仅智驾的吸引力没那么强,你要是卖的比别人贵了1000,用户都要好好琢磨琢磨究竟值不值。






和想进军高端的比亚迪一样,没弄清自己的目标用户究竟要什么,简单粗暴地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也许是赢得越来越容易的华为,在新的市场与用户需求面前,暴露出的没有做足功课的短板。





从2022年到2024年,比亚迪的单车平均售价从17.3万降到了14.4万,但销量从187万辆飙升到427万辆。


与此同时,比亚迪年产能也从2021年的60万辆暴增至420多万辆,按计划明年还将扩张到600万辆。


疯长的比亚迪捆绑着工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方等各方利益,成了一台无法接受增长停止的扩张机器。


在年中的股东大会上,王传福已经明确,未来要全力走向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眼前,高端市场的前景上不明朗,在中国汽车低价倾销已经在全球汽车市场引起警觉的当下,海外也绝非乐土。





对比亚迪来说,如何摆脱价格战的惯性,在冗余技术和市场需求之间寻找新平衡,成了必须要完成的功课。


而对于华为系来说,如何让经济型主流用户感知到智驾对其出行改善的切身价值,亦或找到除了智驾之外更能提升广大老百姓出行体验的新魅力属性,并且不会因为“华为税”而丧失产品最基本的成本竞争力,是一众老牌央国企们在“丢掉灵魂”后,还能努力为社会贡献的剩余价值。





尤其是明年将集中上市的华为分别与广汽、宝骏、东风、红旗、阿维塔采用HI PLUS模式合作的五境,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同质化风险。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不同的饭店提供的都是一个厨子炒的菜,只选那个最便宜的就好了。


高端化不是技术的堆砌,平民化也绝非简单的价格下探。


摆脱简单的路径依赖,针对“不同价格段的用户究竟为什么买单”这道难题做更缜密与细分的思考,才有可能既当王谢堂前燕,又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吧。





你      还      可      以      看

922b3eb6 发表于 2025-11-3 09:22

这是没做过生意吗?利润低跟高端车卖的少有关系?只要卖了就有利润,而且比亚迪的销量在那呢。净利润低是因为研发费用高了,花出去的钱多了。问界的财报是为了给股东看的,而且,增程确实没啥研发的,系统是华为的,车上也没啥技术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卖不贵的比亚迪,与便宜不下来的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