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 | 湖人的“伪3D”球员们该怎么选——拉拉维亚和范德比尔特
聊聊拉拉维亚和范德比尔特。随着对卢卡湖的理解加深,越来越觉得拉拉维亚是笔好签约——这个球员的技能包太契合湖人的需要了。
虽然我们以“传统”的眼光看,他作为3D的“3”和“D”完成度都不高,但湖人看重的其实是他的其他特点。
先让我们了解一个篮球基本概念——在一场比赛中,球队赢球宏观上靠两件事:
要么在同样的回合数中得分比对手更高;(有效/真实命中率更高。可以是你高,也可以是你能降低对手的命中率)
要么打出比对手更多的回合数;(参考上赛季双塔火箭,狂爆进攻篮板;或者雷霆,狂造对手失误)
那么“3D”这个位置从宏观思路上提供的是什么作用呢?
如果单纯拆解这个词汇,“3D”提供的是“提升本队命中率+降低对手命中率”的作用——投三分+对位防守对方核心。
像克里斯蒂就是很典型的“纯3D”——他不太造失误、也不怎么抢篮板。
但实际上,很多很多的3D/防守型球员还包含“创造比对方更多回合数”的作用——比如搞抢断的戴森丹尼尔斯、塞布尔、卡鲁索、邓恩、斯玛特;抢进攻篮板的哈特、范德彪、汤普森兄弟、伊森、布劳恩等等。
那么拉拉维亚属于是一个什么球员呢?
他在“影响净效率”方面目前可能只有B-到C+左右的水平;但是他在“创造回合差”上是A级——之前大样本赛季,抢断率和前板率都超过同位置87%的球员。
然后我要讲一个关于“卢卡湖”的理解了——目前这支“卢卡湖”的优势在哪?劣势又在哪?
在我看来,“卢卡湖”的优势在于进攻效率。他们不一定能打出超高净效率,因为他们的防守不够好。但他们能很稳定的保障自己的有效命中率和真实命中率——也就是进攻效率——卢卡+小里+勒布朗+艾顿,最强的就是进球能力。
如果他们防守不好的问题无法立刻解决甚至就是无解,怎么办?
那就只有靠“创造更多回合数”来赢球——抢断和前场篮板。
这就是拉拉维亚的作用了——他不像范德彪/克内克特那样有非常强的双刃剑属性,不会破坏球队的进攻/防守。同时,他能不能防死对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创造更多的回合数。
对于湖人这样进攻好防守差、净效率也就在个几分(目前0.8分)的球队来说——你能比对面多几个回合,让卢卡来操刀,这几个回合可能就是赢或输的区别。
于是,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湖人要秒签斯玛特和拉拉维亚——其中一个原因,他们都是能创造更多回合数的球员。
比起“小事专家”芬尼-史密斯,湖人更看重“创造更多回合”的能力。(DFS这方面稍弱)
这是一笔与三年前放弃施罗德签文森特非常相似的签约——放弃完成度更高、履历更强的球员,选择技能适配性更好、但完成度稍差的球员——但区别是拉拉维亚更年轻(还有继续进步的潜力)、而且没有“总决赛履历”带来的溢价。
希望这回湖人能在拉拉维亚身上有更好的运气吧。
范德比尔特是否正在逐渐适应中锋定位?
这是我拟定的另一个观察项目。前六场比赛,观感上范德比尔特站5号位的效果明显好于上赛季。查询数据得到了支持:
目前本赛季范德比尔特打四号位净胜分+0.5;但当他打5号位时,这个数字飙升到+43.4。
此前因为注意力在其他选题上,我没去细心观察这种“小样本下的改善”。但是复盘昨天的比赛,这个选题有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看到了一些可以用以解释这个数据现象的“原因”:
首先,先讲非常好理解的部分——为什么今年范德彪打5防守比去年好了?
我认为很简单,因为他身边有拉拉维亚和斯玛特了。
上赛季范德彪打五,身边的常见搭配是詹东里+DFS。或者三核其中之二+DFS+文森特/克内克特/古德温之一——长期处于一个外线抵抗能力/对位弹性/侵略性不能兼顾的状态。
而本赛季,在更多搭档拉拉维亚+斯玛特之后,拉拉维亚担当上赛季DFS的角色,斯玛特吃掉原本文森特/老克/古德温共分的时间——虽然拉拉维亚对后卫的外线抵抗能力对比DFS有下降,但斯玛特可以承担后卫对位,而且阵容整体的防守意识和换防弹性也能够弥补这一部分:
从防守方式上,换防被惩罚的概率更小了,外线抵抗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造失误能力史诗级加强:
(GIF随便截的,并非最具代表性的回合)
这三个人,有点绝配的意思。
简单来说,这套阵容作为换防阵容+快速激进协防的作用开始打出来了——而不是原本是套换防阵容,但外线抵抗能力太差,最后还是得靠那套混防体系,而且范德彪需要更多参与不擅长的护框。
所以,防守更好了。
(当然,这里可能有小样本对手特性的原因,只是一个初期观察,后续再逐步修正观点)
再聊聊进攻。不管怎么说,范德彪作为5号位有顶尖的换防能力,围绕他能打造出不错的防守体系不算意外——但我们看数据:这个赛季范德彪打5,球队竟然百回合139分。这就有点恐怖了。
虽然上赛季德彪打5的大样本进攻效率也不错,但是一些回合他缺乏挡拆下顺意识和威胁的回合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负面印象。
湖人这赛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范德彪自己需要优化掩护的技巧和下顺的意识是一方面,我们再将时间线拉长一些去观察;但湖人本赛季确实改变了一些范德彪打五时的战术打法:
范德彪高位策应的“Split”战术;
小里持球,斯玛特和拉拉维亚打“Wedge Flare”——上线三人战术,范德彪站底角冲抢篮板,抢到,给小李DHO助攻;
小里持球,斯玛特“Ghost Flare”,德彪充当无球掩护人(但这个战术没配合好);
再次德彪槽位(Slot)发牌,跑“Split”,小里三分不中;
小里弧度发牌,湖人清空一侧,德彪给卢卡做下掩护,卢卡卷切,要到换防拉出来再突,吸引包夹给德彪空接。
这几个战术,虽然默契上还有一些问题,但我觉得思路很好:
范德比尔特不擅长挡拆下顺终结,那就别让他挡拆下顺终结。他有传球,能策应,就让他cos追梦,打一些高位发牌和无球掩护,这样一来能利用上进攻点多的优势,二来能解决他的终结问题,他只需要把掩护做好就行了——那优化就变简单了,毕竟掩护不像终结那么吃天赋。
短期来看,效果似乎不错?
这段时间我会留意一下,收集一些素材。如果10场20场后,这个趋势能够延续,就出一篇长文讲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