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各退三步,中方暂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但仍留了一手
中美贸易战最新一轮磋商刚刚落幕,双方宣布“各退三步”:中国暂缓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美国取消部分关税。表面看是平等让步,但细看条款会发现,中方“暂停”一词暗藏锋芒——稀土这张王牌,中国既未轻易打出,也未收入囊中,而是悬而未落,成为悬在美国军工与科技命脉上的一把尺子。
美国在此次谈判中妥协的力度远超预期,不仅暂停了针对中国海事、造船业的301调查,还取消了10%的“芬太尼关税”。
这些让步精准对应了中方关切,但美方的急迫性暴露无遗。 背后原因是稀土供应链的致命短板: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开承认,F-35战斗机的雷达系统和隐身涂层依赖中国的镝铁合金,而美国本土对重稀土的提炼能力几乎为零。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美国7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中重稀土依存度高达98%。 一旦中国彻底断供,美国军工产业可能面临停产危机。
中方此次暂缓的稀土管制措施,仅限于2025年4月2日后对钐、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许可要求,但早已实施的镓、锗、钨等战略矿产管制并未松动。
镓用于雷达芯片,锗用于夜视仪,钨用于穿甲弹,这些仍是卡住美国国防工业喉咙的暗桩。
更关键的是,中方在联合声明中采用“暂停或取消”而非“永久解除”的表述。 这种模糊性为后续博弈预留空间:若美方在90天缓冲期内违反承诺,中方可随时重启管制甚至扩大范围。
就在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几小时后,中国十部门联合七个稀土主产省在长沙紧急召开战略矿产管控会议。
会议主题是“加强出口全链条监管”,严打伪报瞒报、夹藏走私和第三国转口行为。
云南、江西等地连夜升级管控系统,要求企业提供稀土终端用途声明。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行动初期已查获多起重大走私案,查扣矿产品数量同比激增。
这种“明面松绑、暗地收紧”的操作,让稀土流向完全置于中方监管之下。
中国对稀土的掌控力已引发全球市场地震。 4月管制措施出台后,欧洲市场氧化镝价格飙升至850美元/公斤,铽价暴涨210%至3000美元/公斤。
特斯拉CEO马斯克坦言,其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因稀土短缺受阻,正紧急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
韩国芯片企业三星和SK海力士则担忧,新规可能影响其半导体原料供应。 这些连锁反应印证了中方在稀土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许多人忽略了中方另一重布局:此次暂缓的仅是稀土物项出口,而与之配套的43项关键技术——如高纯度稀土金属制备工艺、稀土磁体精密加工技术,仍被严格禁止出口。
美国即使获得原料,也无法突破提纯和加工的技术瓶颈。 美国采矿与冶金工程师学会数据显示,本土稀土领域人才断层严重,高校相关课程早在2000年后大规模取消,如今想重启生产线,不得不从中日聘请60岁以上的退休技师。
这种“给原料不给技术”的策略,彻底封死了美国构建独立稀土产业链的捷径。
美国试图通过盟友替代中国稀土供应的计划举步维艰。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因环保问题屡次停产,其氧化镝年产量不足中国一周产能。
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布鲁克矿预计2027年才能投产,年产量仅800吨,不到中国中型矿企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企业正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宁波韵升等公司的钕铁硼磁体出口订单增长40%,在高端材料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这场博弈已超出简单的贸易摩擦,成为双方供应链韧性的终极考验。 “暂”者短时也 必须控制稀土出口的分量,不能无节制的出口,要知道稀土稀有,始终会枯竭,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放弃千秋万代子孙将来的需求 美国不是和澳大利亚签了矿产协议吗? 對美国的稀土問題,民用放松,軍事收紧。 估计以前稀土真的就当土一样的廉价品在出售哦,规范管理后,现在稀土利润上去了,何乐而不为。 稀土不能贱卖,是咱们为数不多的王牌,就像美国对咱们高端芯片限制一样,要坚定的执行下去! 釜山会谈后美股大涨,A股大跌,谁占了便宜,一目了然 之前因对台军售受制裁的美国企业不应该在豁免之列。继续断供稀土。 可以另加一条,采取以稀土矿原料换稀土办法,避免我们自己的稀土采伐殆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