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评抖音:舆论能力不应滥用于商业竞争
2025年的“双十一”大促开启,电商行业博弈再度升温。
最典型的,莫过于最近京东被扣上“二选一”的帽子。事情的缘起,是京东采销进行比价,希望平台商品售价不高于其他平台,这引发了与抖音直播间的竞争。随后“美的违反京东二选一规定被罚500万元”、“京东二选一”等新闻不断登上抖音、今日头条热榜。
虽然“躺枪”的美的在第一时间就出面辟谣,声称被罚500万一事不实,也有专家评判,所谓“二选一”并不成立,但相关新闻还在长时间挂在上述平台的热榜上。
10月30日,新华社、人民网等官方媒体发文,喊话舆论平台不该沦为“竞争工具”,抖音不应该“曲解正常价格策略,企业竞争不应失当”,这场舆论战终于有了清晰的结论。
涉及竞争对手的谣言频频登上热榜
消费者需要一个健康、透明的双十一,各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显得尤为重要。
抖音电商作为后起之秀,拥有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的近水楼台优势。众所周知,媒体平台需要客观公正,需要与电商等经营业务做出必要的区隔,绝不应该以内容干预商业竞争。但此次争议中,“美的遭京东罚款500万元”的不实谣言快速发酵并登上抖音和头条的热榜,甚至在京东和美的辟谣后仍热度不减,反映出平台治理的滞后和缺失。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认为,超级流量入口,可通过算法加权、热搜置顶、话题聚合等方式放大特定信息,尤其在热点事件中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正因如此,新华社发表评论《京东与抖音之战,舆论平台不该沦为“竞争工具”》,评论指出,一些社交平台既有电商属性,也具备强大的信息传播和舆论造势能力。当这种舆论造势能力被滥用于商业竞争时,将严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此外,内容平台一旦发动舆论、操控舆论,为其商业行为牟利,更是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因如此,不管国外还是国内,类似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在国外,Facebook和谷歌都曾因滥用数据控制权、市场支配地位或内容分发权力,而触发严厉的处罚。以谷歌为例,其通过操纵搜索结果为其购物比价服务提供不正当优势,被欧盟罚款数百亿元。
避免出现第二个“农夫山泉”
新华社评论指出,面对类似不正当竞争,监管部门早有明确态度。在平台经济领域,202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些规定为公平竞争划定了清晰的红线。
作为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超级内容和流量平台,抖音的商业版图也越来越庞大。如何明确区分内容和商业的边界?专家给出了解决方案。
有专家认为,抖音等内容平台应该大力公开推荐算法机制,接受相关部门和公众的监督。
实际上,因为平台推荐算法不透明,抖音曾多次被批评。2024年,抖音等平台出现大量针对农夫山泉的不实言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也遭到网暴。钟睒睒忍无可忍,炮轰抖音算法纵容谣言肆虐。抖音相关负责人回应承认,其算法透明度不足,对谣言识别能力确实需要加强。
今年5月,因算法推荐乱象凸显,中央网信办督导抖音等平台进行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抖音等平台表态开放算法原理。但上述原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公众无从知晓。
“全国网络交易平台合规审查报告小组”组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虽然平台声称榜单根据用户真实行为生成,但人工干预确实存在。
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展这么多年,早已经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比如微博,很早就设立了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核心,通过社区委员会制度、算法过滤、人工审核、用户举报及专项整治行动等多重手段构建内容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值得其他平台学习和借鉴的。其实,对于平台信息治理,最重要的是端正态度,以抖音的技术和运营实力,做到及时纠偏的难度并不大。
当前,电商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抖音电商更应该规避“瓜田李下”的嫌疑,将自己的电商业务和媒体业务做必要的区隔,否则就会陷入既做运动员,又作裁判员的逻辑陷阱。 不干人手的商业,何必当一盘菜 经济已被平台们搞得乱象丛生一踏糊涂了 所谓的算法就是人为的操作,还有这种算法就算是智能的也完全不能用它来操作,根本辨别不出来正确的或者煽动性的,整个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软件。 舆论不应该被资本操控,不应该初现:外卖员月入过万、摆地摊月入过万、开着宝马收破烂、殡葬师月入过万、宠物殡葬师月入过万、老年人护理师月入过万、掏粪工月入五万、文科无用论等。但凡出现这样不正当引导三观的舆论,都应当得到全面封杀才对! 仔细观察一下哪些人喜欢抖音,相信你会有收获! 抖音利用庞大用户群体,操控舆论,故意放大谣言,恶意抹黑竞争对手,应该被惩罚,应该处罚 上一年总营业额的百分之五罚款;也就是罚款 1650亿人民币 坚决支持封禁抖音,坚决支持取消抖音打赏。 抖音一天不关闭、国家就永远不可能强大! 不说谁对谁错,只说你不应该发动舆论?这官媒,被资本裹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