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拍到罕见场景:平头哥独自对抗2只老虎!勇气能战胜力量差距吗?
信息来源于@Ronak Sunrich Photography、HowStuffWorks、Madikwe Safari Lodge。平头哥独自对抗2只老虎
平头哥其实也没有那么愣,在只需一掌就能把它制服的绝对力量面前,它也是懂得以退为进的。
这段视频拍摄于印度,由野生动物摄影师罗纳克·谢蒂(Ronak Shetty)拍摄。他意外发现了一只蜜獾印度亚种跟两只孟加拉虎幼崽展开的战争!虽然其实是蜜獾单方面的战争,两只小老虎明显是在磨炼狩猎技巧,或者只是在玩。
战斗已经持续一阵子,尽管蜜獾张牙舞爪,但喝醉一般步伐证明了它早已受伤。不过它依旧毫不畏惧地发起了冲锋,但还没碰到小老虎就被一掌拍翻。不知道这样的挫败已经几次了,但它依然强撑着想要反击,又扑空了,后颈的破绽被小老虎盯紧了,马上咬着拖到了一边的灌木丛。
更绝望的是,另一只小老虎也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还没完呢!蜜獾跌跌撞撞地从灌木中跑了出来,尽管它马上恐吓另一只老虎,但终于是意识到了实力的差距并没办法靠勇气战胜。
走为上策吧!
可惜小老虎们并不打算放过它!又一次被拖入了灌木丛,獠牙锁着蜜獾的后背,它只能依然在反抗,但收效甚微。
再次死里逃生!蜜獾冲进了另一旁的灌木,死神紧随其后。
它们消失了,结局似乎不难预料。
我以前真的没想过蜜獾和老虎的栖息地居然存在重叠。
查了一下蜜獾印度亚种分布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尔邦。其中只有古吉拉特邦没有老虎保护区,这里没有稳定的种群,所以这个视频可能拍摄于其他那3个邦。
神奇的蜜獾
蜜獾的栖息地类型真的很多,似乎它们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存活下来,从森林到沙漠都能驾驭!除了印度,它们还栖息在非洲、西南亚。雄性蜜獾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虽然本身体长最高只有1米左右,但它们会巡视500平方公里的范围!雌性的领地稍微小点,但也达到了150平方公里。
作为独居物种,除非是繁殖期,不然它们互相之间不太见面,就算是交配也是速战速决。
蜜獾对蛇毒的抗性让科学家非常激动,它们尤其是对鼓腹咝蝰、黑曼巴、眼镜蛇等α-神经毒素类相当有效。科学家们希望能通过研究它们的耐受性来研究对人类更有效的抗蛇毒血清,目前已知神经性蛇毒会跟人类体内的一种特殊受体结合,导致各种严重反应。但如果是蜜獾被注入这种蛇毒,它们的那个特殊受体却会使得神经毒素无法与它结合,从而产生不了什么效果。
不过被蛇大量注射毒液后,蜜獾也会昏迷一段时间,醒来后就啥事没有了。
虽然基因里就存在着解决方案,但蜜獾的抗性还是得练出来的。据说蜜獾妈妈会让小蜜獾慢慢接触各种有毒的动物,从最拉胯的蝎子开始,逐渐到去狩猎眼镜蛇。可以说是非常硬核的育儿方式了。
蜜獾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们很爱吃蜜蜂吗?以前人们认为是的,因为确实经常在蜂巢附近发现蜜獾,而且它们也愿意忍受蜜蜂的无数次蜇咬都要偷到蜂巢!不过其实蜜獾并不是为了蜂蜜,而是为了蛋白质丰厚的蜜蜂幼虫。
平头哥为何如此凶猛?
蜜獾的“平头哥”外号是怎么来的?自然是因为其头上神奇的毛色分布,头顶是一片白色的毛发,看着像人类的小平头发型。然后性格又非常凶猛,被尊称为“哥”。这个外号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相当的广泛。
蜜獾的凶猛其实并不是有勇无谋,恰恰相反是因为它们太聪明了!
蜜獾是杂食性动物,它们几乎什么都吃,是真的什么都吃!不管是植物、包括毒蛇在内的各种动物还是腐食。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提高它们生存的机会。当它们发现猎物后,无论如何都会选择守住猎物,哪怕来抢食物的是自己体型很多倍的成年狮子。
按理说逃走肯定是比较合理的,但蜜獾懂得判断自己对手的成分,如果是那种不死不休的顶级猎食者,逃是根本逃不走的,不如选择直接硬刚,通过凶狠的姿态来吓退对手才能获得一线生机,也比较有机会守住珍贵的食物。所以你就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蜜獾企图袭击狼、狐狸甚至是狮子和棕熊之类的物种的资料,基本上都不是主动出击的,而是为了自保发动的袭击行为。
在蜜獾生活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干旱地区,每一顿食物都是相当宝贵的,搏一搏如果能获得几千大卡的能量,那对蜜獾来说就是值得的。
为了适配这样的性格,蜜獾的硬件也是相当顶级的。它们的皮肤又厚又松,听着相当矛盾,其实不会的。蜜獾的皮肤厚度达到6毫米以上,能有效地抵御各种攻击,你看开头那只蜜獾被老虎咬了那么多次,依然没有明显外伤。
“松”说的是它们的皮肤可以扯得很快,这使得它们被其他动物咬住后背的时候,能够直接转身用足以咬碎龟壳的牙齿反击!它们的前掌还长有4厘米长而锐利的爪子,主要是用来挖洞的,但用来打架很是顶用,再配合强壮的腿更是加分了。
难怪很多物种都不太敢来招惹身体娇小的蜜獾,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将蜜獾评为“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生物”不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一直夸蜜獾,但其实它们被大型猎食者击杀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一些年轻的猎食者可能会被蜜獾见面就炸毛、吼叫、喷臭液的姿态吓走,但成熟的猎食者知道蜜獾这些套路,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再勇敢确实也没办法。
简而言之,蜜獾的凶猛其实是“以进为退”,为自己跟大型猎食者博弈的时候增加一线生机。 这皮可做皮鞋 平头哥 不是在打架,就是去打架的路上[哭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