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10倍股历程”:火箭般市值攀升,“泡沫”警告与高估值审视
英伟达市值正式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达到此里程碑的公司,其增长速度和市场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周三,英伟达股价上涨约3%,至207.16美元,使其市值达到5.03万亿美元。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超越了其竞争对手AMD、Arm、ASML、博通、英特尔、拉姆研究、高通和台积电市值的总和,甚至超过了标普500指数中的公用事业、工业和消费必需品等整个行业的体量。
过去六个月里,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约90%。其目前的体量,更是已经超过了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主要股指市值的总和。
英伟达的股价表现,已成为衡量这轮由AI驱动的巨大需求周期的关键“晴雨表”。此轮上涨的直接催化剂,来自于市场对其AI芯片持续强劲销售的预期,以及关于其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乐观情绪。
火箭般的市值攀升之路
英伟达的市值增长轨迹堪称惊人。
三年前,在生成式AI工具ChatGPT引爆市场之前,其市值约为4000亿美元。
随着ChatGPT的推出,市场对用于训练和运行大语言模型的GPU需求激增。在ChatGPT发布后的几个月内,英伟达市值便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随后,其增长步伐不断加速:
[*]2022年11月——4000亿美元
[*]2023年5月——1万亿美元;
[*]2024年2月——2万亿美元;
[*]2024年6月——3万亿美元;
[*]2025年7月——4万亿美元;
[*]2025年10月——5万亿美元。
(英伟达近两年市值走势图)
英伟达令人瞩目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苹果和微软这两大科技巨头,后两者在本周才首次收于4万亿美元市值之上。
需求与订单的强力支撑
英伟达之所以能成为这轮AI交易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其设计的GPU是驱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引擎。CFRA Research高级副总裁Angelo Zino表示:
他们是整个AI交易的基石。
强劲的需求直接体现在了订单数据上。华尔街见闻提及,英伟达透露其去年发布的Blackwell芯片已出货600万片,另有1400万片的订单在手。黄仁勋在GTC大会上预测:
公司预计在未来五个季度内,总销售额将达到五千亿美元。
Bernstein的分析师指出,黄仁勋的这一预测意味着,英伟达在2026日历年的芯片销售额将远超3000亿美元,而此前华尔街的普遍预期为2580亿美元。
这种巨大的需求主要来自大型科技公司,它们正投入巨资建设运行AI模型所需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泡沫”警告与高估值审视
然而,伴随股价狂飙而来的是对潜在泡沫的担忧。
一些投资者和行业分析师开始将当前AI股票的涨势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科技公司正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芯片开发,并为此背负沉重债务,但目前产生的收入相对较小。
英伟达的估值水平也引发了市场的审视。根据数据,该公司股价约为其明年预期收益的33倍,而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4倍。Cumberland Advisors的联合创始人David Kotok警告称:
如此“卓越的估值”为公司设定了极高的期望,只有当利润率和利润继续保持当前轨迹甚至变得更好时,它才是合理的。
英伟达这涨势,简直是股市的高铁,连苹果微软都在站台看风景,市值比德国+法国+意大利股市总和还高,真是历史级别的里程碑,但是高铁也要刹车,估值33倍PE可不是闹着玩的。 是不是泡沫要看两点,一是AI应用的商业化速度,比如生成式AI能不能带来实实在在C端付费;二是芯片性能的领先周期,如果被竞争对手追上,这个估值会瞬间失重。 为什么黄仁勋经常穿皮衣😏,因为皮衣自带市值加速器。 英伟达的客户基本都是财力雄厚的大厂,比如亚马逊、谷歌、微软,它们建AI数据中心就是今天的淘金热,英伟达就是卖铲子的那家,问题是,如果矿不好挖呢? 感觉这种级别的上涨需要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就算PE比标普500高33%,资金还是蜂拥进来,这就是所谓的信仰溢价。 英伟达市值=AMD+Arm+ASML+英特尔+台积电…😳这阵容组团都打不过一个穿皮衣的,半导体界灭霸实锤了! 码农想感慨一句,Blackwell架构的芯片订单堆到1400万片,够训练出30个ChatGPT了。我现在转行学CUDA编程还来得及吗?😂 普通玩家:RTX5060什么时候降价?老黄:掏出价值5000亿的AI芯片订单。游戏卡:所以爱会消失对吗? 产品迭代节奏好是重点,Blackwell芯片一出货就接连签大单,说明研发和供应链是无缝衔接的,这点很多传统制造业很难做到,效率就是竞争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