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言成真?德外长访华前夕取消行程,直接被德国媒体骂惨了
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访华临行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行程,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德国外交部给出的理由是“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但这一解释显得牵强,因为如此重要的外交访问通常会提前数月规划。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许与瓦德富尔在访华前的一番言论有关。
原本,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德双边经济合作,尤其是确保中国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然而,瓦德富尔在访华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立场,但同时强调德国将“自行决定该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称“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
这番话表面上看似中立,却暗含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意味。
瓦德富尔试图采取西方惯用的“战略模糊”手段,一方面试图从中国市场获利,另一方面又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是一个中国原则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也是唯一的表述,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理由和空间。
并强调,“任何对外只说维护台海现状却丝毫不提反对‘台独’行动的背后,实质上就是在纵容、支持‘台独’活动!”
中方态度鲜明,表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妥协。最终,瓦德富尔的访华失去了基础,行程不得不推迟。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中德关系的紧张,更在德国国内掀起了政治风暴。
瓦德富尔所属的基民盟认为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是正确的选择,但作为执政伙伴的社民党却公开批评这一决定。
社民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表示,取消访华在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发出了“极其不良的信号”。
他强调,德国更需要务实外交,而不是意识形态的表演。两党之间的公开争论让德国政府内部的分裂展露无遗。
此外,西方媒体也对此做出表态。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德国媒体则人为,出访前夕取消行程,暴露了德国政府外交层面的一次挫败。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企业界也对这一事件表达了强烈不满。
瓦德富尔原计划率领一个庞大的商务代表团访华,其中包括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主席和多家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代表。
然而,瓦德富尔的言论让这些企业家感到不满,从瓦德富尔原定的访华团成员看,德国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被视为对其路线的不信任投票。
德国经济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使得瓦德富尔的外交失误显得尤为致命。
据统计,2025年前8个月,中国以1634亿欧元的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极为明显,像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每卖出四辆车,就有一辆是在中国售出的。
此外,德国高端制造业所需的稀土供应有超过七成依赖中国。如果失去稳定的中国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德国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回顾默克尔执政时期的对华政策,不禁让人感慨其战略智慧。
这位前总理曾多次强调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并表示“与中国完全脱钩是错误的,必将对德国和欧洲造成伤害”。
默克尔执政期间,中德关系稳步发展,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
她的务实外交策略为德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默克尔的继任者们显然未能延续这一政策,试图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却最终陷入内部分裂和外交困境。
德国的现状不仅是其自身政策矛盾的结果,也折射出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时的迷茫。
中国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国,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任何试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可能适得其反,甚至损害自身的利益。
德国的困境是否会为其他西方国家敲响警钟?中德关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