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全国出生率反弹背后的真相
在最近,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了《中国统计年鉴 2025》,其中公布了 2024 年全国与人口相关的数据。去年,全国出生人口 954 万人,相比上年回升 52 万人;出生率 6.77‰,反弹 0.38 个千分点。西藏以 13.87‰ 的出生率蝉联榜首,广东连续 5 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 100 万的省份,而东北三省情况最为严峻,分别列出生率的倒数三位。
其实这一次发布的数据,早在 2 月份就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查到了。但正如每一次与人口有关的新闻,都能引起热议一样,这一次正式公布的数据还是引发了很多讨论。
生还是不生,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
“25 号宇宙实验”的误读
在探讨生育率下降问题时,网络上时常出现一种声音,将其与著名的“25 号宇宙实验”相联系,认为只要空间不改变,种群的最终命运就是崩溃消失。这实际上是对科学概念的误用与夸大,并且“25 号宇宙实验”本身也并非什么严谨的科学实验。
1968 年,美国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进行了一系列动物行为研究,旨在探索人口密度对社会行为的影响。通过为老鼠提供无限的食物、水源和安全的居住空间,观察其在有限空间内的行为变化。实验的最终结果是,鼠群在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社会行为崩溃,新生鼠死亡率极高,最终导致种群灭绝。
被赶到最中央的老鼠
卡尔霍恩将这种社会崩溃现象称为"行为沉沦"(behavioral sink),并创造了"美丽老鼠"一词来形容那些只关注自我梳理、回避所有社交互动和社会责任的个体。然而这个实验本身就漏洞百出,不仅没有设置对照组,老鼠生活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变量因素也是非常随意。
将动物实验直接类比人类社会发展是不科学的简化论,更何况是本身就不够严谨的实验。老鼠的社会性组织能力与人类相差巨大的数量级,更不用说人类拥有的文化、科技、制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简单地将人类生育率下降归咎于“空间拥挤”,既不能回答中国的实际问题,更忽略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东北的生育困境: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我们不妨以出生率下降最严重的东北地区为例,探讨当地年轻人不愿生育的原因。这里生育率持续走低,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总结下来,有三个因素决不能忽视。
经济结构转型困难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长期依赖传统重工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和大量年轻人口外流。2010 至 2022 年间,仅黑龙江省的常住人口就减少了超过 700 万人。当东北人都聚集在海南时,本地育龄人口的持续流失,从根本上削弱了地区的人口再生产能力。
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开发较早,因此城镇化率在全国属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城市生活中的高教育水平、高生活成本以及职业发展压力,使得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更趋理性。城市影响生育率,其实可以通俗的用“投资”来解释:在农村,生孩子意味着家中增加了劳动力,并且很多集体收入的分配都是按照人头算的,多生孩子就意味着收益更多;但在城市,生孩子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对于后代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和精力。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甚至出色的人才。
当然,产生后代很多时候不能用这么功利的思维去思考,但城市生活的压力实实在在存在,也就打消了很多人生孩子的念头。
气候与环境因素
客观存在的因素也不能忽略,严寒气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成本,也可能对生殖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极端寒冷天气可能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同时冬季较长也影响了季节性生育模式。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东北的人口在流失。放眼全球,许多处于寒冷地带的工业化地区,如欧洲的鲁尔区、美国的“铁锈带”,都面临着相似的人口流失和低生育率挑战。
经济与生育率的悖论:为何越富裕越不愿生?
如果只看东北地区的出生率,似乎很容易得出因为“经济不好,所以不敢生”的结论。然而,若将视野扩展至全国,我们会发现生育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我们仔细看各省份的出生率,中国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比如前三名分别是西藏、宁夏、贵州,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又推翻了前面的结论。
而如果继续观察,经济最发达的 4 个直辖市,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然而同样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和福建省却保持了较高的生育水平。看起来,经济发达与否,和出生率的高低存在着更复杂的关系。
其实经济学家早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了,有研究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出生率与收入之间确实存在负相关,父母会减少子女数量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出生率反而有可能会回升,因为当高收入家庭富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会把孩子视为生活的补充,而不是妨碍生活水平的负担。所以全球很多发达国家都会存在着一个“U 形关系”:随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通常会先下降后趋于稳定。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掺杂着乡土观念、婚育观念、机会成本等种种其他的因素,就比如广东的潮汕地区就有着“人丁兴旺”的传统观念。但与出生率最直接的因素,依然还是区域内的经济水平。
未来中国人口生育率会继续下降吗?
那么对于未来中国的人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有很多权威机构都进行过预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 2030 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进入缓慢下降通道。到 2035 年,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 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适龄生育人群的减少,中国人口数量未来仍面临下行压力。
但我们也能看到,我国的出生率并不会无限下降,而是可能会长期稳定在 6.0-7.0‰ 的区间。其实对比 2024 年和之前几年的出生率就能看出,全国的出生率出现了小幅回升,这或许更接近未来的常态,也就是在政策和文化因素刺激下,出生率可能出现周期性波动而非单边下降。
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关键不是简单追求数量增长,而是实现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通过提高劳动素质、推进科技进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全可以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生育率变化,既要重视但不恐慌,采取科学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至于你要是问我,是否支持生娃。作为过来人,我会回答你,虽然养育孩子是人生巨大的挑战,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也是生命之中最难得的经历。
参考资料
Calhoun JB.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cial pathology. Sci Am 1962; 306: 139-48.
Selye H. A syndrome produced by diverse nocuous agents. Nature 1936; 138: 32- doi:10.1038/138032a0.
Marsden HM. Crowding and animal behavior. In: Wohlwill JF, Carson D, eds.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perspective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72.
国家统计局. 正确解读总人口数据.
https://www.stats.gov.cn/zs/tjws/zytjzbqs/zrk/202412/t20241220_1957804.html
华尔街见闻. 收入越高,生育率越低!真的吗?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12235
全球生育率大幅下降,到2100 年将改变全球人口格局.
https://www.healthdata.org/sites/default/files/2024-03/TL%20Capstones%20global%20fertility_ZH.pdf
观察者网. 31省份去年人口出生率数据公布:哪些省份生娃多?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5_10_26_794623.shtml 从人口总量、面积、环境、农产品进口庞大、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看,中国不缺人口。从人生结局看,生多生少都一样,生的再多百年后一样归零。从世界看人口,好在还有一些国家地广人稀;如果都人口满满、人均耕地少、工厂多,中国需巨量农产品从哪进口?巨量工业品往哪出口?因此必须承受老龄化阵痛,不超生,以使人口总量趋于适度,这也是过好当下的最佳选择。 第七幅图:我看是33个女孩子在表演哪吒,意思是我的命由我做主。😄 统计表明,除个别省;还是越穷越生,越落后越生;反过来,越生越穷,越生越落后,规律没变。穷地方、少数民族地区生的多,不利于减少贫困人口,不利于统一稳定。 不要强调人口质量,在绝对的数量面前一文不值。印度成功利用人口数量优势占领了多个国家,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都被攻陷。再看看如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困境,本地劳动力不够还要引进外来人口。所以,人多是好事,人多力量大,这些口号并不过时。大力鼓励生育要多加宣传,还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广东福建的生育受习俗影响较大,和穷富无关,宁可交罚款都要生,而别的地区更加“现实”,我们坚持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导致生育和穷富有关是无奈的。有人口才有红利,有孩子才有希望,第一批丁克族已经尝到了苦果[哈哈] 富裕?为什么不谈贫富差距哪?现代社会凡是所谓富裕的地方有几个不是贫富差距巨大的,贫富差距巨大,咨询发达,生活生育养育成本巨大,是现代社会所有富裕地区生育率低的共同原因。再说一点,人类社会,只要是私有制的,那么他的主流声音必然是有利于富人的,所以你才会在几乎所有的媒体上看到几乎重复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包括这一个,如果是论文的话,这玩意重复率太高,根本通不过[哈哈] 其实,结婚率越来越低,导致生育率越来越低,每个家庭目前面对如今这个社会体系,养一个孩子还凑合,两个孩子压力很大,必须留一个人专门管孩子。一个人赚钱 多生孩子是一种力量的储备和累积,过去因为贫穷,希望多生孩子总有一个会有出息,加上以前生存需要劳力,多生才有希望,现在生活相对富裕,人们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生孩子,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富被分配掉,何况现在培养一个孩子需要更多的付出和经济代价,过去那种多生孩子才有希望和现在多生孩子就是巨大的压力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人是趋吉避凶的物种,选择不生孩子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随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通常会先下降后趋于稳定。[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