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行业蓬勃发展,亟需专业空间天气服务的保驾护航
对于执行超视距、自动化任务的工业级无人机来说,其飞行安全严重依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如我国的北斗卫星、美国的GPS等,而电离层扰动这一空间天气事件则会干扰GNSS信号,给无人机安全带来影响。电离层是距离地面约60-1000公里范围内空间,通常情况下其内部结构稳定,电子密度分布变化时空规律明显,但当遇到太阳爆发活动时,电离层会在太阳能量的胁迫下剧烈变化,这时,其中的电子分布的改变将扭曲原有GNSS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导致信号延迟,产生“电离层误差”。因此,在电离层平静时,无人机可以通过差分校正等技术将定位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但在电离层暴、电离层扰动期间,由于电离层的随机变化,定位误差可能急剧增大到几十厘米甚至数米。
针对大规模的无人机表演场景,数百甚至上千架无人机依赖厘米级定位来保持精确编队,如果定位突然漂移数米,将导致无人机相互碰撞,甚至坠落的严重后果。而对于植保无人机,则需要精确沿着田垄或是规划路径飞行,以确保喷洒均匀且不重不漏,定位失准则会大大降低工作能效。对于完成物流配送的无人机,送货时也需要精确导航,确保其降落在指定的快递柜或起降坪上,此时,突增的定位误差可能导致其撞上建筑物运送失败,甚至威胁行人的安全。
另一方面,即便在没有太阳活动干扰的情况下,电离层也会出现局部电子空腔区,导致GNSS信号发生快速、剧烈的波动,通常称之为“电离层闪烁”。这种变化会使无人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噪声增强,严重时可造成定位失败。
无人机一旦失去稳定的GNSS信号,将被迫切换到依赖惯性测量单元的定位导航模式。但这种定位模式的误差会随时间而累积,在几秒钟到几分钟内,无人机就可能偏离预定航线,失去位置基准,最终可能发生坠毁或飞丢。
无人机在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数据链和遥控信号借助电离层传播时,也可能受到电离层闪烁现象的干扰,出现如控制指令延迟、中断,或图传画面卡顿、丢失等问题,让无人机陷入“失明”。
中国气象局已布设数千个电离层地基监测台站,可以实时反演电离层信息,为无人机飞行提供导航定位可靠性分析,保障无人机飞行的安全。
此外,还可根据太阳活动信息,提供地磁暴和电离层暴预警,确保无人机飞行避开恶劣空间天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感谢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