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克解析|开拓者vs快船:第4节收官时段复盘&收官阵容方案观察
开拓者小阵容诱发了快船扩大内线体型优势、保证第二控球点的思路,以及比尔的伤缺、博格丹的低迷,使得快船在收官时段尝试了邓恩、科林斯搭档登卡祖的阵容。为潜在的收官阵容方案之一提供了参考样本。
而【哈登-邓恩-伦纳德/巴图姆-科林斯-祖巴茨】的阵容,也成为了快船本赛季摆出的第一套收官阵容。
开拓者全场造出了22次失误,第二节靠着小阵容抢到比赛势头,一度打出23-2的高潮让快船陷入逆境。所以从进攻端的角度来说,在比尔伤缺、博格丹状态糟糕的情况下,收官阶段启用邓恩的一个好处便是他的“第二控卫价值”。这也是上赛季他能竞争掉琼斯出现在首发的原因之一。
增加邓恩作为哈登之外的另一个后场控球点,做简单的持球过半场、上球工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也能为哈登节省体能以获取必要时刻单打攻坚的把握度。
但让邓恩控球其实是一件挺“薛定谔”的事情,因为邓恩并不是一个多么精于控制失误的球员,整体传控算不上稳健。所以在这里要夸赞邓恩的是:他在收官阶段的控球任务完成度不错,没有出现揭幕战第一节衔接段的悲剧。
例如下面第一个回合邓恩就处理的很聪明:夏普全场领防+开拓者双人刚过半场就夹击,邓恩及时跳传给了祖巴茨,使得球队获得多打少机会。
持球过半场并顺势与伦纳德发动“反向挡拆”,帮助其针对夏普。
而复杂的阵地战发牌、长传、需要稳节奏的回合,则会交由传控能力更强的哈登处理。
除此之外,也没有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跟着开拓者盲目推节奏,在比分本就领先的情况下,将比赛节奏控制住,避免自己陷入对手的节奏当中。以上是针对开拓者这支球队的特点,对于比赛细节、节奏方面的强调。
再回到快船的进攻思路、策略,则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点是“泛用性”很强,在所有比赛都可以采用的既定方案:伦纳德攻坚硬解,点名惩罚错位。核心在关键时刻的进攻自然会是每场比赛焦灼、关键时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伦纳德已经要到了夏普的错位,还要和邓恩挡拆导致阿夫迪亚换防到自己,这个挡拆完全是负面效果。其次是邓恩为其上球时,伦纳德接到球前的一瞬间阿夫迪亚发力对抗让伦纳德失去重心险些丢球,好在伦纳德面对上前协防的卡马拉拿到球后,创造出投篮空间后靠着个人能力中投打进。
要到夏普错位后,运用熟悉的单打起手式“连续胯下”随即启动右路突破,前往球场右半边(伦纳德更习惯终结的一边),但是遇到卡马拉的强侧刷卡,于是背身调整节奏。与此同时渐渐向空间更开阔的中路慢慢移动,同时转身观察弱侧防守球员位置,避免转身后遭遇包夹,随后立即出手一记对抗后的翻身跳投,顶着夏普干扰打进。
右路突破、二次加速杀入油漆区,面对夏普抢出半个身位后迎着阿夫的上前协防打击抛投。
另一点则是根据开拓者的五小阵容以及己方阵容固有优势,设计的针对性打击策略:祖巴茨内线重锤,试图靠着绝对高点打出"鹤立鸡群”的效果。
以及祖巴茨吸引夹击后第二高度科林斯的内线终结。兼具攻框侵略性和体型最好的非中锋球员,在对方缺乏绝对高度的阵容中,科林斯能在祖巴茨吸引到防守注意力后打击对方篮下。
这两次禁区游弋、空切接应后接祖巴茨内传内后的终结,既能够体现出其在收官阶段的作用与价值,也能看出祖巴茨、科林斯之间日益增进的化学反应与“默契度”——此前说过,这是我期待二者打出的比赛内容。
显然,今天收官阵容邓恩、科林斯的选择,都有面对本场开拓者五小阵容的战略价值。
伦纳德不在场,所以索性让祖巴茨执行他的战术“Cross Seal”,为科林斯设置“Cross掩护”后切入篮下接哈登反吊,吸引格兰特夹击后内传内给科林斯。
祖巴茨低位打霍勒迪,夏普前来夹击,格兰特弱侧一防二,科林斯的空切接应。
当然,科林斯也有他的问题,进攻端在定点进攻的后续处理方面频繁露怯,这是他在季前赛集中暴露过的问题。
虽然这个回合有被格兰特绊到的因素。
以及,邓恩、祖巴茨、科林斯同场情况下,球队的空间还是会受到挑战,尤其是遇到那些针对性较强的对手时——季后赛掘金对邓恩的针对、对快船挡拆体系的遏制历历在目。
当对手更加频繁的使用夹击、激进的协防针对核心球员时,邓恩的弱侧回应、科林斯的定点处理能否经得住考验?
在防守一端,快船的哈登-邓恩-伦纳德/巴图姆/科林斯-祖巴茨的阵容还是颇具想象力,理想情况下能够兼具防守强度和体型,既有一线领防施压、上线协防骚扰,也不乏下线协防与体型的支撑。给快船打出多维度立体防守表现留下了理论基础。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有防守智商问题的因素在,但教练组理应对科林斯这些从前东家带来的防守习惯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过去3场比赛从观感上看,科林斯的协防护框存在感并不能让我满意,体现到数据上,过去3场科林斯总护框尝试仅有6次,这显然说不过去(当然,其中护框成功4次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回到本场收官阶段,快船面对开拓者的防守并算不上非常好。
开拓者进攻端的思路,首先是靠着小阵容的机动性和年轻球队的活力与速度,尽量抓转换进攻机会。这也是快船在这一阶段防守端较为明显的问题:被开拓者打出了极高的转换进攻成功率。
其次是落入到阵地战后,开拓者的思路则是靠着小阵容的五外+多持球手阵容点名、针对、调度祖巴茨。同时开拓者的持球点相对分散,不太好抓绝对意义上的“重点球员”。综合这两点还是对快船的防守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克制属性。
即便一次进攻不成,成功把祖巴茨调离篮下,也能试图拼抢前场篮板。
当然,在此阶段球队应该强调了制造失误、对球路的抄截,还是给开拓者制造了一些麻烦。
但有些回合反而因为执行力问题导致适得其反。
总结
快船在最后收官时段无论是在进攻端的节奏控制、细节把控,还是整体的进攻思路、策略方面都能看到设计感以及针对性。为快船在收官时段稳住比分、赢得比赛奠定了基础。伦纳德的攻坚和祖巴茨在内线的绝对高度改变防守,都是快船最终能赢下比赛的关键。
其中面对开拓者小阵容在收官阶段使用邓恩作为“第二控卫”、科林斯兼具体型与攻框&在内线的第二高度,能较好的体现2名“收官阵容候选球员”的价值以及在本场的战略作用。
但是邓恩、科林斯、祖巴茨同场,还是会给球队的空间支撑带来一些挑战。在面对针对性较强的对手时,邓恩的弱侧回应与科林斯的定点处理都会受到考验。
防守端这套阵容具备很高的可想象空间,理想情况下能够兼具防守强度和体型,既有一线领防施压、上线协防骚扰,也不乏下线协防与体型的支撑。给快船打出多维度立体防守表现留下了理论基础。
但是科林斯的兼顾对位人专注度、协防投入度问题,都是需要教练组着重强调、督促改正的内容。
本场比赛收官阶段快船的防守并没有非常好,虽然强调造失误、抄截球路给开拓者制造了一些麻烦。
但被开拓者靠着小阵容的机动性和年轻球队的活力与速度,打出了极高的转换进攻成功率。其次是在阵地防守当中被开拓者靠着小阵容的五外+多持球手阵容点名、针对、调度祖巴茨,持球点相对分散,不太好抓绝对意义上的“重点球员”。综合这两点还是对快船的防守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克制属性。 视频核心要点:一句话总结:本视频呈现NBA常规赛中波特兰开拓者队对阵洛杉矶快船队的比赛实况,包括实时得分更新、关键球员表现及赞助商广告。总结摘要:1.比赛概述:1.1对阵球队:波特兰开拓者队(POR)与洛杉矶快船队(LAC)1.2比赛背景:常规赛实时解说与赞助商展示2.实时进展:2.1节次得分:如第4节比分POR 10-10,LAC 87等2.2关键时刻:投篮、得分高潮及转折点3.球员表现:3.1关键球员:Kawhi Leonard的得分与动作3.2团队协作:传球、防守及失误4.广告与赞助:4.1赞助商信息:coinbase、StateFarm等品牌展示4.2广告插播:如Sprite、CHIPOTLE推广5.比赛总结:5.1最终趋势:得分领先分析(如LAC 112-105)5.2集锦提示:全场精彩镜头回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