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媒:“苏超”不能任由各种变相的“雇佣军”野蛮生长
《新民晚报》撰文表示,民间“超”系列,别在职业与草根之间摇摆。有传言称“苏超”常规赛一直“挨揍”的常州,明年也要“租”一整支某地的U21青年队,这样的苗头值得“苏超”主办方警惕。该报道表示,实际上,“苏超”四强球队南通、南京、无锡、泰州,都有浓厚的职业味。南通队是由中乙海门珂缔缘的预备队组成,南京队是以昔日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旧部和中甲南京城市球员为主,无锡队的首发11人中有7人先后效力于无锡吴钩俱乐部,泰州队基本上是以中超长春亚泰俱乐部U21梯队为主体组建……
当“准职业球队”对上业余草根球队,肯定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原本很多人所期待的普通草根球员上演“逆袭”童话故事,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
客观而言,任何一个地方的“超级”联赛,都需要高水平球员参赛,以保证更好的比赛质量。否则,过于业余和低级的竞赛、缺少观赏性,肯定会让球迷和观众流失。但反过来说,如果民间的业余联赛,变成了“准职业”和纯俱乐部梯队竞争,无疑也会少很多地气。假如都是这样,岂不如去看中超,或者中国足协U系列联赛?
目前已经有传言,常规赛一直“挨揍”的常州,明年也要“租”一整支某地的U21青年队。这样的苗头,值得“苏超”主办方警惕。该报道认为,接下来“苏超”应该堵住规则的漏洞,可以不拒绝职业背景的球员,但不能任由各种变相的“雇佣军”野蛮生长,否则对以“城市情结”为主打的联赛而言,有害无利。 苏超不宜搞职业化或准职业化。这是地域娱乐,外地职业球员加入就损害了地域特色。再说,职业球员是逐利的,会破坏城市间友谊比赛的性质。所以,要限制非本地球员参加比赛。 说得很好,不忘初心,不能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一个三五个有职业经历就可以了,主体还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村的、街道的、公司的等等,真正能代表这个城市的人,看球时才有归属感,苏超主要任务是对发展经济起到一点作用,其次才是给那些没机会在职业足球展示的人提供一个平台,然后可能为中国足球做点贡献 只有让青训的运动员有机会展示,各省类似苏超的这种联赛才能有机会培养足球人才,如果只是业余的娱乐一下,只能拉动文旅,对中国足球没有进步的,只有苏超这种联赛才能把青训工作提升一个层,挖掘更多的足球人才。 到淘汰赛的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变味了,那种阵容跟代表的城市有什么关系 竞技体育最后还是归于竞技。地方联赛会成为青训的重要战场。娱乐和竞技并重。话说上海去评价江苏,那个酸味怎么那么重 限制10年以上的户籍才能参赛,在校大学生也必须是高考考入的,而不是临时招收的,基本上能杜绝走歪路。 国内的常态是:任何新事物在初期都是可以没有规矩的,用蛮力破坏既有规则,台前热闹的背后,是各方行政力量的角力。 这种民间赛事让职业球员参加可以增加观赏性,没有什么不好,只要球员愿意就行,但是既然是地域间的比赛就需要限制球员的地域属性,应该以球员参加高考或中考时被认定的户籍地为代表出赛的资格。 我早说了,都是拼的职业球员,跟俱乐部比赛没区别! 这违背了初衷!!不懂的人只是看个好玩,并没有想的更多,特别是对于泰州这样小城市 更看重,常州那样的模式才是比赛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