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2.7秒领先63分,女篮为冲冠拒绝“人情”,郭士强有不同理念
在中国U16女篮以93-27狂胜叙利亚队66分的比赛中,球队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锁定了小组第二的位置,并顺利晋级淘汰赛。然而,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其赛后的讨论焦点却并未完全集中在比分本身,而是被比赛最后时刻的一个插曲所占据。在比赛仅剩22.7秒,中国女篮手握超过60分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场上队员依然选择了执行一次迅猛的进攻,并未以控球消耗时间的方式结束比赛。这一举动,在赛后引发了关于体育精神和比赛礼仪的广泛讨论。
比赛最后时刻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竞赛理念,在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的执教经历中,曾有过一个可供参照的案例。在一次男篮亚洲杯对阵韩国队的比赛中,中国男篮同样在读秒阶段领先对手,郭士强指导选择让赵睿主动放弃最后一攻,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结束比赛。这一举动被普遍看作是对对手的尊重,赛后韩国队主帅在与郭士强握手时,也特意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认可。与之相对,此次U16女篮的教练团队在相似情境下做出了不同的决定。这种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猛攻的做法,毕竟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传统人情观念。不过两种处理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展现了不同教练对于比赛和对手的不同理解。
其实在大比分领先时依然将对手往死里打,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风险,在竞技体育的高压环境下,被大比分压制的一方球员心态很容易失衡,如果此时领先方再以极具侵略性的方式持续进攻,极易引发对手的报复性防守动作,从而导致己方球员出现不必要的受伤。这种情况,在国内的CBA联赛中也曾有过先例,领先方球员在垃圾时间里因不放弃进攻而遭到对手恶意犯规。因此,在胜负已无悬念时主动放弃进攻,有时不仅是出于对对手的尊重,也是一种保护己方球员、避免意外发生的策略性选择。此次U16女篮教练组的选择,或许是出于要求队员们在场上任何时候都保持专注和强度的执教理念,但这背后所伴随的潜在风险,同样值得球队的权衡与考量。
根据赛程,中国U16女篮将于9月26日迎战菲律宾队,这场比赛的胜者将挺进四强,但也将直面本届赛事实力最强的澳大利亚队。届时女篮姑娘将不再是面对弱旅,或许可以说,女篮教练组在对阵叙利亚时要求队员们贯彻到底的强硬作风,正是在为后续的硬仗进行心理和态度上的铺垫,对于这支年轻的队伍而言,真正的检验即将到来。在淘汰赛的赛场上,她们需要将全部的专注力投入到与菲律宾和潜在对手澳大利亚的较量中,球队的最终成绩,将是对其整个赛事表现的最终评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