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财产纷争十二载后,霍启刚与郭晶晶已成为家族的代表形象
说起香港的豪门家族,脑海里第一反应往往是那些财力雄厚、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或家庭。要说香港富豪圈里热议的事儿,是不是赌王家那“九子夺嫡”的激烈争斗,还是李嘉欣嫁入许家的那段狗血故事?
在那些看得像宫斗剧一样的豪门家族里,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另类”存在——没有争斗,没有炫耀财富,连迎娶的儿媳妇也和别人不一样,别具一格。
今儿个咱们就唠唠霍家的那些事儿。
01.
得从霍英东手中的那副“烂牌”讲起才行。
1923年,霍英东正是在香港一艘破旧的渔船上降生的。
他的家族祖辈都是靠水上谋生的“水上人”,以打鱼为主要生活来源,日子过得颠簸不稳。
7岁那年,一场台风把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带走了,母亲带着他和妹妹搬到了九龙的贫民区,靠缝补、浆洗这些零碎活儿凑合生活。
为了维持生计,霍英东13岁就辍了学开始打工。
他曾在码头扛过麻袋,也在杂货店当过学徒,后来在机场搬行李,最折腾的时候一天要干上18个小时。
有一次搬运航空炸弹,差点被砸断腿,他还笑着打趣说:“能活着就挺好了。”
在底层辛苦打拼的日子,没有让他变得油腔滑调,反倒锻炼出了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1945年香港重新回到中国怀抱后,满城都是荒废的军用装备和物资,到处可见。
在别人看来毫无用处的废料,在霍英东的眼里竟然变成了宝贝。
他把母亲的金饰抵押出去,凑了点钱买了一批轮胎和罐头,结果转手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要让穷人翻身,就得有胆子去想,也敢迈出行动的步伐。
不过,那只是赚了点零头,真正帮他发迹的是房地产业。
在上世纪50年代,香港人买房都得一次付清所有的钱,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买不起房子。
霍英东勇敢地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把房产拆成“楼花”提前出售,彻底打破了香港楼市的既有规矩。
没多久,他就有个普通的小人物蜕变成了房地产界的巨头。
霍英东最让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赚得多,而是在于他能懂得放下与取舍。
抗美援朝那会儿,西方对大陆搞封锁,可他不怕港英政府来抓,硬是组织船队把药品和钢材一股脑运到内地去。
有次船队被挡了,他就说:“我是中国人,国家有难,我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在改革开放之后,他率先回到内地进行投资,投入百亿资金建设南沙新区。
有人建议他稳一稳,但他却回应说:“赚钱的机会还挺多,不过能为国家出些力的机会,可不是随时都有的。”
这个商业天才早就看透了:家族的基础,从来不是存折上的数字,而是与国家紧紧相连的命运。
在香港,豪门为了财产明争暗斗的事儿,习以为常。
何鸿燊家的孩子们为了遗产跑到法院打架,郑裕彤家的兄弟们因股份的事闹得不可开交。
不过,霍家很少出现那种狗血的戏码,多亏了霍英东制定的一套“冷冰冰”的规矩。
02.
九十年代那会儿,霍英东已经把家族产业安排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这套规矩到底有多“够劲”啊?
二房的子女想插手地产项目,霍英东直接一句话: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破。
三房的后人打算加入家族生意,他说:“你们的事就是把日子过好,不要惦记那些本不该你们操心的东西。”
他很明白,人心贪得无厌,不停歇。与其等到自己走了之后,子孙为了财产打得子虚乌有,不如早早在世时就把界限划清楚。
2011年霍英东去世之后,三子霍震宇曾起诉二哥霍震寰,指控他“侵吞家产”。
不过这场官司没闹太久,在长子霍震霆的调解下就解决了。
现在霍家的后辈们都各自专注自己的事,没有谁插足别人的地盘,这种大家各守岗位、各得其所的默契,在香港的豪门圈子里真是少见得很。
霍启刚作为霍家的第三代掌门,和那位奥运冠军的感情,真是让不少人都挺关注的。
两人在2012年办了婚礼,谁想到这场豪门盛宴并没有故意摆阔。不过,霍震霆在致辞时笑着说的话,却让人对郭晶晶刮目相看,不敢小觑。
谢谢晶晶嫁到霍家,真是令人感激不尽。
大家都觉得奇怪啦,明明是奥运冠军进了豪门,怎么反倒变成“下嫁”了呢?
霍家一直欣赏郭晶晶,主要不是看她的长相,而是看她那股子“硬气劲”。
作为跳水的皇后,她拿了31个世界冠军,为国家赢得荣誉,比那些名媛的光环还要炫耀。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那不骄不躁的性格,跟霍家一贯谦虚踏实的家风,简直是天作之合。
结了婚以后,郭晶晶完全变身成了豪门儿媳的“清新典范”。
她用五毛钱的发绳,在平价超市转悠,还和霍启刚一起在路边吃十几块钱的盒饭。有些人觉得她太接地气, 可她笑着说:“日子自己过,别人的眼光不用在意。”
霍震霆想见孙子,可得先打个招呼,看晶晶有没有空。每次家族聚会的时候,郭晶晶的建议总被当作重要的事来听取。
有次她带着孩子去乡下插秧,霍启刚一路陪着,还在朋友圈里发了句:“这可是最棒的教育。”
霍家通过郭晶晶的公众形象,增添了不少好感分,这比起那些只会用明星、模特当儿媳的豪门,显得更有眼光一些。
如今,霍家的接棒已经扔到了霍启刚的手上。
这位哈佛毕业的豪门少爷,没有像其他富二代那样沉迷派对,反倒过得像个“普通上班族”。
他会搭地铁去开会,会带着孩子挤公交车,偶尔还会在社交平台上晒点“家庭日常”。
这些接地气的小细节,让网友们都纷纷感叹“真是太贴近生活了”。
不久前,霍启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会议,听取百姓的心声,反映民意,赢得了一片称赞声。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每年都递交有关体育和教育方面的建议案。
在做好企业管理的同时,他也时刻关注国家的大事,民生的重要问题。
有人说他“太拼命”,他自己则说:“爷爷告诉我们,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霍启刚和郭晶晶对孩子的教育挺有特色的,为了不让他们娇惯,偶尔会带孩子去体验农活,参与公益活动,还会告诉他们“钱得靠自己挣”。
这种不宠溺、重德行的培养方式,和霍英东当年的想法可算是一路传承下来。
瞧霍家的那些事儿,你会发现他们跟其他豪门最大的差异,不在于金钱多少,而在于懂得“守”。
他们一直坚守着对国家的最初承诺——从霍英东支持内地开始,到霍启刚投身社会公益,这个家族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
他们也一直担负着对家族的责任——靠规矩铺平避免纷争,靠教育培养下一代,确保家族的声誉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这个崇尚“钱就是一切”的年代,霍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豪门,不是靠摆阔和奢华堆砌的,而是靠气度、担当和智慧撑起的。
就像霍英东在世时常提的:“人这一辈子,能留下一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才算没有白过。”
霍家大智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