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黄仁勋「亲授」的 AI 秘籍,把娃哈哈遗产大战这个瓜彻底吃透了 | 附指南
脱下标志性的皮衣,换上深色唐装,最近频繁出镜的黄仁勋,成了各路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上,他罕见大秀中文,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接连几天的采访里,被轮番问及小米、华为、苹果、DeepSeek 等热门话题,他都能三言两语应对自如,回应得滴水不漏。而在昨天的采访环节中,当黄仁勋被问到是否使用 DeepSeek 时,他表示只会使用 OpenAI、Gemini Pro、Claude 和 Perplexity,并且着重强调几乎是同时使用这四个 AI。图片来源:彭博社如果只关注他用哪些 AI,未免有些肤浅,他是怎么用的,才是重点。我会给它们同一个问题,然后让它们给出第二种看法,它们可以互相参考彼此的答案,进一步提升结果质量。我就是这样使用它们的。我认为未来这也是一种安全机制——你会有很多不同的AI,它们之间会形成冗余、平衡和交叉验证的机制。黄仁勋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自己的使用方法:从不依赖单一模型,而是将同一个问题同时抛给多个 AI,让它们互相参考,交叉验证,对照并提升回答的质量与可信度。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当下的模型很难说赢家通吃,不同模型的优势也各有不同,这类多模型协作的方式,其实已经在一些平台上有所尝试。比如国外的第三方 AI 模型集成平台 Poe。
类似于 GPTs,只需要在聊天窗口 @ 不同机器人,就能让它们一起围绕同一个问题发言、讨论甚至互怼,甚至通过比较不同模型搜索得出的的答案,对比验证增强信息的精确性和相关性。不过,说到底,这种「多模型喂问+结果对比」还只是比较基础的玩法。眼下,娃哈哈遗产争夺案闹得沸沸扬扬,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也想借助 AI 更系统地吃瓜。或许,我们可以参考黄仁勋的做法,让不同模型各展所长,从多个角度一起拆解这场纷争。以下就是完整的四步实操流程:
1. 信息搜集:用秘塔 AI 深度研究深挖案件进展、人物关系、信托结构和舆论动态。
2. 内容核查:用元宝混元 T1 逐句审核资料真伪,剔除夸大、推测和无依据内容。
3. 多角度分析:用 OpenAI o3 模拟律师、财务顾问、记者,多视角解析争议焦点。
4. 交互呈现:用 MiniMax/Manus 打造吃瓜版网页,整合时间线、人物关系图以及用户互动。1、秘塔 AI 搜索深度研究,搞清楚瓜的全貌吃瓜的前提,还是得先把信息打捞完整,拼出全貌——谁是当事人、瓜从哪来、怎么发酵的,甚至背后的法律结构和财务细节,统统要查个底朝天。刚好前不久同事告诉我秘塔 AI 搜索上线了深度研究功能,于是我把这个难题交给了秘塔 AI,输入的提示词如下:请全面搜集与「娃哈哈遗产争夺」「宗馥莉 信托」「香港诉讼」「杭州家族财产」等相关的全网信息,重点关注以下维度:案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香港高等法院、杭州相关法院的立案、判决、资产冻结情况;人物关系:围绕宗庆后家族内部关系、宗馥莉与其他继承人之间的法律博弈;法律结构:聚焦离岸信托的设立时间、受益人安排、信托架构与内地遗产继承法之间的冲突;媒体报道与舆论走向:梳理主流媒体、自媒体、社交平台上的舆情走势和公众讨论重点;涉案资产情况:包括娃哈哈股权分布、信托资产总额、相关离岸公司的持股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约莫花了七八分钟,秘塔 AI 不仅汇总了新闻报道、人物背景和股权图谱,还梳理了时间线与争议核心,就递给我一份高密度、结构化的吃瓜版信息报告。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判断和分析至关重要,而考虑到 AI 幻觉的问题,我们还得对这份报告进行二次验证,避免出现虚假信息。2、元宝交叉验证信息,筛掉假瓜由于腾讯元宝接入公众号作为信源,而公众号信源的质量一直都是中文互联网比较优质的内容,因此使用元宝对之前收集的内容进行逐句核查,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提示词:请对下文内容逐句进行信息真实性审核,重点核查每一句陈述是否有确凿依据,是否与现有公开资料或权威来源相符。对于存在以下问题的内容,请予以标注或修正:• 缺乏事实支持或引用来源不明确;• 存在夸大、模糊或引导性表述;• 与已知数据、时间线或人物行为存在矛盾;• 使用未经证实的推测性语言或判断性用语。审核过程中,如涉及数据、法律事件或媒体报道,请同步比对权威渠道(如法院公告、公司声明、主流媒体报道、研究报告等)。可使用 AI 工具辅助检索与交叉验证,确保文本内容客观、准确、可溯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这一部分的核心在于交叉验证——对每一句话,逐项比对其是否有公开来源、是否与已有时间线矛盾、是否用了不当语气或夸张修辞。当然,这也是黄仁勋使用 AI 方法的关键诀窍。3、OpenAI o3 多角色模拟分析,让不同身份的 AI 帮你复盘全局信息搜集有了,真假也核查过了,接下来要做的,是理解问题、看清博弈、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会陷入一个普通吃瓜群众的困境:我们不是律师,不是财务顾问,也不是财经记者,很多专业问题根本看不懂、理不清,更别说判断谁有理,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可以请 AI 专家出场。于是我召唤了推理能力极强的 OpenAI o3 模型,把它分别设定为律师、财务顾问、财经记者三种身份,让它们围绕同一份资料,从不同视角展开分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提示词:结合当前已有的证据材料,建议使用 OpenAI 的 o3 模型进行多角色模拟分析。通过 AI 分别模拟律师、财务顾问与财经记者等不同身份角色,围绕案件中的关键问题展开多角度推演与讨论:律师视角:分析信托结构的法律效力、遗产继承的争议焦点以及不同法域间的法律适用问题;财务顾问视角:评估离岸信托架构的资产分布、控制权归属、资金流动路径及可能涉及的税务问题;财经记者视角:从公众关注点出发,梳理事件时间线、家族权力结构变化及潜在市场影响。这一轮模拟下来,你会发现——原本模糊的「谁有理」问题,逐渐变成了一张可拆解的多维结构图:从法律合规、资产走向,每个维度都有视角支撑,形成了一个更完整、去情绪化的事件画像。4、MiniMax/Manus Agent 打造吃瓜网页吃瓜,也要吃得有态度。最后一步,我们选择用 MiniMax/Manus Agent 打造一份真正可交互的「吃瓜网页」。虽然秘塔 AI 搜索的深度研究功能也支持导出网页版,但整体 UI 略显简陋,缺乏设计感。而 MiniMax/Manus Agent 在代码能力上明显更胜一筹,更适合构建结构复杂、信息密集的多角色页面。
MiniMax 结果:https://slsgz3rxxpsk.space.minimax.io最终生成的版本,尽管仍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 MiniMax 部分人物头像使用不当、样式不够统一等问题,Manus 的时间线不够清晰,但两者整体视觉效果和信息承载能力,已经足够令人眼前一亮。
Manus 结果:https://3dhkilcjv871.manussite.space/我设定的吃瓜网页需求如下:请基于上述文档内容,设计并生成一份可交互的「吃瓜版」网页。该网页应满足以下要求:1. 页面风格:整体视觉风格需吸引眼球、兼具趣味性与现代感2. 交互体验:用户可通过时间线浏览事件发展,通过点击头像查看人物关系,通过「弹幕吐槽」「投票站队」等互动方式参与话题讨论。3. 信息结构:• 事件时间线:以图文形式展示瓜的关键进展,每一节点支持展开阅读、评论。• 人物关系图谱:可视化展示涉事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冲突背景。• AI 多角色点评区:模拟律师、财务顾问、财经记者等身份,从多个视角解读事件核心焦点,形式类似「群聊」或「法庭现场」。4. AI 增强模块:• 支持用户输入关键词,调用 AI 总结相关八卦脉络或自动生成吃瓜指南;• 支持自动提炼文件中的核心信息,生成「10 秒看懂」瓜要点;以上这套四步流程,不仅让我们吃到了信息更完整、分析更深入的瓜,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一个重要趋势:AI 正在重塑我们获取信息、理解事件、参与公共讨论的方式。如果只是让不同模型给出各自的判断,再由人类自行比较、筛选和取舍,那 AI 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更高效的工具。最近 OpenAI 研究员 Noam Brown 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不是打败人类的 AI,而是像智囊团那样彼此协作、共同工作的 AI。协作,是通往更强 AI 的新起点。我们甚至也可以开始期待,未来能出现一个 AI 工具,不再只是参与回答,而是像项目经理一样,主动调度、协调、整合整支 AI 团队,让多模型协作真正成为生产力。当然,话说回来,互联网本就是一个信息纷杂、反转频发的场域。即便借助多模型交叉验证,也无法彻底避免「假瓜」的存在。本文所呈现的内容,仅基于当前公开资料和主流观点的整理与建构,不代表最终事实,更不构成任何法律或价值判断。吃瓜需谨慎,用 AI 吃瓜,更需保留判断力与独立思考的余地。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支持,非常给力![喝彩]
页:
[1]